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夷陵牛饲养管理,提升夷陵牛生产管理水平,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联合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邮件发送至:276591337@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字样。
2.信函寄至:宜昌市西陵区港窑路64号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字样。
附件:1.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3.征求意见反馈表附件1:
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提出。
本文件由宜昌市畜牧兽医中心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德江、彭炳翔、熊雄、陈礼明、张敏、程慧、李莲、向黎明。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夷陵牛养殖的术语定义、牛场建设、投入品管理与使用、饲养管理、发酵床、消毒与防疫、粪污处理与利用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夷陵牛的养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815肉牛饲养标准
NY/T2663标准化养殖场肉牛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5339无公害食品畜禽防疫准则
DB42/T1619-2021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夷陵牛
主产于宜昌境内,体型中等,体躯紧凑结实,毛色以棕黄色、板栗色、黑色为主,主要的特征为“两黑一笋”,即黑眼圈、黑鼻镜、笋角。成年公牛体长130-150cm,体高127-147cm,体重420-480kg。公牛一般18月龄性成熟,开始有爬跨行为。成年母牛体长113-128cm,体高110-120cm,体重300-350kg。母牛一般24月龄性成熟,30月龄可以初配。
3.2发酵床
将粉碎的干秸秆、谷壳、锯末等吸水性良好的农林副产品选择一种或多种混合后作为垫料。然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苗种而制成的垫床。
3.3净道
牛场内工作人员行走,运送饲草饲料的专用道路。
3.4污道
牛粪等污染物运送的道路。
4牛场建设
4.1选址
选址应符合NY/T2663中的规定。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88的规定。
4.2布局
牛场内应分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应设置隔离带,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隔离区应处下风向。生活管理区包括办公与外界密切接触的活动场所及饲料加工车间等设施。生产区包括牛舍、兽医室、库房。隔离区包括隔离牛舍、粪污处理设施。
牛场净道与污道应分开建设,设雨水排泄明沟与粪污处理暗沟。
4.3牛舍建筑
4.3.1宜采用双列式、钟楼屋顶的大跨度钢结构牛舍,牛舍应能够提供相对舒适环境。兼顾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采光、通风、给排水等需求。
4.3.2标准化牛舍屋顶脊高6.5m、内檐高4.5m、外檐高3.5m以上。内檐口伸出长度45cm50cm、高度30cm,外檐口伸出1m。屋顶宜采用塑钢瓦或防腐隔热瓦,檐口宜采用透光塑料瓦延伸,防腐遮光区与间隔透光区面积比约7:3。间隔透光区按5:5间隔铺设透光屋项。采用水泥地面,水泥地面厚12cm,舍内地面高于舍外10cm。
4.3.3根据生产需要牛舍可用活动式栏杆隔成若干小间。每间60120m2。圈舍四周应安装1.2m1.4m高栏杆,栏杆立柱问距1.2m1.4m,栏杆中间宜设置活动升降式栏杆,便于调节高度。
4.3.4采用发酵床模式牛舍四周应设60cm高混凝土浇筑的挡粪墙并安装栏杆,牛含应设置4m宽进出口,安装活动挡板。方便翻抛、清类机械进出。
4.3.5饲料通道和饮水装置宜分列牛舍两侧。饲料通道宽4m以上。高出牛床50cm。料槽宜广口平底U型槽,槽口宽50cm、深20cm。宜在牛舍外侧10cm安装饮水槽或自动饮水装置。
4.4设施与设备
4.4.1大门入口处应设消毒间和消毒池,并配置喷雾、冲洗等消毒设施设备;生产区门口应设更衣室、消毒间和消毒池。
4.4.2应保持供电稳定,电力应满足通风、照明、精粗料加工等需求,可配备应急发电设备。
4.4.3应配备必要的铡草机、粉碎机、割草机、捡拾打捆机、TMR饲料搅拌机、撒料车(推料车)、翻抛机、拖粪车、小型铲车等设备。鼓励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4.4.4青贮池应为钢筋混凝土墙体,池宽6m12m、高2.5m4m、墙厚30cm50cm,长度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地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20cm以上,内高外低、坡度适当。墙体顶部和池口设排水沟。规模养殖场至少修建2个青贮池。小型养殖场可使用青贮袋。每头牛每年约需4m25m2青贮饲料。
4.5发酵床制作与维护
5投入品管理与使用
5.1饲草饲料
饲草不含有损害或威胁动物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5032的要求。
5.2饲料营养
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需配置的饲料应符合NY/T815的要求。
5.3兽药
兽药的使用应符合NY/T5030的要求。
