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化性质:类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抗菌谱较广。主要用于泌尿道、肠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对于炎症细菌的清除率高于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3)用法与用量: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每日1~2次。
2)混饮,每千克水加50~100毫克。
3)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加100~200克。
4)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日2次。
2.环丙沙星
(1)理化性质: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味苦,难溶于水,常用的盐酸盐或乳酸盐易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全身感染及仔猪黄、白痢,猪肺疫等。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5毫克,每日2次。
2)混饮,每千克水加15~25毫克。
3)肌内或静脉滴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2次。
3.恩诺沙星
(1)理化性质:最新型氟喹诺酮类衍生物。微黄色或淡橙色结晶性粉末,味苦,不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具有广谱和极高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有效。
2)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加100~200克。
3)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1~2次。
(二)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猪病上常用的抗感染药,抗病原体范围广,疗效明显。
1.磺胺嘧啶(大安、SD)
(1)理化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遇光渐变暗,易溶于碱性溶液,微溶于乙醇或丙酮,不溶于水。
(2)作用或用途:抗菌作用较强。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25%以下),故可通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治疗脑部细菌性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混合感染、出血性败血症、猪弓形体病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体表感染等。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4~0.2克,维持量0.07~0.1克,每日2次。
2)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05~0.1克,每日1~2次。
2.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SMZ)
(1)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2)作用与用途:抗菌谱与SD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主要用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与甲氧苄氨嘧啶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其抗菌作用,抗菌范围与用途也相应扩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溶解度较低,排泄较慢,容易出现结晶尿和血尿等。
(3)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为0.05~0.1克,维持量0.025~0.05克,每日2次。
3.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SMM)
(1)理化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遇光色渐变暗。在水中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2)作用与用途:抗菌作用强,对细菌感染效果较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内服吸收良好,对猪弓形体病、仔猪水肿病疗效也较高,对猪萎缩性鼻炎亦有一定疗效,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为0.05~0.1克,维持量0.025~0.05克,每日1~2次。
2)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加200~400克。
3)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05克,每日1~2次。
4.磺胺二甲嘧啶(SDM)
(1)理化性质: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味微苦,在水中不溶,在稀酸或稀碱溶液中易溶。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4~0.2克,维持量0.07~0.1克,每日1~2次。
5.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1)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2)作用与用途:为较新一代长效磺胺类药,从抗菌作用来讲,名列磺胺类药的首位。具有双重药理作用:既能抗菌,又能抗原虫,对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病、猪萎缩性鼻炎、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仔猪黄、白痢及猪弓形体病、猪大肠杆菌病。
(3)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维持量减半。
(三)抗菌增效剂
1.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1)理化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氯仿中略溶,水中几乎不溶。
(2)作用与用途:抗菌谱与磺胺相似。内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单独应用时,细菌能迅速产生耐药性,若与磺胺药合用,由于对细菌、叶酸的双重阻断,可使抗菌效力提高数倍至数十倍。常以1∶5与磺胺合用。复方制剂主要适用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以及败血症、腹膜炎、蜂窝织炎,也用于仔猪肠道感染及萎缩性鼻炎。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12小时1次。
2.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DVD)
(1)理化性质: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在水中不溶,在盐酸中溶解。
(2)作用与用途:抗菌作用比TMP弱,内服吸收较少,在胃肠内浓度高,适用于肠道细菌性感染。常与磺胺配合应用,对猪弓形体病亦有效。
(3)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加300~500克。
(四)其他合成抗菌药
1.痢菌净(乙酰甲喹、甲喹甲酮)
(1)理化性质:鲜黄色微细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日光及高温色渐变深,微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对密螺旋体有特效。适用于治疗猪密螺旋体痢疾(猪血痢),且复发率低,对仔猪下痢(白痢、黄痢)、猪腹泻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每日2次。
2)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5毫克,每日2次。
2.喹乙醇
(1)理化性质:浅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热水。
(2)作用与用途:广谱抗菌药物,兼有促进生长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密螺旋体亦有抑制作用。可促进蛋白质同化,增加瘦肉率,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1)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促进猪生长,2月龄以前50克、2~4月龄15~50克,治疗50~100克。
2)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如腹泻5~10毫克;治疗葡萄球菌病20~30毫克。
(4)注意事项:体重超过35千克的猪禁用。屠宰前35天停止给药。
3.甲硝唑
(1)理化性质:白色粉末。
(2)作用与用途:强效杀菌,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效果显著。
(3)用法与用量:混饲,本品100克加饲料100~200千克,连用3~5天,重症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