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巴贝斯虫病(Dogswithbabesiosis)又俗称为犬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引起的、由蜱虫作为传播媒介的犬血液性原虫病,幼犬较成年犬易感染,非疫区的犬进入疫区后更容易感染。该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巴贝斯虫的种类及受感染犬的免疫反应。
二、流行病学
㈠、病原及生活史
1、病原
目前在中国(主要在河南、江苏及湖北等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犬的巴贝斯虫包括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gibsoni,1-2.5μm)和犬巴贝斯虫(Babesiacanis,4-7μm)。
感染犬的巴贝斯虫属于原生动物门(Protozoa)、顶复动物亚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sida/Sporozoa)、梨浆虫亚纲/焦虫亚纲(Piroplasmia)、梨浆虫目/焦虫目(Piroplasmida)、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
2、巴贝斯虫的生活史
巴贝斯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在发育过程中,需转换2个宿主。
⑴、蜱虫摄入巴贝斯虫后,巴贝斯虫会先在蜱虫体内进性有性繁殖(配子生殖),之后再进行无性繁殖(通常是分裂生殖,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孢子生殖),进而导致在蜱虫的唾液腺内产生大量感染脊椎动物宿主的的巴贝斯虫孢子体。
⑵、当犬被携带巴贝斯虫的蜱虫叮咬后,蜱虫会经唾液将唾液腺内的巴贝斯虫孢子体释放到犬的血液内。进入犬血液内的巴贝斯虫孢子体会先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后侵入到红细胞内并进行分裂生殖,形成裂殖体并最终形成裂殖子释放出红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将继续入侵其它红细胞进行分裂生殖。
㈡、传播途径
1、蜱虫是巴贝斯虫的中间宿主,经蜱虫叮咬是巴贝斯虫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常见的导致犬感染巴贝斯虫的蜱虫一般为硬蜱,其生活史分为卵(egg)、若虫(larvae)、幼虫(nymph)及成虫(adult)四个周期;90%的硬蜱为三宿主蜱。
蜱虫是一种暂时性体外寄生虫,性喜藏匿于树/草丛,需要进食时,即附着于沿路经过的动物(包括犬、猫或人类),经由吸血完成其生活史。
蜱虫生活史:三宿主蜱的生命周期一般为三年,也有部分物种的生命周期为两年。通常在秋季,当成年雌性蜱虫在饱食后,便从第三宿主身上脱落于草地上并产卵①,之后虫卵孵化为幼虫②,并以幼虫阶段过冬;当春天来临后,幼虫寻找并寄生在第一宿主(通常为啮齿动物③)身上,夏末(通常是在秋季),饱食的幼虫将从第一宿主④身上脱落,并蜕皮变成若虫⑤,并以此阶段过冬;第二年春天来临时,若虫便开始寻找并寄生在第二宿主身上(通常为啮齿动物或兔形目动物⑥),并在夏季⑦饱食后从其身上脱落,在夏末或秋天蜕皮成为成虫⑦a-⑦b,并以此阶段过冬;成虫在第三年的春天寻找并寄生在第三宿主身上(通常为较大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或人类⑧),成虫于夏天在第三宿主身上寄生并交配,并在秋天饱食后从第三宿主身上脱落并产卵。三个宿主可以是不同的物种或不同的个体,也可以是同一个体。人和犬都可以作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宿主。
在蜱虫的生活史中,只要第一或第二宿主体内存在巴贝斯虫,那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都可能通过叮咬将巴贝斯虫传播到下一宿主体内。基于蜱虫的生活史(活动季节)及蜱虫的分布,由蜱虫传播的巴贝斯虫病的高发季节为秋季,南方较北方多发。
目前,北京和江苏地区所见的硬蜱可能为中华硬蜱、微小牛蜱或长角血蜱,其成虫形态一般如下
而血红扇头蜱/棕色犬蜱,国内较少见,美国报道较多。
2、通过输血传播
在输血的过程中,假如血源存在巴贝斯虫,那么受血者就有可能会感染巴贝斯虫,所以,采血时最好要检测供血者体内是否存在巴贝斯虫。
3、垂直传播
怀孕的母犬可通过胎盘将巴贝斯虫传染给未生育的幼崽,因此,建议感染巴贝斯虫的母犬不应做繁殖。
4、通过打斗传播
狗之间的打斗也可能是一种机械性的传播方式,巴贝斯虫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血液,常见于斗犬,如斯坦福犬和比特犬等。
三、发病机理
脾脏切除及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进一步加剧由巴贝斯虫导致的寄生虫血症及临床症状。
四、临床症状
