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刷视频时,看到过主播直播吃蜡瓶糖,看上去很诱人、很有趣,我就从直播间购买了一袋。”合肥市民徐女士感慨,自己拿到手一打开包装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不适的味道,咬上几口,没有任何味道,真是“味同嚼蜡”。
随后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上搜索“蜡瓶糖”,发现不仅有瓶子形状的,还有蔬菜、动物等外形的。随机点进一家店铺,蜡瓶糖的月销售量达700多件,一袋39g,内含4块颜色不同的蜡瓶糖,售价约50元,这就意味着,一颗糖果的单价达10元以上。
有人选择自制蜡瓶糖
由于蜡瓶糖吃播在网络平台爆火,不少人开始自行制作各种造型的蜡瓶糖。记者注意到,蜡瓶糖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先把可食用蜂蜡隔热水融化,接着将液态的蜂蜡倒入模具转圈圈,再倒入自己喜欢的果汁,封口后等待冷却就可以脱膜成型。
与此同时,蜡瓶糖也成功带动其主要制作材料“蜂蜡”的热销,记者点进一家售卖该产品的店铺,20元买半斤送半斤,还送模具。在详情页面,显示产品为食用级蜂蜡,物理提纯,安全无毒。店铺人工客服表示,其产品可以咀嚼,但尽量不要入胃,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虽然是食用蜡
但不建议过多食用
“食用蜡分天然蜡和人工蜡两种。天然蜡一般是天然的动植物的分泌物,如蜂蜡。人工蜡则是高脂肪醇和高脂肪酸合成的一种脂肪类化合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媛媛介绍,而蜡瓶糖中的蜡主要就是蜂蜡。
“蜂蜡成分可分为四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蜂蜡本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孙媛媛表示,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蜂蜡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功能为被膜剂,可用于糖果、胶基糖果、其他糖果以及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中,但在其使用量上,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孙媛媛解释,虽然并没有规定蜂蜡的使用量,但在食品制作中,也是不可以多加的。蜂蜡不属于食品范围,药食同源名录也没有许可蜂蜡用于保健食品。“蜡瓶糖外面的蜡虽为食用蜡,但因其成分还是蜡,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不易于被肠胃消化吸收,长期食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食用蜡只能嚼一嚼,品尝一下其中所含的甜味,不建议吞进肚子里。”
“市面所售的部分网红蜡瓶糖内的液体可能包括水、玉米糖浆、人工香味剂、柠檬酸、碳酸氢钠、山梨酸钾、人工色素等。其中玉米糖浆作为一种添加糖,是所有精加工食品中最常见的糖,常用于软饮料和垃圾食品等。”孙媛媛补充,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指出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后,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再次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并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孙媛媛表示,口感上这种糖浆特别甜,有成瘾性,刺激味蕾。食物中添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如龋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对于食物最重要的是安全和营养,蜡瓶糖只是‘一层蜡裹着色素和香精’,还是少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