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的一个大型吸虫,其分为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虫卵阶段形态呈长卵圆形,大小为长120~150微米、宽63~90微米,前端窄,后端较钝,卵壳薄而透明,分为两层,金黄色,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细胞和卵黄细胞。成虫阶段肝片吸虫虫体长20~30毫米,宽8~13毫米,外观对称,类似榆树叶状,背覆扁平,虫体呈棕褐色或灰白色。前端明显的有头锥突起,体表有小棘,具有消化系统,口吸盘和腹吸盘,腹吸盘较小,位于口吸盘之后,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肠支呈树枝状,于头基部开始到达虫体末端。
二、肝片吸虫易感宿主
肝片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锥实螺、截口土螺、小土螺等,在虫卵和蚴时期,肝片吸虫主要寄生在螺的体内及肝脏。肝片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猪、兔、马及一些野生动物。终末宿主为人、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兽。
三、关岭牛肝片吸虫疾病流行情况
四、牛肝片吸虫病临床症状
牛感染肝片吸虫后根据病程发展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慢性型多发在冬季,一般在12月到次年2月,春季转为慢性,又称阻塞期,是患病牛耐过急性型期或者轻度感染后,牛吞食肝片吸虫囊蚴,囊蚴在牛体内经过120~150天左右发育成成虫继而损害肝脏。具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被毛杂乱易落,消瘦,食欲消退,眼睑和体躯下垂位置出现水肿,孕畜流产,产弱仔,死胎和产后瘫痪。贫血和低蛋白症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前期表现为便秘,后前则出现连续腹泻,粪便呈黑褐色,病情严重的牛会因消瘦衰竭而死亡,一般病程为2个月到3个月。解剖后发现病理变化集中在肝脏和胆管,肝脏呈灰白色,表面突起不平整,质地肥厚变硬,胆管突出肝脏表面,像绳索状,胆管壁粗糙,出血,腹腔内集聚有大量组织液;把胆管切开后会发现有大量的棕红色成虫虫体,胆管内磷酸盐沉积,管壁增厚、胆管扩张、堵塞,胆汁停滞引起黄疸。病牛、羊的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抵抗力下降。
五、牛肝片吸虫病诊断
一般情况可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粪便虫卵检查、尸体剖检的病理变化等进行综合判定,就可确诊。
1.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注意与水肿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的区别,特别是与大片形吸虫感染极易混淆,因为大片吸虫感染症状,流行特点、症状、病变及防治措施一样,只是病原体不同,要想确诊,就要通过虫体检测,大片吸虫虫体细长,大小较肝片吸虫大,肩部不明显。
2.粪便虫卵检测法。常见的方法有:
①直接涂片法:采集新鲜粪便,第一滴甘油和等量的水与载玻片上,用牙签挑取少量采集的粪便加入其中,充分混匀去掉粪渣,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饱和盐水漂浮法:取5克新鲜粪便于小烧杯中,加入80克饱和盐水混匀,用40~60目铜丝筛过滤粪渣,静置半小时,用铁丝圈与液体平行取最上层膜,抖在载玻片上,再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3.病理解剖确诊法。慢性型病畜:肝脏质地变硬,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虫体长20~30毫米,急性型病畜:肝脏肿大、出血,肝脏中有肝片吸虫虫道,内有大量的童虫;胆管明显扩张,管壁上皮细胞增生,管壁厚,胆管内有虫体,胆汁呈现灰褐色,胆管内有虫体。
六、肝片吸虫病的预防
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牛饮用清洁水源。禁止牛饮用低洼的水塘、水沟里的水,尽量饮用自来水等干净的水。加强圈舍粪便清理。规模以上的牛场牛产生的粪便多,圈舍内的粪便应每天进行一次清理,保持清洁,将清理出的粪便集中无害化处理,或进行生物堆肥,粪便发酵产热将粪便内含有的肝片吸虫虫卵杀死,不能将粪便随便堆放,随便处理,以免造成更多数量牛感染,或者污染周围水源草场,病死畜脏器的处理要进行深埋或者销毁处理。
七、肝片吸虫病的治疗
牛肝片吸虫病治疗方法常见的是西药和中药结合治疗的方式,西药用于驱虫和对症治疗,中药是对病畜机体进行调理,以提高病畜的治愈率。许多重症的病畜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1.西药治疗。
①丙硫苯米唑(扑尔虫)。此药为广普驱虫药,可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致使虫体因能量耗尽而逐渐死亡,该药对牛肝片形吸虫成虫、幼虫、虫卵均有效,成虫效果比童虫好。驱虫率达95%,剂型有片剂、混悬液、瘤胃控释剂等。使用方式为一次内服,剂量为:牛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本药具有低毒、安全高效、方便等优点。但本药有一定致畸作用,牛妊娠45天内禁用,因此妊娠牛慎用。
②三氯苯唑(又名肝蛭净)。此药对各个日龄肝片吸虫均有效,毒性小,使用方式为一次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牛12毫克,应在5周后重复用药一次,产奶期禁用,休药期为15天。
③溴酚磷(又名蛭得净)。此药不仅对成虫,还对移动于肝实质内的幼虫有效,可用于治疗急性病例,剂型有散剂和片剂,使用方式为一次内服,剂量为:牛每千克体重12毫克,妊娠期应减去10%体重后,再计算用药量,预产期前15天内禁止给药。用药切忌过量,有使用过量中毒的,可用阿托品解毒。休药期为21天。
④硝氯酚(又名拜耳或羊肝脂)。此药是治疗牛片形吸虫病的特效药之一,3毫克/千克量内服对成虫有效率为93%~100%,本药有三种剂型,分别为粉剂、片剂与针剂。片剂使用方式为用水灌服,或菜叶包裹喂服。剂量为:牛每千克体重3~4毫克,针剂使用时,是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牛每千克体重0.5~1毫克。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在使用驱虫药之后对病牛状态进行调理和改善的治疗方式,使用中药的同时,针对症状要进行补液、消炎,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常见中药方子有:方一,槟榔30克、贯众12克、龙胆12克、泽泻12克,针对的是病情相较轻,牛体质不太弱的。方二,细辛12克、黄精30克、银花30克、泽泻15克、木通30克、榴皮45克、茯苓30克。此方子可用于慢性肝吸虫病出现贫血,水肿的情况。方三,成年牛用升麻6克、柴胡6克、炙黄芪12克、炙甘草8克、大枣各8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茵陈9克,此方于用中西药驱虫后,牛只体质虚弱。使用方式是煎水服用,每天2次,2天服用完,可以根据牛体重及身体情况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