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融合式区域课程指导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2014.3
活动地点
美工区
互动形式
动作互动
案例名称:
小动物的家
观察目的:
当孩子们对材料发生争抢时,能否和平解决。
活动记录:
美工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大大小小的树叶、花瓣、树枝、海绵条、各种纸、扭扭棒、纸杯、罐子、瓶子、毛线、牙膏盒、剪刀、双面胶、胶水等,今天的制作主题是“昆虫的家”。5位幼儿围桌正在进行制作活动。5位孩子正在安静的进行活动,没有交谈。他们选取制作的主要材料几乎都不相同,所以造型也各不相同。储词用剪刀分别在牙膏盒和纸上钻了几个洞,把树枝的一端插进牙膏盒另一端插进了纸,进行造型,旁边的冲冲在进行纸杯加工,他也拿起剪刀尝试在纸杯上钻孔,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好放弃。冲冲接着就到篮子里找材料,他拿出了一根绿色扭扭棒放在自己的桌前方,但还没有用起来。这时,旁边的储词接着又开始用纸杯造型第二个昆虫的家,他就近拿起了绿色的扭扭棒正要用,冲冲就开始找扭扭棒,看到储词在用,他马上一边抢一边说:“这个绿色的扭扭棒是我的。”抢到手就用了起来,储词看着他没反应,老师看到了走过来,告诉他们材料篮子里还有其他的扭扭棒。这时彤彤就从篮子里拿出了几根扭扭棒递给了储词。就这样大家又恢复了安静的状态,各做各的,直至活动结束。
分析指导建议:
日期2014.3记录者杨萍
个案阶段性评价表
姓名
储词
活动名称
评价情况
很少
有些
很多
同伴互动的目的性
1.
不与同伴互动,专注于自己的活动。
√
2.
想向同伴索取物品而进行的互动。
3.
活动遇到操作困难而产生的互动。
4.
关心、帮助、指导同伴而进行的互动。
5.
想参与同伴的活动而进行的互动。
6.
因共同游戏而产生的互动。
7.
与主题不符的互动目的。
同伴互动的参与性
8.
想互动时不主动交流,等待别人发现。
9.
拒绝别人的互动请求。
10.
先请求老师的帮助,当老师提醒互动时拒绝互动。
11.
先向老师提出请求,在老师的提醒下与同伴互动。
12.
对同伴提出的互动请求乐意接受。
13.
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互动。
同伴互动的策略选择
14.
直接抢夺物品或在同伴拒绝后辱骂、攻击别人。
15.
有礼貌地提出互动请求。
16.
在别人拒绝互动后请求老师的帮助。
17.
以物交换,互惠互利。
18.
先讨好别人,再提出要求。
19.
其它有效的互动策略。
2014.6
教室
语言合作沟通
案例名称: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观察目的:是否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了,"有意思西餐厅”里还是没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我走进了有意思西餐厅:"请问,可以给我个大包的薯条吗?”一听这话,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李雨嘉拿来围兜给我围上,吉子琳拿出了工具开始制作,李明聪热情地问:"杨老师,你要按摩吗?”"好的,在哪里结账?”他立刻牵着我的手,来到小屋里,随后三个"工作人员”把我好一阵的折腾,终于一切都做好了,我站起来表示感谢,然后接着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可惜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你们能让大家知道你们的有意思西餐厅优质服务就好了。”三个幼儿一听都说:"我们出去给大家送现场制作吧。”我问:"你们出去了,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都没有离开"有意思西餐厅”。老师:“没人到有意思西餐厅吃饭,你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大家愿意到你们的有意思西餐厅。”李雨嘉:“我们去一个人到‘门口’招呼客人”。吉子琳:“我们可以等客人来后,吃饭后送点礼物。”李雨嘉:“送啥礼物。?”李明聪:“我们自己做点。”·······
开始的时候有意思西餐厅由于没有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但当老师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老师用"如果…就好了”的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建议,把幼儿从游戏的机能性动作引入想象的情节,想象出了许多“有意思西餐厅”游戏的方法,将独自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改进措施:
1.百宝箱提供幼儿可操作和替代的材料,这样就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些。2.在交流中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如:"有意思西餐厅”怎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可以请大家帮忙出点子。3.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和沟通。4.在交流中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如:怎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可以请大家帮忙出点子。5.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和沟通。
日期2014.4记录者杨萍
2014.5
照相馆
语言互动
案例名称:快来拍照呀
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活动。
角色游戏开始了,王乔锐小朋友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在他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我想拍这样的照片,”贝贝小朋友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贝贝小朋友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乐乐。“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萌萌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乐乐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萌萌说“还有其他衣服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贝贝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他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大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
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
采取措施:此时的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你说好看吗”小刘见了忙说:“这衣服能穿吗”(他见我拿来的是用包装纸折剪出来衣服,露出了一脸的好奇。)“当然行了,”边说我边将衣服披在了肩上。于是,小黄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叫了起来:“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去好吗”经我如此一说,他马上表示了同意。当我离开后观察到,小黄又将此衣服给其他孩子穿上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小刘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做了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包装袋带回幼儿园。我觉察到了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后在材料库中我有意识增添了类似的材料。同时“时装店”的游戏主题也开始萌芽了。
日期2014.5记录者杨萍
2014.2
DIY手工坊
语言动作互动
观察目的:帮助幼儿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开始了,王思睿收好了自己的小椅子,来到结构区伸了伸脑袋看了一眼放在地上的积木正准备脱鞋,这时一旁的朱周杰指着手工区盒子里的小制作对她说:“这些玩具做得真好看,我们也一起去做吧”。王思睿便起身嘟着嘴和朱周杰来到了《手工坊》,今天的活动区里投放了一些手工纸及做小书包的流程图让幼儿自己看图做手工,朱周杰和王思睿分别拿起了一张手工纸……
“我做不起来……”王思睿现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手工纸往桌上一扔。我走过去对她说:“是不是哪儿做错了呢,你再仔细看看墙上的图,是先做什么呢?”
