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五一小长假了,已经辛劳工作了小半年的小伙伴们,在这莺啼燕语的大好春光下,有没有计划好去哪玩呢?
是小河泛舟?或是登山远足?还是野营撸串?而已蛰伏了一大个冬天的蚊虫大军也想好了,“你去哪我就在哪”!因此,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驱蚊产品你选好了吗?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已批准驱蚊产品中所涉及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避蚊胺、驱蚊酯和羟哌酯三种。我们将结合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安全性上对这三种产品展开比较,并给出驱蚊产品的选购建议。
驱蚊原理:研究表明,蚊虫是被身体热量、呼出的CO2以及人体散发的气味(主要包括乳酸、1-辛烯-3-醇)所吸引,因此一般“体味”越重的人越容易吸引蚊子。现今各种驱蚊产品作用方式基本相似,主要通过干扰蚊虫的嗅觉感受器,从而诱导蚊虫产生驱避行为。
表1避蚊胺、驱蚊酯和羟哌酯的危害数据
避蚊胺(简称DEET)
驱蚊酯(又名伊默宁、IR3535)
羟哌酯(又名埃卡瑞丁、KBR3023)
结构式
C11H21NO3
CASNo.
备注:LD50,LC50是指半数致死剂量,数值越大表明危害越小。
根据典型避蚊产品的风险评估结果,避蚊胺可安全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但是不能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驱蚊酯可安全用于儿童和成人,虽然对婴幼儿风险可控,但是建议婴幼儿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天。针对羟哌酯,美国EPA认为基于当前政策及现有毒理数据,无需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即认为羟哌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选购建议:1.根据避蚊胺、驱蚊酯和羟哌酯三类主流驱蚊有效成分的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知,这三种有效成份都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适合消费者选择用于满足日常的驱蚊目的。但日常使用过程中,避蚊产品需要正确使用,如对于婴儿等敏感人群,可以选择相对更安全的驱蚊酯和羟哌酯,并减少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
2.除了有效成份外,驱蚊产品中溶剂、香料、色素等也是潜在的致敏原,特别是对于敏感人群,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驱蚊产品。
3.驱蚊产品属于卫生用农药,因此驱蚊产品标签上必须要有“三证”编号,即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和产品标准号。不购买没有三证或者三证不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