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又称为华肝蛭。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脏受损。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为研究阿苯达唑片治疗肝吸虫的疗效,有临床试验如下:随机选取100例肝吸虫病患者根据感染程度情况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阿苯达唑片进行治疗,另一组使用传统的药物吡喹酮片进行治疗,治毕1个月检查粪便样本,以虫卵阴转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了解药物副作用情况。
阿苯达唑片组平均虫卵转阴率为92%;吡喹酮片组平均虫卵转阴率为98%,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阿苯达唑片组服药后只有1例出现头晕、恶心现象;吡喹酮片组服药后有18例出现头晕、头痛、腹痛或恶心等副反应,其中有2例甚至出现了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吡喹酮组患者出现副作用的几率远大于阿苯达唑片组。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客户服务热线:400-700-3699020-87760609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东平大马路2号(烈士陵园公交站后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