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主要负责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是专门从事医药商品经营活动的独立的经济部门,它将工厂生产出来的医药商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等,通过购进、销售、调拨、储运等经营活动,供应给医疗单位、消费者,完成医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A股24家医药商业公司2020上半年营收总额为3,387亿元,同比下降1%,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5%。
医药商业(医药流通业)主要有两种业态:分销和零售。分销业务毛利率较低,其中又分为纯销、基药配送和调拨等;零售业务毛利率较高,药品零售企业一般就是所谓的零售药店,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患者)的商品流通环节,也是药品流通的最终环节。
据商务部数据,全国药店连锁化率约50%,美国零售药店连锁化率达到75%,排名前3的零售药店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对比美国,我国医药零售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国内《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目标,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
流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同时,价值链管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医药商业的业务模式也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从传统的低买高卖过渡到收取服务费盈利,向包括医院、零售药店甚至患者的产业链下游的延伸服务成为了药品流通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同时,流通企业是医药行业的中游,作为工业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媒介,在医改的过程中成为行业与政府、保险机构的最佳纽带,使得流通企业将成为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大平台。
在流通企业提供的平台上,托管药房、合办药房、SPD、DTP、GPO、PBM等诸多新模式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医药流通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核心枢纽,在新模式的出现下将迎来蓬勃生机。
零售药店市场分散CR5不足15%
营业收入:国大药房一马当先
门店数量:国大药房一骑绝尘
鼓励处方逐步从医院流向院外药店,受基层医疗发展限制以及医保统筹的影响,外流率有限,有望扩大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收购基层医疗机构;提升零售药店服务水平;布局DTP药房、慢病药房等专业化服务药房;
政策严厉处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因执业药师配备不达标,零售药店无法开展业务,政策使药品零售企业逐渐规范化、标准化招聘、培育执业药师;开展远程审方;零售药店分类分级;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管理制度;
两票制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压缩渠道利润,考验零售药店议价能力,两票制使连锁药店凭借规模性和较强议价能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合规经营;提高与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
带量采购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中标药品价格,零售药店承压,甚至产生处方回流。医院药房成为成本端,加速推动处方外流,但政策变化尚待观察调整品类结构,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布局DTP药房、慢病药房等专业化服务药房承接处方外流红利;
医保改革取消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账户;严查医保盗刷,加强医保控费。冲击零售药店OTC销售,中小药店的生存压力增加。影响零售药店医保销售额;公立医院周边医保门店优势凸显规范药店经营;向允许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种类范围更广、医保政策更利好的区域开拓新门店。
药店分类分级将药店按经营范围分类,并按经营服务能力分类。限制小型药店经营范围,政策支持高评级药店。提升大型连锁药店竞争优势,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大型连锁药店专注处方药及专业化药事服务;小型药店发展多元化零售药店经营模式;
互联网医疗推动开展电子处方共享平台,发展第三方配送服务。以线上销售带动线下门店客流量,加速推动处方外流;加大实体零售药店竞争压力。具备布局线上销售能力的大型连锁药店获利明显零售药店布局电商业务平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为未来网售处方药做准备;
税费改革上调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下调增值税率;升级“金税三期”。降低税费,提升利润,严厉打击非法纳税企业,不合规小型药店逐步退出,大型合规药店竞争优势凸显积极规范公司纳税流程;多布局中小型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