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发明捕鼠神器亮相央视一次可捕6只鼠
那么,他发明的捕鼠神器有哪一点吸引了《我爱发明》栏目此神器一出,能为咱们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设计工程师的发明梦研发捕鼠神器
今年35岁的陈康是营山县小桥镇长石村人。1999年,他从南充某中专学校毕业后,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到南方打拼,这一打拼,就是十几年。如今,他是东莞一家电子厂研发部的一名结构设计工程师。
这个结构设计工程师自然对发明充满了浓厚兴趣。他的梦想就是能有一项获得专利的发明。
“广东东莞,工厂集中、工人众多。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也使得鼠患频发,除了吃人类的剩菜剩饭,它们还潜入工厂内部,破坏生产资料,咬碎工人的生活用品,死后若不及时处理,还具有传播疾病的安全隐患。可以说,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陈康在日记里记录着现状,工厂鼠患横行,厂里想了多种办法都没有成功消除鼠患。于是,他便有了研发一款捕鼠器投放到市场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4年9月下旬,陈康在一帮好友的帮助下开始设计捕鼠器。
最高纪录一次捕获6只老鼠成功申请专利
陈康设计的第一代捕鼠器的方案是老鼠通过斜梯,进入掉满食物的入口,触碰红外光控,地面的翻板快速翻开,老鼠跌入到隔离仓,此时翻板复位。这时隔离仓的驱赶板动作,将老鼠通过单向门推入到储鼠仓,入口顶部的食物桶转动一个角度,漏出诱饵,开始等待下一个捕鼠循环。
通过测试,陈康发现当老鼠触动单向门时,门会产生压迫,它又十分谨慎,不敢往里钻了。后来他将单向门取消,老鼠果然经常“光顾”捕鼠器。但单向门已经取消,无法触碰磁控开关,就无法达到抓捕老鼠的目的。
当然,靠老鼠去钻单向门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又开始第二代捕鼠器的设计。该方案采用前后双开门式,取消食物桶的结构,采用人工撒布诱饵。
虽然第二代样机的测试效果很好,但是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隔离仓空间太小,无法装入更多体型巨大的南方老鼠,同时取鼠也极为不方便,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很麻烦。
后来,陈康将机体与储鼠仓分离出来,同时将储鼠仓做成双层,便于储存更多数量的老鼠。此储鼠仓还有一个优点便是,可以取死鼠,也可以取活鼠。
另外,将通道下方的底板也做成活动的,需要清洗时,将通道底板取出单独处理,比较方便,不会因为整机清洗时误将水滴溅到电子元件上,对电路造成损伤。
就这样,第三代捕鼠器问世。这一次测试中,陈康的捕鼠纪录刷了新高———一次性成功捕获6只老鼠。8月初,他成功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