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08
1.0目的
旨在为公司产品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与条件,确保产品在储存期间免受损害、变质,维护其品质与价值,直至使用或销售阶段。
2.0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旗下所有仓库,包括但不限于原料仓、成品仓、文具及辅料仓、隔离仓等,全面覆盖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
3.0职责
3.1仓管员:负责执行本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仓库日常运作符合标准,物资安全有序。
3.2检验员:负责来料与出库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入库物资质量合格,出库产品符合标准。
4.0规定内容
4.1仓库基本管理
4.1.1专人专管:仓库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管理责任明确,操作规范。
4.1.2分区管理与色标识别:仓管员需科学规划仓库空间,实施分区管理,并采用色标系统(合格区-绿色、不合格区-红色、待检区及退货区/召回区-黄色)清晰标识,便于物资分类存放、快速识别与高效管理。此操作需遵循《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控制程序》。
4.1.3安全防护:仓库内严禁烟火,消防设施与设备需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严禁随意摆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火灾、盗窃、灰尘、潮湿及虫害,保障物资安全。
4.1.4钥匙管理:仓管员应妥善保管仓库钥匙,严禁转借他人或擅自复制。如遇遗失,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责任。
4.1.6物资管理责任:仓管员需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物资出入库手续,因疏忽导致物资短缺、规格不符、质量问题或账实不符等,将承担相应经济损失,仓管主管及财务经理负领导责任。
4.1.7温湿度控制:针对有特定温湿度要求的物资,仓库应配备温湿度计进行实时监测,每日记录《仓库环境记录表》。一旦发现温湿度超标,应立即采取措施调节,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4.1.8账务管理:仓管员需建立并完善物资明细账簿和台账,实施月度盘点与年度大盘点制度,确保账、卡、物三者一致,实现库存管理的精准高效。
4.2.1物料抵达后,首先被置于待检区域。仓管员依据采购订单/合同或送货单细致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商、批号及数量等信息,确保单据与实物完全吻合。若发现外包装破损、数量不符等异常情况,立即向采购部反馈,由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解决。
4.2.2核对无误后,仓管员根据送货单或采购订单/合同内容,准确填写《来料请验单》,并提交给检验员进行专业检验。
4.2.3检验员接收《来料请验单》后,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执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对于检验合格的物料,检验员会贴上“验收合格”的物料状态标签,并将检验报告转交仓管员。仓管员据此填写《入库单》,经质量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将物料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指定区域内的托盘或货架上,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工作。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移至不合格品区域。
4.2.4仓管员在收到检验报告的1个工作日内,确保所有物料均已转移至相应的储存区域。对于大量来料,可协调搬运员工协助完成。
4.2.5为便于管理,仓管员会为每一种类物品建立物料卡,详细记录物料名称、编码、规格型号、数量、结存、领用人及负责人签字等信息。
4.3半成品入库流程
4.3.1生产管理部依据质量部出具的《半成品检验报告》,填写《半成品入库单》(四联单),分别留存于仓库、生产管理部、财务部及质量部。检验人员仔细核对产品的各项信息无误后签字确认,并提交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仓管员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4.3.2仓管员根据《半成品入库单》仔细核对实物,确保无误后将其摆放整齐,确保帐、卡、物三者一致。
4.4成品入库流程
4.4.1类似半成品入库流程,生产管理部依据《成品检验报告》填写《成品入库单》,并经检验人员核对签字、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后,交由仓管员办理入库。
4.4.2仓管员依据《成品入库单》核实成品,摆放规范,确保帐、卡、物相符。
4.5仓库产品出库管理
4.5.1物料出库
备料完成后,仓管员与领料人共同确认物料无误,领料人领取物料。
仓管员及时更新实物帐,完成销帐。
4.5.2成品出库
根据《发货申请单》,仓管员填写《送货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办理出库。出库后,及时填写《产品出库登记表》。
4.5.3所有成品、物料出库均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库存周转效率。
4.5.4成品退货处理
仓管员依据销售部提供的《客户退货单》接收退货,置于隔离仓,并标注退货信息及黄色待检标识。
填写《待检品清单》提交质量部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决定返修或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返修后产品需再次检验,合格则由销售部与客户沟通处理,不合格则继续按不合格品程序处理。
4.6存放管理优化
4.6.1物料与成品应规范地放置于仓库的托盘或货架上,严禁直接接触地面,以确保物品安全并便于识别与取用。物料需清晰标识,便于快速查找。对于化学物品,应专设区域存放,并根据其特定储存条件严格监控温湿度,一旦超出安全范围,仓管员需立即采取措施调整,确保存储环境达标。
4.6.2成品库同样需保持整洁有序,成品应整齐堆码于托盘或货架上,远离地面,并配以清晰标识,便于库存管理与出库操作。
4.6.3仓管员需实施区域化管理,定期记录仓库环境数据,确保仓库温度维持在-20°C至50°C之间,湿度控制在15%至95%范围内。如有异常,应及时启用空调等设备进行温湿度调节,以维护良好的储存环境。
4.7防虫鼠设施完善
4.7.1仓库周边合理安装灭蚊灯,悬挂高度约为2米,以有效减少蚊虫滋生,保障仓库卫生安全。
4.7.2公司大门处设置坚固的挡鼠板,构筑起防鼠的第一道防线,防止老鼠等有害生物侵入仓库及生产区域。
4.8环境卫生维护
4.8.1仓管员每日执行仓库巡检任务,下班前彻底清扫地面,保持仓库清洁无杂物,为产品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
4.8.2每日检查防虫、防鼠设施的有效性,并详细记录于《防虫检查记录表》中,以便跟踪与改进。
4.8.3对仓库内外可能藏匿虫鼠的缝隙进行彻底封堵,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仓库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4.9堆垛管理精细化
4.9.1遵循“五距”原则进行堆垛管理:顶距保持50厘米以上,确保顶部空间利于通风散热;灯距不小于50厘米,防止照明热量影响货物;外墙距30厘米以上,内墙距20厘米以上,便于通风散潮及防火;柱距控制在30至50厘米之间,保护柱体并防止潮气侵蚀;垛距至少50厘米,确保货物间界限清晰,便于检查与疏散。通过精细化的堆垛管理,提高仓库的利用效率与安全性。
4.10.1定期盘点机制
4.10.2盘点方法与注意事项
实盘实点原则:采用直接、无遗漏的实盘实点方式,确保每一项库存物品均被准确计数。
产品整理与摆放:盘点过程中,注意保持产品的有序摆放,盘点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归位,维持或优化原有的摆放顺序,以便于后续管理与出库。
全面记录:确保所有物料均纳入盘点范围,详细记录每个商品的品名、型号、批号、库存数量等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与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4.10.3人员分工与职责
初盘人员:作为盘点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负责现场商品的精确确认与点数,详细记录盘点清单上的各项信息,包括商品品名、型号、批号及库存数量等,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盘点数量”一栏。
复查人员:在初盘完成后,复查人员将对初盘区域进行二次核查,以验证初盘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复核结果记录在“复盘数量”一栏,为盘点结果的最终确认提供双重保障。
数据录入员:负责将经过严格查核的盘点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电子版的“盘点表”中,确保数据的电子化存储与快速检索,为后续库存管理及分析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