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腺病毒Ⅱ型可引起犬的传染性喉气管炎及肺炎症状。临床特征表现持续性高热、咳嗽、浆液性至粘液性鼻漏、扁桃体炎、喉气管炎和肺炎。从临床发病情况统计,该病多见于4个月以下的幼犬。在幼犬可以造成全窝或全群咳嗽。
犬腺病毒的感染潜伏期为5—6天。持续性发热(体温在39.5℃左右)。鼻部流浆液性鼻液,随呼吸向外喷水样鼻液。表现6—7天阵发性干咳,后表现湿咳并有痰液,呼吸喘促,人工压迫气管即可出现咳嗽。听诊有气管哕音,口腔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咽部红肿。病状继续发展可引起坏死性肺炎。病犬可表现精神沉郁、不食,并有呕吐和腹泻症状出现。该病往往易和犬瘟热、犬副流感病毒及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犬预后大多不良。
发现该病后应马上隔离。犬舍及环境用2%氢氧化钠液、3%来苏水消毒。
目前多采用多价苗联合进行免疫,其免疫程序同犬瘟热。
目前我国还没有犬腺病毒Ⅱ型高免血清,所以发现本病一般均采用对症疗法,一般用镇咳药、祛痰剂、补充电解质、葡萄糖等防止继发感染。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腺病毒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
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由C组病毒引起,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2.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如游泳池结膜炎,多由B组腺病毒3和7型所致,愈后尚好,一般无后遗症。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respiratorydiseases,ARD)这一综合征由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
4、肺炎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肺炎也是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严重表现。
腺病毒眼部感染
腺病毒致轻型眼部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的并发症。滤泡性结膜炎可由许多型腺病毒引起,类似于衣原体性结膜炎,而且为自限性。由腺病毒8、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重型感染,具高传染性,以急性结膜炎开始,扩至耳前淋巴结,随后发生角膜炎。
腺病毒胃肠炎
许多腺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复制,随粪便排出,但大多血清型与胃肠道疾病无关。而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与年少(4岁以下)儿童的胃肠炎,致腹痛、腹泻。C组腺病毒能引起某些婴幼儿肠套叠。
腺病毒其他疾患
腺病毒11、12型能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出现病毒。37型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常由性传播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偶发或严重的病毒感染,尤其在器官移植病人中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多由1、5和7型腺病毒引起。艾滋病患者可感染多种血清型腺病毒,并能出现抗原性介于中间的杂合型毒株,而且常为致死性腺病毒感染。主要原因是腺病毒的E1A蛋白可反式激活HIV的转录,加速HIV的复制。临床发现37%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性腹泻是由腺病毒所致。
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
与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相比,机体对腺病毒的再感染能产生有效的免疫。起保护作用的是体内产生的循环中和抗体。正常的健康成人一般也具有多型的抗体。约40%~60%的6~15岁的人具有1、2和5型中和抗体,但3、4和7型抗体很少。母亲的抗体能保护婴儿免除严重的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的生活周期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却又不能割裂开来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腺病毒颗粒粘附和进入宿主细胞,将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核中,以及有选择性地转录和翻译早期基因。在这个阶段,细胞为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腺病毒晚期基因表达并最终释放成熟的感染颗粒,即第二阶段,作好了准备。第一阶段将在6~8个小时内完成,第二阶段则更快,只需4~6个小时。
粘附和进入细胞
腺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是从腺病毒纤毛的头节区粘附到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开始的。因为人腺病毒主要与柯萨奇B病毒共用一种受体,因此这种受体被称为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即CAR(coxsackie/adenovirusreceptor)。接下来病毒纤毛基底部五邻体表面的三肽RGD与细胞表面的αvβ3和αvβ5整合素结合,通过内吞作用将腺病毒内化到细胞中并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腺病毒衣壳的构象将发生变化,被从溶酶体中释放出来,躲过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最后,腺病毒颗粒转位到细胞核,通过核孔将病毒DNA释放到细胞核内。相对于脂质体转染,腺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核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一般可以达到40%,前者虽然进入胞质的效率与后者相当,而DNA进入细胞核的效率却只有后者的1/1000。
转录与复制
一般而言,DNA的复制是由RNA启动的,而在腺病毒却是所谓的蛋白启动(protein-priming)。如前所述,腺病毒双链DNA的每条单链的5′端有pTP蛋白结合,pTP通过其Ser-OH与DNA5′端的dCMP5′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腺病毒的DNA复制首先是以5′端结合有pTP的dCMP作为引物,以3′端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为模板,进行链置换(stranddisplacement)合成,置换出腺病毒的单链分子可以自我退火环化,形成锅柄样环形分子,然后这种环形分子再以相同的机制合成出子代双链DNA分子。
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和军营新兵中暴发流行。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相似,主要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一旦发生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和结膜炎的症状,要及早到医院看病,早隔离、早治疗。出现5人以上集体发病的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地区防疫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漫延。在腺病毒流行季节,托幼机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回家隔离休息,以免造成传播流行。患病后尽量在附近医院就诊,避免到病人较集中的大医院观察室输液,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出现严重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多属严重病例,应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