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态】体长达40~50厘米。尾圆形,其长超过体长。吻圆而短。耳小,眼大。体背毛色黑蜗,腹面为浅橙红色,颈下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鼠蹊部至尾基为灰褐色,尾除基部下面外皆黑褐色。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显明。眼周具黑圈。耳壳背部具一黑斑。耳与眼之黑圈间为橙黄色。后足趾端黑色或灰白色。
【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①《本经》:"微温。"
②《纲目》:"有毒。"
【拼音名】LéiShǔ
【英文名】Trogopterus
【别名】耳鼠、鼯鼠、夷由、鸓、飞鸓、飞鼠、飞生、飞生虫、飞生鸟、飞虎、松猫儿、大鼯鼠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tauristapetaurista(Pallas)
【原形态】棕鼯鼠,体长30-47cm,重400-1000g。耳基周围无细长簇毛。吻圆而短。头钝圆。眼大,耳小。尾长35-48cm,明显超过体长。体背色调一致,显棕红、栗褐、棕黄、茶褐、茶黄色,腹面为棕黄色或橙黄色,颈下部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明显。眼圈具黑圈。耳郭背部具1黑斑。尾色与背色相同,但四川、贵州标本常杂有黑色,尾末端全变成黑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呀林和热带雨林、季雨林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m。以岩洞、石隙、树叉上其他大型鸟类的弃巢为穴。夜间活动。以树叶、嫩枝和果实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泡酒服,15-30g。
【注意】《广西药用动物》:“血虚无瘀滞的人忌用,孕妇慎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