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牛羊;兽药残留;危害;对策
1兽药残留的危害
1.1造成器官损伤和毒性反应
①会对牛羊机体器官造成损伤,磺胺类药物可对肾脏引起损伤,链霉素可对听神经造成损伤,引发耳聋;②引起过敏反应,当人们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等)的肉产品时,会使易感个体出现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临床上,呋喃类药物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的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会引起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的过敏反应;③引起变态反应,当大量青霉素蓄积时,就会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的变态反应。
1.2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牛羊肠道内的菌群与机体是相互适应的,处于一种菌群平衡调控的状态。牛羊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纤毛虫,有些微生物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和VK,以维持牛羊正常生理活动。当体内的兽药残留蓄积过多,肠道菌群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牛羊就会出现腹泻、消瘦的症状。
1.3病原产生耐药性
1.4对环境的影响
药物进入牛羊机体后,会以代谢产物形式随粪、尿等排到外界环境。残留的药物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土壤、水或垃圾中仍具有活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报道,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中还可以检测到金霉素的残留。说明抗菌药物的滥用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1.5致癌、致畸、致突变
2兽药残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兽药不正确使用
在调研中发现,在养殖生产中对患病牛羊给药时,某些技术员或养殖从业者不按照药物说明书剂量合理给药,往往是加大剂量给药,认为大剂量给药后可起到更快的治愈效果,随意加大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剂量,不但没有提高治愈率还诱发牛羊引发腹泻、神经等症状,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细菌、寄生虫产生耐药株,不利于日后的用药治疗。另外,就是某些养殖场户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开展治疗,没有做到轮换使用药物或穿梭给药,也造成病原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给兽医临床带来严峻的挑战。
2.2未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在牛羊养殖生产中,常用兽药的休药期在《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中有明确规定,对用药牛羊在屠宰前严格执行休药期,以保证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不超标。而在现实中,有许多养殖场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对患病牛羊进行给药治疗后,不严格遵循休药期的有关规定就进行屠宰、售卖,对社会公共卫生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3动物个体差异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牛羊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会有一定差异,这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联系。当牛羊患有严重肝、肾损伤障碍时,就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对药物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可以引发牛羊的毒性反应。个体差异也是兽药残留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牛羊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差异引起的。
3解决对策
3.1加强牛羊养殖生产科学用药规范
1)科学诊断疾病。任何药物合理应用的首要条件就是正确诊断。对牛羊疾病的诊断一般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借助实验室法进行进一步诊断,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利用PCR、ELISA等技术诊断牛羊疾病更具有便捷、精准的特点,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
4)开展合理的联合用药。患病牛羊确诊后,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对患病牛羊开展治疗。一般情况下,为提高治愈效果,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以合理联合用药或穿梭用药开展疾病治疗。联合用药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在联合用药中,严禁同时使用多种(超过3种)药物进行给药,因为多种药物之间会彼此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配伍禁忌,给患病牛羊增加了危险系数。兽医在临床用药中,要对治疗过程做好详细的用药计划,认真观察用药后牛羊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用药计划。
3.2进一步建立健全兽药残留检测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兽药残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兽药、养殖、疾病防治、屠宰、加工、销售、监管、检测、执法等各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通力协作,才能从根源解决这一难题。与此同时,全社会上下只有真正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并处理好兽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兽药残留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