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资产总计49824.8亿元,同比增长4.1%;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下降13.4%;利润总额3473亿元,同比下降19%。
一、定义及分类
医药制造业是指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过程,包含通常所说的中西药制造,兽用药品还包含医药原药及卫生材料。医药制造行业是集高附加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分类,医药制造业可具体细分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八个细分行业。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医药企业一般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建立规范的采购流程、构建先进的管理制度及体系,确保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采购方式一般包括四种:一是招标采购,企业一般通过此方式采购大型设备、内外包材等大宗物料;二是集中采购,企业一般通过此方式采购劳保、办公用品及零星品种等用途相对单一的产品;三是产地采购,中药企业对大宗中药材品种多采取药材产地采购模式;四是议价采购,对金额相对较小,又不符合招标采购条件的品种,一般选择三家以上供应商进行议价,选择相对价格较低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2、生产模式
大部分医药企业建立了“以销定产”的精益生产模式,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了产、供、销数据进行有效协同与衔接,推动多基地、多品种生产的协调管理,在兼顾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确保对市场需求覆盖。
3、销售模式
大部分医药企业秉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理念,不断提升销售体系运营效率,促进资源整合,顺应销售转型新形势、新变化,促进全面合规,推动销售健康、持续发展。大型医药企业已经构建了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主要采用“经销商负责物流配送、产品事业部负责化学术推广”的销售模式。
三、行业政策
四、行业壁垒
1、行业准入壁垒
2、技术工艺壁垒
3、资金壁垒
医药制造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产品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失败风险大等特点,同时药品生产专用设备多,很多重要仪器设备依赖于国外进口,费用昂贵;另外,为满足各国监管部门和客户的要求,企业还需要在安全、环保、厂房建设等方面持续、大量的投入资金。因此,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面临较高的资金壁垒。
4、客户壁垒
5、环保壁垒
五、产业链
医药制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主要包括各类基础化工原料、动物材料、中药材、下游为医药流通环节,包括医药批发、医药零售等,医药批发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管理和销售,通过医药零售企业间接或直接将医药产品流通至医药产品的终端市场,最终应用于各类病患以及其他一般消费者。
六、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持续发展阶段,行业资产总计也呈上升趋势。从营收规模方面来看,2017-2019年,医药制造业由于受到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国内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出现下滑;随后的2020年与2021年,尽管前期国内受疫情较为严重,但伴随疫情控制后的快速复工复产、后期疫情防控产品形成的行业增量及医药产品出口高增速等原因,整体营业收入逐渐恢复增长趋势;2022-2023年期间,由于全国疫情多点爆发对药品消费和供给产生的不利影响,加之后期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导致新冠疫苗销售大幅下降等原因,行业营收水平也随之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资产总计49824.8亿元,同比增长4.1%;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下降13.4%;利润总额3473亿元,同比下降19%。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卫生健康重视程度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利好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卫生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增加,使得我国居民对医药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8%,较2015年提升4.88个百分点。
(2)全球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产业向国内转移
受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在药品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有向具备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需要。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具有较好的原料药和中间体技术基础,成为承接全球原料药转移的重点地区。同时,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产品出口面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明显减少。利用国际医药产业链重构的契机,中国正成长为全球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中心,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
(3)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2、不利因素
(1)国家环保监管要求提升,企业环保成本压力增加
(2)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产业持续发展
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多、研发人才素质要求高、研发项目风险大,国内相当部分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较低,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至于医药产品的研发工作难以深入进行,由于资金较少,也使得医药产品的研发设备存在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3)国际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的竞争威胁
八、竞争格局
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参与企业数量较多,但形成规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较少,我国医药产业仍然存在集中度低、企业多而散的问题。随着政府愈加重视医药行业的规范治理,依托监管和引导的方式逐渐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药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医药市场规范力度,打击违法涨价和恶意控销行为,医药行业愈发规范,行业无序、恶性竞争情况减少,产能无序扩张得到遏制,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也正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转变。目前,国内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有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等。
九、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法规监管相对滞后,但随着监管加强,市场正逐步规范化。由于创新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预期收益,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产创新药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龙头药企占据大品类药品市场主导地位,中小药企则通过瞄准细分特色领域,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寻求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9288.5亿元,同比增涨17.83%;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达6271.4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764.70亿元,同比增长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