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Mukbang)是韩语“吃”(“meokneun”)和“广播”(“bangsong”)的合成词,最初形容的是主播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吃下大量食物的直播节目(McCarthy,2017)。其原本的目的在于为当代独身的韩国民众在用餐时提供虚拟陪伴和情感联系。然而,吃播视频近几年逐渐往吃下过多或猎奇的食物、或以奇特的方式吃东西的趋势发展(Park&Hong,2017)。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国外视频平台上约83.5%的吃播视频展现了暴饮暴食的行为,而吃播视频中约90%的食物是从便利店和餐馆购买的外卖食品。在食物选择上,约15.7%的吃播博主偏好快餐和垃圾食品,大约5.6%的吃播博主选择吃极辛辣或刺激性食物(Kangetal.,2020)。
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吃播对饮食影响的研究,并探讨不同观看动机下吃播视频带来的影响及潜在的神经机制。
2.吃播现象概述
早期,Na(2015)将吃播的种类分为普通吃播和烹饪吃播两种类型。随着吃播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现代吃播则涵盖了大胃王挑战、ASMR吃播、美食探店、美食测评以及烹饪展示等多种形式(YEA(林多艺),2024)。所有类型的吃播视频,除了包含主播吃下美味的或异乎寻常份量的食物外的视觉信息之外,也有他们大声咀嚼、吞咽和享受的声音(Choe,2019;Pereiraetal.,2021)。这些声音也被认为能给观看者带来乐趣,激发了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SensoryMeridianResponse,ASMR),也被形象地称为“颅内高潮”。这种声音增加了观众的临场感,并提供了感官上的满足和娱乐感受(Kircaburunetal.,2020a;Schwegler-Casta?er,2018;Woo,2018)。
3.观看吃播的动机
获取信息和享受动机是在各个平台上选择观看某类视频的一般性动机(Goganetal.,2018;Hossainetal.,2019;Shao,2009),而从观看吃播视频中获得替代性满足是吃播视频的独特特征,并且也是选择观看这一类视频的主要原因(Kim&Kim,2020)。替代性满足是指观众看着主播在镜头前吃饭时,会产生一种“品尝到食物并体验到随之而来的饱腹感”的现象。这一现象源自McCullochetal.(2011)等研究者提出的替代目标满足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个体观察到他人具有一定目标的动作时,自己也会激活相应的目标。而当被观察者的动作结束,也即目标完成后,观察者的目标可及性会降低,观察者为了达到目标付出的努力也会减少(Lee&Shapiro,2016;McCullochetal.,2011)。
3.2.对准社会关系的需求
4.吃播带来的影响
4.1.降低孤独感
许多研究者发现,观看者观看吃播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亲密感,有助于那些独居、寻求陪伴的人克服孤独感和疏离感(Donnar,2017;Woo,2018)。由于观看吃播的行为通常会在深夜或独自用餐时,所以也有研究者认为,一部分吃播通过提供简单的食谱或单独吃饭的画面,在主播和观众之间建立了准社会关系,并提供了归属感,满足了独居观众的情感需求(Park&Hong,2017)。
4.2.增加食物摄入
研究显示,观看吃播会增加食物的摄入和消费行为(Kimetal.,2022;Lee&Wan,2023;Song,2023;Songetal.,2023),并促进了更多的外出就餐(ManafiAnari&Eghtesadi,2023)和点外卖的行为(Yunetal.,2020)。这一影响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观看健康食物的吃播可能促进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不健康食物的选择和摄入(Wuetal.,2023)。
对于个体观看吃播后吃得更多这一现象的解释,研究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陪伴(Kircaburunetal.,2020b;Polivy&Pliner,2015;Spenceetal.,2019)和模仿(Kircaburunetal.,2020b;Spenceetal.,2019)两方面。有关进食与社会促进作用的研究表明,与他人一起进食的人通常比独自进食的人吃得更多(deCastro&deCastro,1989),并且在场的人越多,个体吃得就越多(Heathertonetal.,1998)。一项比较个体分别在视频通话“云共餐”和观看吃播时进食的研究发现,云共餐会减少更多的孤独感,并且相比于观看吃播时,摄食量和对不健康食物的选择都相对较少(Wangetal.,2021)。
与观看暴力视频导致儿童模仿暴力行为增加的情况类似,研究表明人们在与他人一起用餐时会根据同伴的进食量调整自己的食量(Herman&Polivy,2005),这种模仿行为也会出现在虚拟互动中(Larsenetal.,2010),并且会受到模仿者对被模仿者态度的影响(Lakin&Chartrand,2003)。因此,当主播摄入大量食物却保持苗条身形时,观看者可能更容易产生不恰当的模仿行为(Hermansetal.,2012;McFerranetal.,2010)。
除此之外,大量暴饮暴食视频的流行甚至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个体对正常饮食的认识,造成“吃那么多也是正常的”误解(Kircaburunetal.,2020b;Spenceetal.,2019),但这种改变似乎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李德顺等,2023)。
4.3.减少食物摄入
关于观看吃播后减少食物摄入的假设,一些研究提出了替代性进食假说(Bruno&Chung,2017;Donnar,2017)。一项研究利用展示“正在进食”和“吃掉一口”食物的静态图片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看到后者时,其进食欲望和对食物味道等性质的想象强度都有所下降,但都高于仅仅是看到“持有食物”的图片(Palcuetal.,2019)。除此之外,通过比较观看角色继续进食与角色吃完食物的视频,研究发现观看者在观看继续进食的视频后会选择进食相同的食物种类,但观看进食完成的视频后,个体似乎会选择另一种口味的零食,但作者并未引入控制组进行比较(Zhouetal.,2017)。
替代性进食一般发生在个体暴露于提供了感官满足的食物图片或视频下,而这种现象更多会在有关高热量食物的吃播视频中被发现。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由于食物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触发了观众对相似食物的记忆,或是在心理上模拟进食过程造成的。这种模拟进食,即使在缺少视觉刺激的情况下,通过在想象中重复食用也可能减少后续的实际食物摄入(Morewedgeetal.,2010)。
Kircaburunetal.(2020b)等研究者提出了另一种假说:由于个体从吃播视频中获得的声音或想象的感觉过于理想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进食体验可能因此而降低,这种体验的不匹配可能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引发厌食的症状。
大多数现有的研究表明,观看吃播视频似乎主要导致食物摄入和购买量的增加,出于替代性进食的动机去观看吃播视频反而会增加过度进食的风险。然而,我们必须要指出,有关吃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播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相对缺乏严谨的实证性研究。此外,这些研究在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和被试群体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结论。
4.4.增大成瘾风险
观看吃播视频,作为一种应对负面情绪和提供快感的方式,引发了研究者对其可能会发展为潜在行为成瘾问题的担忧(Kircaburunetal.,2020b)。这种情况与近年来悄然兴起的短视频成瘾或社交媒体成瘾现象类似,个体可能因逃避现实而沉迷其中。
5.观看吃播时可能的神经机制
6.总结及未来展望
本文回顾了观众观看吃播视频的潜在动机、对个体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可能神经机制。现有研究表明,观看吃播视频的动机主要是出于替代性满足、获取信息、享受、暴露和吸引力五个方面。虽然许多理论性研究均提及吃播可能会带来替代性满足这一观点,但多数实证研究显示观看吃播视频往往会增加食物的摄入与购买量,甚至有诱发暴食症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