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又名“长毛象”,大约生活在11000年前,源自于非洲,后来逐渐迁移至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能够适应草原,森林,冻原等环境。然而,适应性如此强大的猛犸却在5000年前神秘灭绝,最后一批猛犸,最终也没等逃过劫难,它们在公元前1670年左右,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
关于猛犸的消失原因,科学家一共提出了两种说法,一个是环境骤变,一个是人类捕杀。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专家认为,曾有一颗巨大的陨星落在了地球之上,在穿过大气层时,陨星逐渐被分解,形成千万吨级别的燃烧残骸,散布在四个大洲。陨石不断释放有毒气体,同时还在消耗氧气,燃烧产生的灰烟污染了空气,并阻止了阳光照射。
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地表上大量植物死亡,以草类、灌木和豆类为食的猛犸,也因为缺少食物而渐渐消亡。其实关于这一点,电影《冰河时代》也曾提及一二,在那个时代,与猛犸共存的剑齿虎,也遭受了同样的厄运。还有一种说法称,猛犸消失的根本原因,不是陨石降落,而是人类的捕杀。美国的一个考古学小组,曾在5个大陆找到了41处人类活动遗址,他们发现,人类每迁移出一个地方,原栖息地都会留下猛犸的骸骨。
邢立达,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在父母的督促下,他的学习之路十分顺畅。意外的是,邢立达的爱好却十分独特,他没有按照父母的规划发展,而是研究上了恐龙足迹。邢立达称,恐龙足迹学,就是遗迹学的一个分支,其内蕴含的信息,可以对研究动物骨骼化石起到补充的作用,能够让人类更好地了解已经逝去的时代。
2010年,邢立达考入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在那里,他加入了一个国外的考古团队。次年,西伯利亚古生物研究团队挖出了4000年前的猛犸,由于该团队与艾伯塔大学有合作关系,所以一个被冻得硬邦邦的猛犸腿,被送到艾伯塔大学进行研究。邢立达对猛犸很好奇,他想尝一尝猛犸肉是什么滋味,于是,为了安全起见,他在吃猛犸肉之前,提前服用了大量抗生素。
然而,邢立达却失算了,他没想到猛犸肉竟然这么难吃,他仅吃了一小口就面露苦色。好不容易咽下去之后,他作出了如此评价:“嗯,难吃,粗糙,怪味!”不难想象,一个4000年前的冻肉,还是生的,怎么会好吃?不过,邢立达的探索精神还是值得敬佩的,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