5.4疫苗
疫苗的使用及牛群的免疫应符合NY/T5339的规定。
5.5饮水
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6饲养管理
6.1饲养管理要点
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别饲养,全混合日粮饲喂,自由饮水。夏季应加强舍内通风降温,玻璃钢瓦用遮阳网覆盖,也可在屋面喷淋冷水。冬季应加强挡风保暖,可采取卷帘挡风。
6.2犊牛的饲养管理
6.2.1初生犊牛的护理
当犊牛岀生后,首先清除口鼻上的黏液。母牛正常产犊,让母牛舐食犊牛体躯上的黏液而不应进行擦拭;若母牛不舐食时,应人工及时擦净。犊牛岀生后,脐带未自行断落者,应在距犊牛腹部约6cm8cm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挤岀脐带中的粘液并用碘酊充分消毒,脐带数日内即可自然脱落。应保证犊牛在岀生后3h内吃到初乳,并保证岀生后3d内吃足初乳。
6.2.2犊牛的哺育及早期补饲
让犊牛随母牛哺乳,若母牛无乳、患病或死亡,应当及时用其他泌乳牛喂乳或用代乳品饲喂。母乳不足时,及早补饲。7日龄10日龄的犊牛,可开始教其采食犊牛料。30龄后,可以犊牛料为主。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6个月,提倡早期断奶,即在犊牛3月龄4月龄时断奶。犊牛早期断奶后,供给适口性好的犊牛料,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一般为1:1,粗料最好喂给优质青干草。粗饲料饲喂量一般为lkg/d左右,精饲料饲喂量一般也为lkg/d左右。4月龄后可逐渐添加秸秆饲料,秸秆饲料的饲喂量应不超过全部粗饲料的1/3。混合精料和粗饲料的喂量,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断奶后的犊牛日增重应在0.8kg1.0kg范围内。
6.3母牛的饲养管理
6.3.1育成母牛
6.3.1.16月龄至12月龄
公母应分群管理。日粮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自由采食,并适当补充精饲料。对于饲喂全混合日粮的,随着月龄增加,精粗比应为从1:1逐渐调整到1:1.5左右。
6.3.1.212月龄至第一次分娩
日粮以优质青草、干草、青贮料为主。粗饲料饲喂量一般为3kg/d4kg/d,精饲料饲喂量一般为1.5kg/d3kg/d。妊娠前期应按12月龄至初次怀孕阶段饲养方法饲养,饲料应多样全价。分娩前23个月,应减少粗饲料,增加精料。初次怀孕的母牛,要定期刷拭、按摩,使其养成温顺的习性,防止激烈运动引起流产。修蹄应在妊娠期前56个月进行。预产期前15d,将母牛转入产房饲养。
6.3.2成年母牛
6.3.2.1空怀母牛
6.3.2.2妊娠母牛
根据母牛个体大小及不同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妊娠前6个月以青干草和青贮料为主,适当增加精料,以1kg/d2kg/d为宜,妊娠7个月至分娩,精料饲喂量以2kg/d3kg/d为宜。围产期母牛应加强护理,单栏饲喂并让牛自由运动。产前要准备好接产、助产的用具和药品。分娩时要细心照顾,需要时做好助产。分娩后喂给温热联皮盐水。母牛分娩后的胎衣一般5h8h排岀,最长不超过12h。如果超过12h,应进行药物治疗或及时进行剥离手术。
6.3.2.3哺乳母牛
哺乳期母牛应饲喂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分娩后的最初几天,粗料以优质干草为主,精料逐渐增加,3d4d后就可转为正常日粮。母牛产后恶露没有排净之前,不可喂给过多精料,以免影响生殖器官的复原和产后发情。哺乳母牛要特别注意泌乳早期(产后70d)补饲,除增加青干草、青贮料、作物秸秆和精料等日常饲料数量外,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同时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粗饲料饲喂量一般为4kg/d5kg/d,精饲料饲喂量一般为1.5kg/d3kg/d。
6.4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种公牛应与母牛分群隔离,单槽饲喂。10月龄12月龄时穿鼻环。经常刷拭(2次/d3次/d)和洗浴(2次/w3次/w)。
育成公牛除给予充足的精料外,应自由采食优质干草,10月龄时粗料作为日粮的主要部分,自由采食牧草、青贮料、青刈饲料或干草,精料喂量依粗料质量而定;以青草为主时,精粗料的干物质比55:45;以干草为主时比例为60:40。粗饲料饲喂量一般为5kg/d5.5kg/d左右,精饲料饲喂量一天一般为3kg/d4kg/d。
6.4育肥牛饲养管理
6.4.16~14月龄为育肥第一阶段育成期,增重至230kg,日增重0.55kg/d。日粮精料水平为45%,总可消化养分为67%,粗蛋白水平为15%。饲养密度应大于10m2/头。
6.4.215~18月龄为育肥第二阶段肥育前期,增重至305kg,日增重0.6kg/d。育肥前期饲喂全混合日粮。日粮精料水平为60%,总可消化养分为71%,粗蛋白水平为13.5%。饲养密度应大于15m2/头。
6.4.319~22月龄为育肥第三阶段肥育中期,增重至365kg,日增重0.5kg/d。育肥中期饲喂全混合日粮。日粮精料水平为70%,总可消化养分为73%,粗蛋白水平为12%。饲养密度应大于15m2/头。
6.4.423~30月龄为育肥第四阶段肥育后期,增重至410kg,日增重0.4kg/d。育肥后期精粗分离,饲喂精料和全长稻草。日粮精料水平为80%,总可消化养分为75%,粗蛋白水平为10%。提高精料中大麦的比例至15%,蛋白饲料以豆粕为主。饲养密度应大于15m2/头。
7疫病防控
7.1卫生消毒
8.1.1牛舍内外应保持干净整洁,料槽应每日清扫1次~2次,水槽应每周清洁1次~2次,防止病菌、蚊虫滋生。医疗废弃物与垃圾分类处理。
8.1.2应定期对牛舍内外环境、用具、车辆等进行消毒,料槽、水槽每周消毒一次为宜,每批牛转舍或出栏后,应对空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一次。选择低毒高效消毒剂,宜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药。