王思睿又开始再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流程图仔细看了看,再回到座位,开始了第一步沿着虚线剪,接着剪好后,只见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无从下手,终于,她动手将实线边向外翻开,这也就意味着她对手工有了一定得了解。渐渐地接近成功,她也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我对她说:“真棒!只差把书包带子黏上去了,你再试试看,把书包带子黏上,就成功了。”“好的”她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一次她的动作特别的迅速,很快就插好了。可是,再看看,怎么说包看上去歪歪斜斜的呢?只见她手里拿着书包转来转去,眉头一皱,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我对她说,“你把花儿书包连接的地方重新拆开来看看吧”,他按我的提示,重新拆开来,一会看看图,一会做做,终于把书包的边折好并塞了进去。
从案例中,“我做不起来……”王思睿表现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手工纸往桌上一扔。我们可以看出刘欣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及时地了解其真正需要,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以上案例,幼儿在我的一句“你真棒,只差花柄了”中,感觉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于是信心倍增,在我接下来的不断鼓励下,终于独立完成了操作活动。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日期2014.2记录者单劲梅
建构区
案例名称:美丽的小区
结构区里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他们设定的主题是“美丽的小区”,除了建构已学过的东西:房子、花园外,幼儿还联想到在小区里的假山,游船等,于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的参与船的建构中,家煕与舟舟都选择了小星星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而较晚入区的傅朱晟看到小星星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家煕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舟舟忙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快买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但我已经在最后一格的入区表填上号数了。”傅朱晟不愿意去其他区。王雨涵在一旁拿出雪花片约傅朱晟:“那我们拼一些小船好了。”但傅朱晟还是不愿意,我介入启发幼儿想想:“船上可以有些什么样的摆设装饰一下?”他们回答了好多种:“亭子、椅子、船浆、大炮、旗子等。”“那这些小装饰就可以用花片模拟建构,再与大船组合起来。这时,傅朱晟像是获得某种灵感,兴奋的拉着王雨涵一起用雪花片装饰古船。最后,这群小伙伴还一起用各种围墙装饰性划分小区的房子,公园,假山等不同景物。
分析与指导建议:
日期2014.3记录者单劲梅
傅朱晟
美丽的小区
表演区
《羊村故事》
活动记录:表演游戏《羊村的故事》曹谦一扮演小羊,曹谦一也就点头表示同意,没有任何的不满。只见他一脸的莫愁,他问起别人“山羊怎么打扮?我说什么话呢?其他人也都忙着自己的表演,没空搭理他。于是我看见走过去帮他的忙,笑着对他说:“你想想山羊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打扮自己了。至于轮到自己说什么话,可以先听听别人说了怎样的话,自己就知道该说什么了。”于是,曹谦一想了一下,马上选择材料把自己打扮成“山羊”,所说的话也认真地倾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因为语句的表达是差不多格式的,只要稍许变动几个字就行。
可以看得出曹谦一属于被动、慢热型的幼儿,一点也不为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而感到焦虑,要等到别人都挑好了,挑剩的就该是自己的。
策略:
而当他在苦苦冥思如何打扮自己和说什么话时,其他人也不能给他帮助时,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帮助,引导幼儿朝思考的方向。例如案例中教师通过反问“你想想山羊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打扮自己了。至于轮到自己说什么话,可以先听听别人说了怎样的话,自己就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几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找到想问题的方向,从而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曹谦一看到由于自己的“慢热”使得自己不喜欢的角色现在也要硬着头皮把它演好,当初为什么自己不早点和同伴商量呢?或许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幼儿也会从中衡量的,因为大家都是小组成员,为的是把节目演好,体现小组合作、协调性。你说出的想法不会得不到大家的赞同的。通过此次活动,让小磊对自己的行为有一次深刻的反思,以便今后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日期2014.4记录者单劲梅
曹谦一
羊村的故事
2014.4
有礼貌的提出互动请求。
阅读区
阅读吧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幼儿的能力差异,从而让幼儿在区域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最大效能地提高幼儿阅读水平。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其它区域总比阅读区受欢迎?阅读区的阅读效果总是不够好呢?
2.要观察幼儿的阅读水平,了解幼儿的阅读需要,使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培养良好的区域常规,制定入区规则。
4.注重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动静结合,集体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相结合。形式多样的表演
(1)我来表演你来猜(幼儿将图片上的动物用动作表演出来不能说话,对面的小朋友猜是什么)
(2)读一读、摸一摸(幼儿将摸出来卡片上的一句话读出来)
5.显形指导策略和隐形指导策略相结合,充分发挥隐形指导策略的作用,培养幼儿阅读的自主性。
6.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教师还要要善于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瞬间。抓住时机丰富词汇并能够发现幼儿阅读中的困难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日期2014.5记录者单劲梅
操作区
语言、行为互动
玩拼图
观察目的:观察目的:通过投放难度较小的拼图和改变已投放拼图的标记,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宝宝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宝宝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宝宝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宝宝直抓头。这是在一旁观察的阳阳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阳阳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
小宇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宇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针对上周幼儿出现的情况: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采取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