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依然在增加,截至2020-1-2812:15,全国目前确诊4535例,疑似6973例,死亡106例,治愈60例。
这个春节过得史无前例、终身难忘,大家都在家里蹲。正如疾控专家所说,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外出乱走动,全国人民自行隔离,就能大大减少病毒传播,为控制疫情做贡献。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讲讲病毒的特性
1
病毒是什么样子的?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这么拗口的一句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几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就会死亡。
通常来说病毒本身在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弱。
高温、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都能轻松杀灭病毒。比如流感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
但在0℃~4℃能存活数周,所以,干燥寒冷的冬天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冠状病毒同样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
因此,冬季和早春是冠状病毒的流行季节。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怎么传播?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系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空气传播是传染病中很厉害的传播方式。
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最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感染,造成传染病流行。
比如流感,非典,肺结核,天花,麻疹等都是空气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离开活体细胞很快就死了,很难脱离载体单独地存在。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在空气传播呢?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什么是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病人在呼气、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经口鼻排入环境。
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
飞沫传播的感染力在3米内最强,最大不超过10米。
所以,飞沫传播是局限于传染源周围的。
由于飞沫传播的特性,它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
这种传播容易发生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临时工棚、监狱等。
绝大部分飞沫,都是通过打喷嚏产生的。一个喷嚏下去,无数的病毒和细菌就顺着飞沫散播在了周围10米之内。
在密闭环境中,这些飞沫甚至可以呈气溶胶形式存在,悬停在空气上几个小时不落地,被人源源不断的吸入体内。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
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人,在公共场所室内打一个喷嚏,其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2秒之内附着到扶手、座位、门把手等不停被人抓摸和触碰的地方,可以在5分钟之内把感冒病毒传染给150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疾控部门在发现感染者之后,马上要去寻找“密切接触者”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要提倡大家戴口罩的原因。
戴了口罩,就能极大程度地挡住飞沫,挡住了飞沫就挡住了新型冠状病毒。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除了戴口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洗手!
如果这个带病的飞沫飘到你的手上,或者栏杆等物体表面,又正好被你摸到了,而你没有洗手的习惯,还动不动喜欢揉眼睛、摸鼻子和嘴唇等,也非常容易被传染上。
普通家庭该怎么消毒?
刚才说了病毒的特性,它们离开活体细胞没法存活,所以普通家庭中,只要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是不用刻意消毒的!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就可以了。
居家隔离时,该如何消毒?
家里有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在自行居家隔离时,该如何消毒?
对新型冠状病毒理化性质的认识主要来自同为冠状病毒的非典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基于对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消毒的认识,推荐的消毒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酒精
推荐酒精浓度为75%以上的酒精。用于手部卫生时含酒精浓度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也起到部分的防护作用。2.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要求有足够的有效氯浓度,拖地或者消毒物品表面时需保证有效氯浓度至少在500mg/L以上。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漂白粉等。3.高温消毒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的高温保持30分钟以上,一般情况下可灭活冠状病毒,所以餐具等用高温蒸煮的办法可以很好地起到消毒的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
消毒剂的浓度怎么调?
消毒剂浓度调配一点不复杂,大家不用记具体的单位,只用按照消毒剂说明书上的说明进行使用就行了。
家里需要安“家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吗?
紫外光是一类操作简单的消毒方法,通常用作局部消毒。
比如在实验室,开启紫外灯,即可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但是,家庭没有必要用紫外线灯消毒。
因为目前家用的紫外灯设备,良莠不齐,通常都不是为了消杀设计,它们发射出来的紫外光,波长也未必适用于消杀病毒。最最关键的是紫外光的副作用很大!
它会产生诸如臭氧在内的很多有毒有害物质。
最危险的是,常常由于忘记关闭,直接引起人体伤害。
因为在紫外线下暴露20分钟即会出现电光性眼炎和皮炎。
用紫外线光消毒,引起灼伤烧伤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
所以,疾控专家不建议家庭使用紫外线消毒灯!
此文纯干货,转发给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熬过艰苦烦闷的禁足时光
美丽的春天等着我们!
作者:Dr小鱼,主任医师,两个孩子的妈妈,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