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马鞍型高热、严重血凝不良、肝脏受损、角膜混浊等为主要特征。一、病原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Caninehepatitisvirus,ICHV)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的毒株抗原性都相同。犬的腺病毒分为CA-型和CA-型。CA-型是引起犬传染性肝炎的病原,称为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CA-型是引起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但两者具有70%的基因亲缘关系,所以在免疫上能交叉保护。
2、ICHV在4时能凝集鸡红细胞,在时能凝集鸡、豚鼠、大白鼠和人O型红细胞,这种现象能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利用这种特性可进行HA和HI试验。病毒易在犬肾和犬睾丸细胞内增殖,也可在猪、豚鼠的肺细胞和肾细胞中增殖,出现细胞病变,并可形成直径13mm的蚀斑,常有核内胞涵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与人的病毒性肝炎无关,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有机溶剂和酒精有抗性,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仅用酒精消毒仍可传播本病。但紫外线照射可灭活病毒,甲酚和有机碘类消毒剂可杀灭病毒。病毒不耐高温,在5068时,5min即失去活力。常用消毒药为苯酚、碘酊和2%的苛性钠。二、分布及流行病学犬传染性肝炎最早于1947年由Rubarth氏最早发
3、现,又称Rubarth氏病。1959年,Kapsenberg氏等首先分离到病毒。目前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83年发现有本病的存在,1984年从病犬体内分离到病毒,1989年从患脑炎的狐狸中分离到病毒。本病是我国犬、狐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由口腔和咽上皮侵入附近的扁桃体,由淋巴和血液扩散至全身。犬和狐狸均是自然宿主,尤其是病犬及带毒犬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于患犬初期存在于血液中,在病犬和隐性感染的病程中都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于外界。康复犬的尿中排毒可达69个月之久。健康犬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食物等经消化道感染发病,感染病毒后的怀孕母犬也可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4、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分季节、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发病,但常见于以1岁以内的幼犬,尤以断奶前后的仔犬发病率最高。幼犬的病死率高达2540%。成年犬很少出现症状。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性传染。康复犬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三、症状自然感染犬传染性肝炎的犬潜伏期69d。最急性病例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病例有精神沉郁、寒战怕冷、体温升高40.5左右,食欲废绝、喜喝水,呕吐、腹泻等症状。亚急性病例,症状反应较轻。除上述急性期症状出现较轻外,还可见贫血、黄疸、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症状是在眼睛上,出现角膜水肿、混浊、角膜变蓝。临诊上也称“蓝眼病”。眼睛半闭,羞明流泪
5、,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流出,角膜混浊特征是由角膜中心向四周扩展。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恢复期时,混浊的角膜由四周向中心缓慢消退,混浊消退的犬大多可自愈,可视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1最急性型多见于初生仔犬至1岁内的幼犬。病犬突然出现严重腹痛和体温明显升高,有时呕血或血性腹泻。发病后1224h内死亡,临诊病理呈重症肝炎变化,如能耐过48h,多能康复。2急性型此型病犬可出现本病的典型症状,多能耐过而康复。病初,精神轻度沉郁,流水样鼻汁,羞明流泪,体温高达41,(持续26d),持续1d,然后降至接近常温,持续1d,接着又第二次体温升高,呈“马鞍”型体温曲线。在体温上升的早期,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常在
6、2500个/mm3以下。随后出现腹痛、食欲不振、口渴、腹泻、呕吐,病犬黏膜仓白,有时齿龈和口腔有斑状出血或点状出血,扁桃体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多数病例出现蛋白尿。病犬血液不易凝固,如有出血,往往流血不止。有的病例出现步态踉跄、过敏等神经症状。黄疸较轻。在急性症状消失后,约有20%的恢复期病犬出现单侧或双侧间质性角膜炎和角膜水肿,甚至呈蓝白色的角膜翳,有人称之为“肝炎性蓝眼病”,在12d内可迅速出现白色混浊,持续28d后逐渐恢复。也有由于角膜损伤造成犬永久视力障碍的。病犬重症期持续47d后,多很快治愈。3轻症型基本无特定的临诊症状,可见轻度至中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水样鼻汁及流
10、出液,而犬瘟热无此现象,而肝炎病毒感染后在感染组织中发现核内包涵体,而犬瘟热主要为胞质内包涵体;肝炎病毒人工感染能使犬、狐发病,而不能使雪貂发病,则犬瘟热极易使雪貂发病,且死亡率高达100%。六、防制1预防防止盲目由国外及外地引进犬,防止病毒传入,患病后康复的犬一定要单独饲养,最少隔离半年以上。防止本病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定期给犬做健康免疫。国外最早使用的是犬腺病毒1型感染犬肝脏制备的脏器灭活苗,后来研制成功的是犬腺病毒1型细胞培养弱毒苗,因其可使部分免疫犬发生“蓝眼”,现已逐步为犬腺病毒2型弱毒疫苗所代替。这两种弱毒疫苗,免疫性、安全性都很好,接种后14d即可产生免疫力。目前多数是采用多联苗联合
11、免疫的方法。国内生产的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且能消除弱毒苗产生的一过性症状。幼犬78周龄第1次接种、间隔23周进行第2次接种,成年犬每年免疫2次。自然感染康复犬,免疫期长达5年之久。2治疗在发病初期可用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一旦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即使使用大剂量的高免血清也很难有治疗作用。对严重贫血的病例采用输血疗法有一定的作用。对症治疗,静脉补葡萄糖、补液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对本病康复有一定作用。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对患有角膜炎的犬可用0.5%利多卡因和氯霉素眼药水交替点眼。出现角膜混浊,一般认为是对病原的变态反应,多可自然恢复。若病变发展使前眼房出血时,用3%5%碘制剂(碘化钾、碘化钠)、水杨酸制剂和钙制剂以3:3:1的比例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510mL,37d为1个疗程。或肌肉注射水杨酸钠,并用抗生素点眼液。注意防止紫外线刺激,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本病治疗无特效药物。此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在发病1周后减退,因此,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加强饲养管理。病初大量注射抗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高效价血清,可有效地缓解临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