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因此,非处方药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thecounterdrug),简称OTC。其特点是安全、有效、方便、质量稳定。
从严格意义上讲,某种药物被批准为非处方药,只是获得了非处方药的身份,经法规许可放宽其出售和使用的自由度。事实上,许多药物既有处方药身份,又有非处方药身份。非处方药制定实施后,每隔3~5年进行一次再评价,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确保O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什么非处方药还要分为甲类和乙类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非处方药又进一步根据安全程度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前者安全性相对较低,后者安全性相对较高。非处方药的包装上有椭圆形的OTC标志,甲类为橙红色椭圆形底阴文,乙类为墨绿色椭圆形底阴文。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方便大众用药。
虽然非处方药较处方药安全,但并不意味着非处方药可以随意使用。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购药渠道及有效证明,尽可能到正规的大药店或医院药房购买,购买时应索取发票,发票上一定要注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价格等。遇到质量问题,及时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联系,提供发票、实物、包装等证据。
购用药品要有针对性,非处方药仅适用于某些轻微疾病和病情,且能自己明确诊断。选购药品必须针对自己所患疾病和病情,不能明确疾病者,最好去医院确诊,切忌盲目购用药品。
选购合格产品,选购药品时要仔细看看外包装有没有药品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条码标志等。包装内要有药品说明书、有效期或失效期的标注等,这些是绝不可缺少的资料和信息。若缺项,应拒绝购买。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患者用药的最直接的依据。患者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结合自身疾病症状决定是否应该使用该药,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药品。确保用药安全,达到最佳的自我药疗效果。
正确用药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尤其是药量。用量不足或疗程不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超量或过量则产生毒副作用。
避免联合用药有些人用药存在贪多心理,认为用药越多疗效越好,殊不知许多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合用时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能增加毒副作用,联合的药品越多,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越高、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