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吃播赛道上,吃什么、怎么吃困扰着不少美食博主。部分博主将猎奇吃播当作流量密码,一些冲撞道德红线、挑战法律底线的病态吃播行为也不时出现。“吃播”变病态“吃奇”,该如何叫停?
“猎奇吃播”酿出“吃祸”
“‘变味吃播’暴露出部分美食类短视频博主法律意识严重不足。”北京市道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拥挤赛道背后的流量焦虑
记者采访了解到,爱美食、吃得香是许多像“米粉”这样的博主入圈的首要原因。为了不被淘汰,吃播博主们在这条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上不断“出奇制胜”。
几年前,感官刺激高的“大胃王”是许多吃播博主引以为傲的标签。但随着有关部门对此类视频账号进行限制,许多博主另辟蹊径。有些转型侧重探店打卡,有的则不断挑战受众“审丑”底线。
“米粉”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渐渐出现了利用大家猎奇心态吃奇葩食材的博主,例如吃活昆虫、生吃大块肉等。“这些东西我自己都不愿意吃,也没必要为了涨粉委屈自己”。
刹住“吃奇”之风需多管齐下
2021年4月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对“大胃王吃播”做出回应,明确禁止新闻媒体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从“大胃王吃播”到“猎奇式吃播”,“变味吃播”再次出现。如何刹一刹这股病态“吃奇”之风?
“低俗的吃播乱象成为困扰直播行业做大做强的隐患,网络直播行业的风清气正必须多管齐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需要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建立立体的合规治理体系。
近年来,为促进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中明确提到网络主播应当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不良现象。
“‘低俗’的具体边界在哪?这在法律层面还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定义,导致执法部门对于一些‘擦边球’行为难以把握是否违规。这也是未来立法和监管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的方向。”孙佳山表示。
孙佳山还建议,监管部门应建立综合执法联席机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清理一批黑灰产,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的账号和平台,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近来,不少博主注意到,一些涉及罕见动物的短视频会被平台限流,或者被强制下架。
“对平台而言,应当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重手段加强内容管理,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孙佳山说,“博主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当行为不仅会让自己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丧失信誉,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