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和无形资产,一旦损毁,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做好档案安全保护工作,避免社会和自然界有害因素对其造成损坏,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馆工作通则》第十二条规定:“档案库房必须坚固适用,并应具有抗震、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强光等设施。”各级各类档案馆应根据可靠、先进、实用、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档案安全保护的“十防”:防高低温、防盗、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尘、防光、防霉、防污染要求,对库房档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集中统一保护管理,必要时可以配备档案恒湿机、消毒机、档案净化机、档案加湿除湿净化消毒一体机等。
一、防高、低温
1.认真做好库内温湿度调控管理工作,把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技术人员要注意对空调、加(去)湿器运行情况进行观察、调控。
2.随时关好库房门窗,以防库外高温影响库内。
二、防盗
1.配置防盗门窗。
2.库房门和档案箱柜钥匙由专人妥善保管。
三、防火
1.指定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库房无人严禁开灯,下班前必须逐间检查是否关闭。
2.库区配置专用消防设备,安置报警装置,工作人员须掌握消防知识,会使用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手动灭火器,发现灭火器表压低于绿色区域时,必须重新充装。
2.库区严禁吸烟,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3.保持库房柜架整洁整齐,定期对库房内电器线路、消防设备进行检查,熟悉消防应急处置方案。
4.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接受当地消防部门的检查、指导,防患于未然。
四、防水
1.随时检查库房窗户、环廊内墙有无渗水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
2.供暖季节随时检查暖气管道情况,杜绝漏水事故发生,雨季防雨水渗漏。
2.随时关好库房门窗,以防库外湿气渗入库内。
五、防虫
1.搞好库房内外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档案资料受害虫感染,档案入库前要进行消毒。
2.对档案进行定期防疫检查,以破坏害虫的稳定生态环境,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定期更换库房空气净化装置中活性炭,以保证杀虫灭菌效果,定期更换箱内防虫药物,防止档案虫蛀现象发生,发现虫蛀现象及时处理。
六、防鼠
1.严格库房管理制度,火种、食品和有毒易燃等物品一律不得入库。加强库房门窗管理,阻止老鼠入库。
2.保持库房清洁,不得堆放杂物,不得在库房内用餐或者吃零食。
3.定期检查、清理库房,发现鼠洞、墙缝要及时堵塞,防止老鼠从外部侵入。
4.库房有老鼠要及时进行灭鼠,配置除鼠设备,定期更换防鼠用药。
七、防尘
1.做好库房内外清洁工作,保持库房内四壁、平顶、地面和档案柜的清洁。
2.配置吸尘器,对入库档案资料应采取防尘措施后方可进入库内。
3.不得随意打开库房门窗,以减少库外灰尘进入库内。
八、防光
1.不得随意打开库房门窗,以防光的直射,减少紫外线的透过量,根据需要加装遮光窗帘。
2.库内照明必须坚持人走灯灭原则,减少人工光源对档案的破坏。同时库房照明装置应以使用白炽灯为宜,避免日光灯中紫外线对档案纸张的破坏。
3.尽量减少利用原件复印的次数。
4.不要在阳光下整理、鉴定、利用档案,运输档案时要采取遮阳措施。
5.展览或陈列档案时,要用复印件。
九、防霉
1.保持库房恒定标准的温湿度,杜绝霉菌生长。
2.定期更换防霉药物,防止霉变现象发生,档案入库前进行消毒,发现霉变现象及时处理。
十、防污染
1.监测档案室内外CO2、SO2有害气体的含量,适时通风,以减低其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