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病毒亦称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据说有32个壳微体。第一亚群多由移植性肿瘤中分离,但无致肿瘤的性质。腺病毒对它的辅助作用,在病毒株之间没有特异选择性,仅仅根据AAV产生抗原,就能判断疱疹病毒也有辅助作用。所含的单链核酸,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是互补的,在核酸抽提过程中,它们互相结合,外观上有如双链的核酸。
细小病毒科
在部分病毒中也可检测到其它小阅读框。病毒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并可能需要宿主细胞通过它的S期,这说明宿主和病毒的复制关系密切,病毒复制可能涉及宿主的DNA复制酶,病毒基因组进入双链DNA需要前面的mRNA转录发生DNA合成由自体引物机制和存在的回文序列进行。一些mRNA的切割使蛋白产物的选择形式产生。
第五病
概述:传染性红斑(ErythemaInfectiosum)又称第五病,是一种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型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3.免疫学检查可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B19抗原,用的更多的为检测B19的IgM抗体,病期1周时即可达高峰,持续2个月后下降,故有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关节痛。
第五种病
传染性红斑
人细小病毒B19
中文名称:人细小病毒B19英文名称:HumanparvovirusB19分类类型:种分类: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红视症病毒属人细小病毒B19人细小病毒B19的发现:人类细小病毒B19是英国科学家Cossart及其同事于1977年在筛查无症状乙肝患者血清时无意发现的,根据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将其归为细小病毒科。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生命动物组织制成的或取材于动物组织的医疗器械产品(体外诊断用医疗器械除外)的注册申报。④对产品使用过程中人体可能由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感染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的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透明质酸、胶原、明胶、单克隆抗体、壳聚糖、白蛋白。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1.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湿热灭活法之一,是国内外公认的病毒灭活方法,已在人血白蛋白制品中成功应用了数十年,灭活条件已很完善。该灭活方法可灭活脂包膜和部分非脂包膜病毒。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艾特拉病毒属
中文名称:艾特拉病毒属英文名称:Iter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浓核症病毒亚科艾特拉病毒属艾特拉病毒属成员: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moridensovirus)新刺峨浓核症病毒(Casphaliaextraneadensovirus)暗色茅刺蛾浓核症病毒(Sibinefuscadensovirus)艾特拉病毒属基本特性:浓核症病毒粒子呈正二十面体,直径约20nm~
浓核症病毒亚科
病毒核酸为单链DNA或为正股或为负股,在体外抽取时,彼此相辅,碰在一起形成双股。家蚕浓核症病毒与腺联病毒2型和小鼠细小病毒不同的是,它还有一个ORF3,由基因组的另一条链编码167个氨基酸,可能是非结构蛋白,这一ORF3是昆虫浓核症病毒和哺乳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明显差异。
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阿留申水貂病病毒
AMDV分类类型:种分类: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阿留申病毒属阿留申水貂病病毒GeneBank编号:[M20036]阿留申水貂病病毒基本特性:阿留申水貂病毒是细小病毒科阿留申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基因组为单链DNA,分子大小约为4800bp。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貂国家,我国也不例外,国内水貂养殖场水貂阿留申病感染率为40%~
腺病毒群
腺病毒群adeno-associatedvirus缩写AAV。属细小病毒属,是最小型的病毒之一,病毒质粒直径18—25毫微米,其中含有分子量为1.5×106的单链DNA。单独存在时不具有自我增殖能力,所以在增殖过程中必须和辅助性病毒——腺病毒共同存在才行。从血清学方面现可分为四种,但有关其病原性尚不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