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通常在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非洲和亚洲面临最沉重的人类狂犬病负担,其狂犬病死亡人数占全球狂犬病死亡总人数的95%[2]。美洲已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犬类传播,蝙蝠现在是造成美洲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蝙蝠狂犬病最近
1、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1)咬伤或抓伤。绝大多数狂犬病均为被感染了的猫或犬咬伤或抓伤所致。(2)在猫、犬等动物的宰杀及剥皮的过程中感染。(3)猫、犬等动物舔伤口或者肛门时感染。(4)猫、犬等动物排出带有病毒的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5)护理病人,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目前尚无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而且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可能难以做出临床诊断。人类狂犬病可通过各类诊断技术对活体和尸体做出确认,这些技术旨在检测受到感染组织(大脑、皮肤、尿液或唾液)的全病毒、病毒抗原或氨基酸。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这取决于狂犬病毒入口位置和狂犬病毒载量等因素。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和脊髓炎症。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狂躁性狂犬病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尤以与咬伤部位相当的背根节及脊髓段、大脑的海马体以及延髓、脑桥、小脑等处为重,脑膜通常无病变。脑实质呈充血血、水肿及微小出血,镜下可见非特异性变性和炎症改变、如神经细胞空泡形成、透明变性和染色质分解、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等。以上病变均属非特异性,而在80%患者的
狂犬病毒(Rabiesvirus,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
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一端圆凸;一端平凹,形如子弹,直径65-80nm,长约130~240nm。病毒易为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剂、50%-70%酒精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灭活。病毒于-70℃或冻干后置0-4℃中可保持活力
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
1.艾滋病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和P24抗原的检测则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
1.艾滋病(1)免疫功能检查: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T淋巴细胞
1、丙肝通过母婴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被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或者哺乳期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而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丙肝的母婴阻断措施日渐完善,通过垂直方式传播丙肝的机会越来越小。2、丙肝通过血液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即输入被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使用血制品等是传播丙肝的主要方式。器官移植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输血、血制品和注射途径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人人体。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经静脉注射毒品导致感染者,在某些地区较为突出,患艾滋病或有性乱史者感染率高,母婴传播的途径在HCV感染的危险性亦极高。另外,使用非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具亦是
1、血液传播: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2、医源性传播: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制品,在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3、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4、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
虽然副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存在一定区别,但传播途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都非常相似。感染副流感病毒都会有发热、喉咙痛、全身骨痛等症状,与SARS和流感差不多,部分人会有腹泻、呕吐。副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初期症状和流感较类似,都是鼻塞、流鼻涕、眼结膜出血、全身酸痛等症状,只不过较轻,也容易治愈。但是,患者
1、血液传播:乙肝小三阳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万至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2、医源性传播: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制品,在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3、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
据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周志平介绍,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发病前两天及病后的五天,病人的鼻腔、口腔、咽部都有大量的病毒,通过飞沫进入空气进行传播。病毒进入体内后95%的人都会发病。水痘病毒的传染性很强,通过空气或接触病人
口蹄疫传染途径多、速度快。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畜的人员的衣物传播。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牛、羊、猪等高易感动物,感染发病
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中均有螺旋体存在。其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性接触传染大部分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的患者基本无传染性。2.垂直传播
反转录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通过个体接触而传播,例如猫白血病病毒的传播。垂直传播即由上一代向下一代的传递,病原体长期在机体内潜伏,不表现出任何特征,也不引起疾病的任何症状。只有在特殊条件的影响下,病毒才活跃起来,对宿主而言,就有可能诱发肿瘤的发生发展,以至死亡。这种
普通的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这些体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黏膜(直肠、阴道、口腔或者阴茎头部)、开放性的伤口或者溃疡或直接注射等渠道进入人类的血液中。其中有三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1、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等)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官黏膜的细微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但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尤其重要,较常见的可传播本病的动物有牛、鸡、羊、狗、猪等,也有从鹅、马、鹿、白鸽的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的报道。其中以牛的带菌率最高,可达16%,而且牛一旦
1、血液传播:乙肝大三阳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万至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2、医源性传播: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制品,在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3、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