本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在流行地区,有的动物虽然会处于带虫状态,但并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呈不规则的回归热、精神沉郁、嗜睡、可视粘膜苍白(高度贫血)、厌食、黄疸、红色或橙色尿(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尿)、淋巴结肿大及脾脏肿大;其它症状还可能包括呕吐或呼吸困难。
在严重的情况下,多个器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肺、胃肠道、肾脏和神经系统。当狗遭受非常严重的巴贝斯虫病时,可能会出现突然休克或倒地。
五、临床诊断
㈠、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体表发现蜱虫(有时不可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
㈡、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测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进行血涂片检测;另一种为PCR检测。
1、血涂片检测
因为裂殖子很小(特别是吉氏巴贝斯虫),因此,进行血涂片检测时,一定要仔细,否则很容易疏漏。
此外,急性巴贝斯虫患者相对会较容易从其血涂片中检测到裂殖子;但是对于慢性感染者或无症状的携带者,由于其寄生虫血症相对较低,因此,裂殖子就可能会很少被发现。
2、PCR检测
这是极其敏感的测试,它可以区分四种不同种类的巴贝斯虫,但是目前只有某些实验室运行这种类型的测试,但这确实是最好的方法。
㈢、其它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测
贫血(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总数的显著降低(可能是由血小板在脾脏内滞留、免疫介导性血小板破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导致的)是最主要的血液学异常。另外,由于继发感染,白细胞总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淋巴细胞总数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生化及血气分析
这些血液测试(生化及血气分析)将评估各种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肝、肾、胰腺、代谢及电解质平衡。
生化及血气分析的异常幅度依赖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在典型病例和无并发症病例中,生化指标通常不发生变化。然而,大多严重病例可能会伴发肝酶活性升高、低血钾、血清尿素升高而血清肌酐正常;其它可变指标可能包括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浆球蛋白浓度升高等。
3、尿常规
尿液分析可能会出现胆红素尿,血红蛋白尿,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但这些并不是诊断性指标,只是参考性指标。
㈣、影像学检查
患有巴贝斯虫病的犬,其X光片一般会显示脾脏肿大。
六、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寄生虫血症、纠正贫血、控制感染、改善临床症状及杀灭中间宿主蜱。
㈠、除去暴露的蜱虫
㈡、使用抗焦虫药
常用的抗焦虫药包括:咪唑苯脲/双脒苯脲/咪多卡、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蒿甲醚/甲基还原青蒿素、阿托夸酮/阿托伐醌、阿奇霉素及强力霉素等;也有人推荐“红碘”。
㈢、输血
1、对于高度贫血的犬(当红细胞压积低于20%时),应给与输血治疗,视寄生虫血症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1-3次输血。
2、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口服(如补血肝精)或皮下注射(如铁血龙注射液)补充铁制剂。
㈣、支持疗法
在治疗期间,应视动物情况给予退热(如安痛定、痛立定、柴胡等)、保肝(甘利欣/肝泰乐等)、退黄疸(茵栀黄等)、补充体液和能量(ATP、COA、VC)、抗菌消炎、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辅助治疗。
七、预防(比治疗更关键)
㈠、根据蜱虫的流行季节及流行区域,严格进行体外驱虫;家庭环境也尽可能做好杀虫工作。
㈡、尽量减少暴露于山区及树丛的几率。
㈢、在蜱虫暴露的24小时内及时除去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巴贝斯虫的几率。
㈣、禁止感染过巴贝斯虫病治愈的犬进行繁殖及作为供血源。
㈤、在治愈后的4个月内,应严格进行寄生虫血症的监测,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