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猫咪、狗狗看个病,感觉比人看病贵多了。”
今年3月初,杭州张先生家2个多月大的金毛半夜突然呕吐、拉肚子,“带着金毛去了家宠物医院,说怀疑是细小(犬细小病毒),要吊水一周大概5000元。”
一听价格,他将金毛带回了家,用针管一天喂5次宠物羊奶粉、吃驱虫药,外加用了一天宠物吃的阿莫西林,“三天后狗狗自己好了,全程花了不到300元,当时要在宠物医院治,指不定花多少钱”。
如今,养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中养猫、养狗的更是占据了绝对主力。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宠物早已不是一碗剩饭就能养活的了。除了吃喝拉撒,宠物们生病了也要吃药就医。随着国内养宠群体的扩大,庞大的宠物医疗产业应运而生。
宠物医疗贵在哪?行业如何规范发展?萌宠们看病的价格能不能打下来?
“小萌宠”的背后,站着6000多万铲屎官
“我有一只猫,足以慰风尘”。对于在杭州打拼的杨先生来说,养一只猫成为繁忙、单调生活里的慰藉。
养一只猫咪或一条狗狗,已成为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对抗孤独、丰盈内心的一种方式。而像杨先生这样的“铲屎官”,在全国如今已经超过6000万。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宠物(犬猫)主人数超过了7043万人。而在去重后,铲屎官们的人数为6729万人。
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会长刘朗博士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内宠物主越来越年轻化,95后宠主已占主导地位,占比36.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数量不断增加及宠物主消费意愿的提升,带动了我国宠物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1.16亿只,我国宠物产业消费市场2706亿元。
杭州街头的宠物医院
以杭州的宠物医疗机构发展情况为例,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畜牧兽医处副处长吾冠西告诉潮新闻记者,全市宠物行业发展总体较好,截至3月,全市共有宠物医院413家,登记在册执业兽医1228人。其中上城区、拱墅区、萧山区、余杭区均有超过50家宠物医院,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3地相对较少,不足10家。近些年,杭州养宠年轻人群扩大,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主要原因是宠物诊疗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宠物医疗,何以成了钱包刺客
杭州的宣先生,有一只领养来的英短蓝猫。去年5月14日,这只小公猫开始出现不撒尿、萎靡不振、不进食等症状。5月15日晚上症状加重,他带着小猫前往杭州一家连锁宠物医院看病。
听完宣先生的描述后,宠物医院的医生初步诊断为尿闭,并进行了导尿。宣先生说,在宠物医院,医生一直推荐各种价格较高的检查套餐。
第二天,宣先生的猫还是有尿闭症状,他请假带猫又去了这家宠物医院。在尿检报告出来之前,“医生强烈建议给猫做膀胱穿刺,说是做穿刺是为了采集尿液判断尿结石类型。由于我当时是个养猫小白,所以就做了穿刺,他们还建议我给猫做全身检查。”
宣先生去年5月份在一家宠物医院的花费
不到24个小时,宣先生就花了2300余元。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换了一家医院,“第二家医院的医生听了之前医院医生的操作连连摇头,尤其是他们给猫咪做穿刺这个操作。”
对于不少铲屎官来说,爱宠生病去宠物医院看病,已经司空见惯。但给萌宠看病,似乎成了一种“昂贵的陪伴”。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一些养宠的年轻人,他们反应:给宠物看病很贵,妥妥的钱包刺客。而在钱包刺客的另一面,往往暗藏着宠物医疗消费投诉的风险。
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从业多年的宠物医生方明(化名),他表示宠物医疗费用高,有这一行业的特殊原因。
由于宠物医院走市场化道路,检查设备由院方自行购买。宠物不像人,可以讲述自己的病情,宠物医院需要通过检查来判断具体病因才能确诊,“相较于人,生病做个核磁、CT就几百块钱,动物检查一次可能上千块钱甚至几千块,宠物医院要把设备成本收回来。在宠物医院,检查费用往往比治疗费用高。”除了设备外,房租、水电、宠物医生护士的人力支出等成本,这些都要摊在检查治疗费用中。加之,动物看病没有医保报销。如果牵扯到手术,比如骨科治疗、老年狗的口腔治疗,需要麻醉,麻醉前还需要体检,整体费用比较高。
此外,刘朗认为在看病收费上,宠物免疫和诊疗服务收费未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由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定制,所以宠物看病价格不固定,缺标准、缺监管。“宠物医疗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时有纠纷发生,如一些动物诊疗机构存在标价不明、过度诊疗、价高质低等问题,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
吾冠西副处长介绍,尽管杭州宠物诊疗机构运行整体比较规范。“但是客观来说,动物诊疗机构也存在整体快速发展,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个别诊所和人员违规开展动物诊疗活动、违规使用兽药等情况。”
把萌宠看病的价格打下来,还有多远?
刘朗表示,我国宠物医疗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高质量医疗人才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缺乏、宠物制药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宠物医疗行业起步较晚,监管较为滞后,但宠物医院集中化和专业化以及宠物医疗政策监管力度将加大,是大势所趋。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2008年之后,一批跟执业兽医、动物诊疗机构、兽用药物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国家农业农村部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宠物医疗用药研发创新。此外,不断规范执业兽医行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部分城市集中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2月1日,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会同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部署开展宠物诊疗机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3月底共检查动物诊疗机构260多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立案15起,已结案5起。
针对这一新兴行业,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在日常监管方面,加强动物诊疗规范化建设;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管理,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培训;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常态化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宣传引导等。2022年,上城区试点开展数字化监管工作,建立“动物诊疗云平台”,将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全部纳入监管。接下来,杭州还将继续推进动物诊疗机构监管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