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的土壤PH值,除沿海滩区为碱性外,大部分为微酸性,PH值在5—6之间,符合西洋参的生长要求。尽管我市很难找到富含腐殖质的森林式的深厚肥沃土壤,但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在含磷、钾相对丰富的砂壤土和粉砂壤土上都可行。
二、整地:
三、播种和移栽:
种子直播,亩用种子3.5kg,行、株距10×10厘米,长4年就可收刨,这样省工且参很长而产量高,但浪费覆盖物,喷药也多而费,更重要的是不能适应市场对参根粗短的需求,参根价格低。所以生产上还是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育苗时将3.5kg种以5×6厘米株、行距育在2分地上,长2年后再刨出来以20×10厘米行、株距移栽1亩左右,再长两年收刨。西洋参不能重茬,育苗地不能再用来栽西洋参。
一、播种
1、种子处理:于8月份参果发红时收入鲜果,立即把果肉搓掉洗净稍晾即可用1000倍50%多菌灵浸种10—20分钟,捞出晾干后,再用50ppm的优质赤霉素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1次接着拌沙(种∶沙=1∶3),拌沙后盛于盆箱等放于阴凉处直至11月份,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湿度以含水10%—12%为宜,太湿易烂种,以润乎乎一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准。当年种子出苗旺,隔年种子出苗长势弱。
3、播种方法:在整平的足墒畦面上撒3厘米过筛匀细拌药消毒的湿润风化石,再整平后,以规范的5×6厘米株行距打孔板打孔(深2厘米)播种,以保深度标准一致,播后再撒拌药消毒的风化石盖种,为了平整,盖风化石后再用板抹平一下,确保播深2厘米,接着覆盖10至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冻,一般4月20日前后出苗。
二、移栽:为适应市场需要和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及保证生长整齐一致而采用移栽,移栽一般用2年生苗。
2、选苗:选根系健壮,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参苗,并根据参苗大小分三级移栽。
3、消毒:参苗易带病菌,栽前需进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10分钟,对防治根病有一定效果。
4、移栽方法:栽植密度:一级20×10厘米,二级苗20×8厘米,三级苗20×6厘米。通透易旱土质以斜栽为好(参苗与畦面呈45度角放入畦内)通透性差的以平栽为好。覆土厚度:一级苗5厘米,二级4厘米,三级3厘米。移栽前床铺4厘米和盖苗的风化石均要拌药消毒。
四、田间管理
二、抗旱:在少雨雪而干旱的年份要喷水,以防芽苞干枯和确保来春正常出苗。
三、春、夏管理
1、适时撤除防寒物:撤除防寒物以3月底4月初迎春花开时为宜,过早易受冻害,过晚参苗出土晚,嫩茎易被日光灼伤。撤草时可留些短碎草,以利保墒和防止雨水冲击地面。各地要因气候和物候变化科学适时撤除覆盖物。
2、畦面消毒:去草后搂去杂叶,全田喷1%硫酸铜消毒杀菌,但药液不得渗沾到芽苞和参根上,以免造成伤害和影响出苗。
3、畦面松土:撤草后畦面湿润应随即松土,如干旱则应先喷水湿润后再松土,以通气、提温促苗出土生长,整个出苗期畦面都要保持湿润,以防因表土干旱灼伤幼嫩的茎叶。
4、架棚遮阳:西洋参喜斜射和散射光怕强光,但仍需要阳光提供能量而进行光合作用。在大参挑鼻和头年播种参的撒除覆草后,科学合理地架设遮荫棚调整光照,以促保西洋参的健壮生长。采用双透(透光透雨)大棚,主柱总长2.2米(地下埋50厘米),四边主柱1.9米(地下埋50厘米),柱间纵距视顺杆长度而定。横杆长2.4米,先用铁丝绑好横杆,再在横杆上各畦放三根顺杆并用铁丝固定,顺杆上放遮荫的草帘子,四周用玉米秸杆等夹成挡风障。帘子透光度视参龄而定,1—2年透光度15—20%,3—4年透光度30%—35%。另4月中旬西洋参苗接近出土时必须适时架棚遮荫,过早畦温低出苗晚,出苗后再遮荫幼嫩茎叶易被灼伤。
5、追肥:西洋参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必须每年追肥补充。春季出苗后追施三元复合肥和腐熟饼肥各50克/米*2,炕土500克/米*2,追肥开沟要浅,切忌肥料接触参须,以防肥害。追肥后如畦面干旱应及时浇水。
6、护根覆盖:护根覆盖是在5月上旬西洋参展叶初期和追肥结束后进行,过早茎叶幼嫩易碰断参茎,过晚参叶交叉长满畦面又易损伤叶柄和叶片。覆盖物多为碎麦秸草等。
7、抗旱防涝:我市西洋参种植区一般是春旱夏涝秋干,所以春季常要浇水保出苗;秋季要适时喷水保根膨大增重;夏要排水防涝保参正常生长,遇旱和高温也要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