8.1.3采取发酵床养殖的,发酵床不能喷洒消毒药物,应将垫料全部清出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7.2免疫接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结合本地疫病的流行情况,针对性的选用疫苗,并按疫苗使用要求进行接种,疫接种方案参见附录A。
7.3驱虫
季节性预防驱虫与常态驱虫治疗相结合,每年春秋两季应进行全群集中驱虫,新引进的牛例行驱虫。牛体内外驱虫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定期更换驱虫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7.4疫病净化
结合《宜昌市牛羊布病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方案》要求及疫病流行情况,开展场内疫病净化工作。
8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
对牛场粪污、垫料进行收集、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还田利用。病死牛的处理应符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废弃物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9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与使用、饲养管理、系谱等档案,且建立电子档案,保存20年以上。
附录A
(资料性)
夷陵牛免疫程序
阶段
疫苗名称
免疫期
用法及剂量
犊牛
气肿疽灭活苗
80天
7个月
皮下注射1ml
炭疽芽孢苗
120天
1年
皮下注射0.5ml
口蹄疫A-O-I型三价灭活疫苗
150天
6个月
肌肉注射1ml建议4个月免疫1次
巴氏杆菌病灭活苗
240天
9个月
皮下或肌肉1ml,犊牛断奶前禁用
育成牛
口蹄疫A-O-1型三价灭活疫苗
每年春秋两季
肌肉注射2ml,建议4个月免疫1次
每年4月
皮下4ml
每年6月
皮下5ml
皮下或肌肉6ml
育肥牛
肌肉注射1ml,建议4个月免疫1次
成年母牛
皮下注射4ml
种公牛
附件2
宜昌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被修订或整合
起草单位
(盖章)
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项目简介:
2.技术路线:
根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农牧发〔2021〕37号)《“十四五”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规划》(鄂农发〔2021〕37号)等文件要求,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以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产标准化、饲养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通过标准化养殖促进现代化养殖体系建设。
在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夷陵牛保种场等多家夷陵牛养殖场开展了本规范所包含的技术、流程及管理实践。按本标准饲养夷陵牛生长快、死亡率低、养殖效益高。采取回访调查的方式对本规范提供的牛场建设、犊牛饲养管理、母牛饲养管理、公牛饲养管理、消毒与防疫等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试验点进行观察,夷陵牛养殖效益均好于以往。
3.标准比对:
4.风险分析:
标准制定过程中,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一致认为本规范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5.宣贯实施计划:
2024年1月-12月在夷陵牛养殖场试验点进行标准试验示范。
2025年1月-12月组织开展《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示范推广培训会,在全市范围推广示范《夷陵牛养殖技术规范》。
6.专家组:
朱德江,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兽医师,负责牛场建设、投入品管理与使用等内容编写,负责标准的宣贯和实施,联系方式:18972525789。
彭炳翔,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畜牧师,负责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内容编写,负责标准的宣贯和实施,联系方式:18827296272。
熊雄,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师,负责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档案管理等内容编写,负责数据整理汇总,联系方式:15171785668。
陈礼明,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夷陵牛的生产管理,协助标准制定,负责标准的实施,联系方式:15761686715。
附件3
地方标准征求意见表
填表单位
填表人
职务或职称
联系方式
意见、建议和理由:
除整体性、结构性意见外,请尽量具体到标准的章、条,例如:xx(章或条)“xxxx”修改为“xxxxx”,理由是“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