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邢立达出生于广东潮汕的一户书香门第。祖父为特级语文教师,祖母为数学教师,父母也是各行的翘楚。
高中时期的邢立达就对古生物,如恐龙、化石等神秘的事物感兴趣。在董枝明教授的影响下,邢立达多次去云南考察,挖掘恐龙化石。
基于研究成果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名为“恐龙网”,这个网站被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们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认同。
2005年该网站由中国古生物网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人类学研究所合作共同改良,还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的超高荣誉,在“十佳”网站中名列榜首。
每一部的出版都收获了不错的销量。这让他又重新拾起了对学习古生物学的热爱与执着。他的作品《化石真相》、《翼龙大传》分别获得了写作界很高的奖项,这极大地鼓舞了他要研究古生物学的信心。
热爱是条很长的路
大学毕业后的邢立达到《南方月刊》文化板块做了大半年记者,相较于文字工作的枯燥无味,邢立达还是更热爱他所一直痴迷的古生物学。
所以邢立达毅然辞去手头的工作,选择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向成都理工大学提出进修请求。之后他就在禄丰世界恐龙谷和中国地质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恐龙。
学到了自己热爱的专业,邢立达开心非常,选择了恐龙足迹学这个专业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之中。
重庆綦江、永川、大足,甘肃刘家峡,云南禄丰、版纳,辽宁四合屯,吉林延边,江苏东海,河北赤城,新疆乌尔禾,西藏昌都,广东南雄,四川自贡、古蔺,贵州赤水和北京延庆……凡是有可能发现恐龙遗迹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段苦心求学的日子里,邢立达收获了很多。不但在各个杂志上发表了很多论文,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还收集了很多珍贵的化石藏品。像古鸟琥珀、恐龙琥珀、介形琥珀、蛙琥珀、古蛇琥珀……这些藏品的价值和意义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试吃猛犸象肉
要说邢立达真正被我们所熟知,是从2011年网络直播吃猛犸象肉那件事情开始。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冰河世纪》那部电影吧,这部电影猛犸象呆萌可爱。但在现实世界中,它可是重达12吨的庞然大物。
人类也有和猛犸象共存的年代,那时人们把猛犸象当作食物残忍的捕食和猎杀,当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走向终结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覆盖在北半球的冰川融化,猛犸象没有适宜的生存环境,整个种群随着冰河世纪的终结灭亡了。
有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猛犸象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北美大陆,成为了哥伦比亚长毛象。所以对于猛犸象的灭绝一直是有争议的,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达,通过克隆猛犸象的DNA能够复活猛犸象。
2011年,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永久冻土中出土了猛犸象大腿的腿骨。邢立达听此机会,竟然从西伯利亚运来了一些腿肉,准备和两个小伙伴们开始烹饪。
他们也想了好多种烹饪猛犸肉的方式,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最能保留食物本味,也是我们祖先最常用的烹饪方式——烧烤。
他将两块猛犸肉放在火上烧烤,同时还撒上了盐、花椒、大料等各种调料,等它烤熟后,两人开始大快朵颐起来。邢立达拿起一块儿猛犸肉试吃,在直播中,他还发出了七个字的感叹:
“嗯,难吃,粗糙,怪味。”
幸运的是在12000年寒冰的冰封下,猛犸肉上没有残留细菌病毒,肉质也没有腐败变坏。所以食用过猛犸肉的邢立达还依然健康,身体没有产生什么其他的问题。
想到我们的祖先,远古的人类,为了生存捕食猛犸象,我想猛犸象也是祖先餐桌上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吧。
经过了这件直播的事件,也邢立达一战成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邢立达的名字,同时也有很多的人诋毁他,说邢立达身为一名科学家运用网络炒作新书。
但是邢立达的回应却是坚定而不容诋毁的,他反驳的语言也是强硬有力“如果该出版人、唐振庭是希望通过此次炒作,让自己的恐龙书大卖,我祝福他们。至于他们对我的不实指控,我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猛犸肉的事件结束后,闫利达又重新地过上了他热爱古生物的生活:写作、研究、闲暇无事试吃一下各种生物的肉。这种心态和学习探究的品格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闲言碎语是不会影响他热爱古生物的热情的,毕竟每一个科学家,每一个红人都要面对来自是社会各界的舆论和质疑,只要能坚定地做自己,再大的风浪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