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了病,往往需要进行药物等治疗,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而人们吃的各种肉及肉制品来自各种家禽家畜,这些家禽家畜本身的健康也就从源头上关系到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影响人的健康和环境安全。那么,与动物健康息息···
专家学者齐聚,探索“原料药+饲料+兽药+养殖+维生素”模式
第三届(2023)中国兽药原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畜牧业发展论坛致力于凝聚行业共促经济发展的共识,以绿色生态、低碳发展、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市场行情、原料产量分析,以及打造高效化兽药、高质化生产效益、高端化产业链等为主要内容,探索“原料药+饲料+兽药+养殖+维生素”模式,进一步诠释“原料药+畜牧业”这一崭新的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的命运共同体,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孕育兽药行业一批新的增长点,引领培育千亿级中国兽药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据介绍,山东省生产的畜牧产品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本省消费需求,还有近1/3外调,主要供应京津沪浙等市场,成为重要的畜牧业主产省份,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贡献山东力量。而兽药的生产使用,确保了动物的健康生长,也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对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兽药原料产业发展大会发起人、亚太易和董事长路兴宝表示,论坛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行情发布与专业指导平台,多方聚集全国兽药智慧力量,深入研讨、详细剖析、明确指导行业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先进性、实用性,必将促进兽药产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助推我国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赋能。
很多兽药与人用药相同,只是剂量、剂型和规格有区别
专家介绍,兽药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般疾病防治药;传染病防治药;体内、体外寄生虫病防治药;其他药。其中,除防治传染病的生化免疫制品(菌苗、疫苗、血清、抗毒素和类毒素等),以及畜禽特殊寄生虫病药和促生长药等专用兽药外,其余均与人用药相同,只是剂量、剂型和规格有所区别,早就广泛用于防治畜禽疾病。兽药中,常用的有安乃近、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土霉素、硫酸黏菌素等20多种。在抗寄生虫药物中,除人、畜共用的抗蠕虫药(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等)、驱绦药(氯硝柳胺等)外,畜禽专用的抗肝片吸虫病药(硝氯酚)。生化免疫制品主要用于预防动物炭疽病、布氏杆菌病、鼻疽病、沙门氏杆菌病,以及多种病毒传染病。随着抗生素和生化免疫制品的发展,许多危害动物的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关于兽药成分的组成,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首先是来自植物的药物很多,占药物的大部分,并且历史很久。据记载,早在公元前234—223年,就有用草药治病的文字记述。植物药的成分复杂,含有的治病有效成分十分丰富,如称为生物碱的含氮碱性有机物、各种有机酸、可被稀酸或酶类水解的化合物、挥发油、单宁酸与氨基酸等。在自然界中,药用的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兽药原料药行业将兽药原料药划分为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类别,目前形成了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抗寄生虫药为辅的市场格局。2021年我国兽药原料药市场销售额为182.85亿元,其中抗微生物药占最大份额,2021年度销售额为153.32亿元,占市场总额的83.85%。
2022年山东兽药总产值16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饲料兽药处处长高捍东介绍,山东省是畜牧养殖大省,也是兽药大省,多年来为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兽药产业转型升级积累了许多值得在全国推广和借鉴的宝贵经验。2022年,全省272家兽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9.8%,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全国兽药版图中,山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多年发展积累,山东兽药产业在体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强企大企的龙头作用不断凸显、技术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新工艺新产品新制剂持续涌现、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韧性日益增强的鲜明特征。
面对建设兽药强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山东省将继续发挥好带头作用,贡献更多山东智慧、提出更多山东经验,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亚太易和数据分析中心副主任盛修芳表示,中国是全球化工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几十种大宗化工品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不仅能有效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大量销往国际市场,原料药出口至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开始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兽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行业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
据亚太易和数据分析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10月上旬,全国新版兽药GMP企业已达到1663家,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304家。从分布省份来看,我国兽药原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份。这几个省份也是我国兽药生产企业的主要分布区,因此,我国兽药原料企业分布和兽药生产企业分布基本一致,山东、河南也是养殖大省,对兽药的需求量高。从分布区域看,我国兽药原料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尤其以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为主。很多重要的原料药企业都位于这一流域,像山东鲁抗、新华制药、齐鲁制药、河北久鹏、普洛药业、扬州联博、京新药业、胜利生物、国邦医药等。全国大约有160种原料药产品,其中生产厂家最多的是氟苯尼考,拥有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共18家,其次是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7家、卡巴匹林钙16家、替米考星15家。
目前我国原料药行业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推进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对畜牧业进行优化和改善,正加速推动原料药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兽用中药材90%以上为植物药,天然植物提取物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第194号),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
2022年建立农业农村部中兽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1月24日,农业农村部批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建立农业农村部中兽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通过建成以中兽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产学研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中兽医生物学创新研究基地,为我国中兽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为动物健康养殖、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中兽医药解决方案。
我国兽用中药市场规模从36.84亿元快速上升至65亿元。我国中兽药产量及需求量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2021年我国中兽药产量达到26.54万吨,需求量达到25.8万吨。兽用中药材90%以上为植物药,约58%兽用中药市场涉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利用。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抗菌药减量化方案的实施、配方颗粒的推广,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国内宠物用药品生产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关于动保行业发展趋势,中国兽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耿玉亭介绍,截至2023年7月底,全国有1605家兽药生产企业,其中生药企业195家、中化药企业1410家,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广东省企业数量占50%以上。市场容量稳步增长,销售额增幅明显。其中受疫情影响,生药销量有所波动;化药原料药出口势头强劲,化药制剂销量平稳;中兽药小幅增长;新兽药研发活跃(资金投入、新药证书)。产业集中度呈上升态势,规模生产效应显现。关于全球抗菌药发展,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量总体平稳,略呈上升趋势。其中专利抗菌药市场逐渐萎缩,市场在向仿制药转移。
同时,行业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利用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耿玉亭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经济性。拓展“新”思路。开发水禽、宠物、牛羊和水产药。开发促生长类抗生素替代品、群体用药、中兽药制剂。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物利用度。研发“新”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