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在对动物进行临床手术过程中,为了充分暴露手术操作视野,通常采用手术拉钩牵拉切口,当手术切口较大时,需要多个手术拉钩,并需要多人进行牵拉,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现有的手术拉钩本身容易挡住医生视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用来解决现有的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使用不便,而且容易挡住医生视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包括左、右两根手柄,所述手柄下方设有钩臂,所述手柄与钩臂之间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手柄通过第一铰接轴与钩臂铰接,所述钩臂下端设有拉钩,所述手柄内侧设有第二铰接轴,所述两个第二铰接轴之间设有支撑臂,所述左边的手柄上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齿面向上,所述齿条齿口向左,所述右边的手柄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齿条的自由端穿过通孔,所述右边的手柄顶部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下端卡在齿条的齿口内,所述锁紧件上设有第三铰接轴,所述右边的手柄通过第三铰接轴与锁紧件铰接,所述右边的手柄和锁紧件之间设有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两个拉钩闭合,插入切口,拉动齿条使左、右两根手柄上端向内部靠拢,从而带动左、右两根手柄下部的两个拉钩分开切口,分开到位后,把锁紧件的下端卡入齿条的齿口内,完成拉钩张开角度的固定;由于手柄和钩壁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可以把两根手柄围绕第一铰接轴向后旋转,避免手柄、支撑臂和齿条遮挡医生的视线。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中,使用方便,而且不会遮挡医生的视线。
进一步限定,所述齿条的自由端穿过通孔设有拉环,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把手指插入拉环内拉动齿条,方便操作,同时还对齿条的右端起定位作用,防止齿条脱离通孔。
进一步限定,所述齿条为软质齿条,这样的结构设计,齿条可在一定程度发生弯曲,避免刚性连接造成齿条被通孔卡住,影响使用。
进一步限定,所述钩臂与拉钩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不使用时可以把拉钩拆卸下来单独存放,避免被拉钩割伤。
进一步限定,所述钩臂下端面设有凸起,所述拉钩上端面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这样的结构设计,把凸起插入到凹槽内即可完成安装,装卸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手柄1、钩臂2、第一铰接轴3、拉钩4、第二铰接轴5、支撑臂6、齿条7、拉环8、锁紧件9、第三铰接轴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包括左、右两根手柄1,手柄1下方设有钩臂2,手柄1与钩臂2之间设有第一铰接轴3,手柄1通过第一铰接轴3与钩臂2铰接,钩臂2下端设有拉钩4,手柄1内侧设有第二铰接轴5,两个第二铰接轴5之间设有支撑臂6,左边的手柄1上端设有齿条7,齿条7齿面向上,齿条7齿口向左,右边的手柄1的上端设有通孔,齿条7的自由端穿过通孔,右边的手柄1顶部设有锁紧件9,锁紧件9下端卡在齿条7的齿口内,锁紧件9上设有第三铰接轴91,右边的手柄1通过第三铰接轴91与锁紧件9铰接,右边的手柄1和锁紧件9之间设有弹簧。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把两个拉钩4闭合,插入切口,拉动齿条7使左、右两根手柄1上端向内部靠拢,从而带动左、右两根手柄1下部的两个拉钩4分开切口,分开到位后,把锁紧件9的下端卡入齿条7的齿口内,完成拉钩4张开角度的固定;由于手柄1和钩壁2通过第一铰接轴3铰接,可以把两根手柄1围绕第一铰接轴3向后旋转,避免手柄1、支撑臂6和齿条7遮挡医生的视线。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中,使用方便,而且不会遮挡医生的视线。
优选齿条7的自由端穿过通孔设有拉环8,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把手指插入拉环8内拉动齿条7,方便操作,同时还对齿条7的右端起定位作用,防止齿条7脱离通孔。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优选齿条7为软质齿条,这样的结构设计,齿条7可在一定程度发生弯曲,避免刚性连接造成齿条7被通孔卡住,影响使用。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能避免齿条7被通孔卡住的结构设计。
优选钩臂2与拉钩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不使用时可以把拉钩4拆卸下来单独存放,避免被拉钩4割伤。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钩臂2与拉钩4之间的连接关系,比如一体成型。
优选钩臂2下端面设有凸起,拉钩4上端面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这样的结构设计,把凸起插入到凹槽内即可完成安装,装卸方便。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比如螺纹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畜牧兽医用手术拉钩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