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一切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更好地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安全巡查管理办法。

第二条所有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救助知识。

第三条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实验室安全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模式,实行学校、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三级管理。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代表学校牵头实施实验室技术安全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教育和管理工作,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和实验室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安全工作情况,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监督管理各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情况,各教学科研单位监督管理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情况,实验室对自身安全工作要自查自纠。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工作责任人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责任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预防与控制情况、是否达到安全工作管理目标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管理经费,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三)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建立健全好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安全动态信息化管理。

(四)定期召开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布置、检查、分析安全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

(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六)对部门单位实验室安全责任范围内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确定安全重点目标、地点后要加强防范措施,制定部门单位应急预案。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各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结合实际情况每年也应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并报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七)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违章违规现象及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查处、整改;对本部门不能处理的安全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

(八)有效防范和严格控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事后追究责任人责任等有效处置。

(九)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档案。

第四条实验室安全巡查工作的重点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验室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实验室门口是否有责任人挂牌,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上墙,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准入制度执行情况,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流程建设及安全制度执行的情况如何。

(二)实验室消防、水电安全:实验室是人员、财物密集重点场所,要着重检查实验室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日常防火检查巡查、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内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易燃品和助燃品是否按照规范进行存储、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四)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我校实验室使用的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场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禁止私自改造;建立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台账,按规定按期校验安全保护装置,定期进行检验合格。规范操作人员持证作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五)实验室建筑等基础设施安全:着重检查实验室用电是否达到安全要求,是否存在建筑物外违规悬挂物品造成安全隐患,对各类建筑应进行定期维修维护,坚决杜绝校园建筑物垮塌、坍塌等事故发生。

第五条实验室安全巡查的主要方式及分工

(一)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和实验室自查:各教学科研单位要形成实验室安全自查、预判、分析、评估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排查整治实验室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强化源头治理。每学期应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安全大检查,检查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台账,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排查情况、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报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二)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根据不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单独或联合保卫处、教务处、后勤处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每次检查前要做好检查计划,对安全重点实验室要全面检查,每次检查后要将各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情况检查情况汇总、建立档案,并形成专项检查报告和安全工作台帐。

(三)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建设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制定《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管理办法》,聘请实验室安全督导员随机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巡查,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事项、安全隐患的照片与具体违规条款一并上传至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科发出相应的《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按照“登记——通知整改——追踪整改情况——复查——核销”的模式,严格落实安全违规纠错及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实现实验室安全动态信息化管理。

第六条实验室安全的具体要求

(二)落实责任,即查即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各教学科研单位要进行经常性全面自查,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按隐患整改原则落实整改,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限期整改,跟踪落实。

第七条其他

(一)本办法若有与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执行。

(二)本办法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附件:1.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主要内容一览表

2.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流程图

附件1

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主要内容一览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点

1

责任体系

1.1

安全责任体系

1.1.1

学校与院系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有在任期内的校领导签名,院系单位有主管领导签名及盖章

1.1.2

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人

查院系文件

1.1.3

成立院系级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系党政主要领导作为负责人,分管实验室安全领导及研究所、中心、教研室、实验室等负责人参加

1.1.4

建立院系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1.1.5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签订责任书到实验房间安全责任人,及每一位使用实验室的教师

1.2

经费保障

1.2.1

院系有自筹经费投入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

查财务证据

1.3

其它

1.3.1

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

2

规章制度

2.1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2.1.1

有各类院系级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建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含院系的安全检查、值班值日、实验风险评估、实验室准入、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管理制度;制度文件应有院系发文号,文件应及时修订更新;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或实际管理效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齐全、上墙

2.1.2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实验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无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强令冒险作业

3

安全宣传教育

3.1

安全教育活动

3.1.1

逐步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或选修课

3.1.2

院系开展专业安全培训活动

3.1.3

开展结合学科特点的应急演练

查看档案,包含演练内容、人数、效果评价等

3.2

安全文化

3.2.1

建设适合学校特色的安全文化

学校、院系网页设立专门的板块开展安全宣传、经验交流等

3.2.2

编印学校实验室安全手册

将实验室安全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师生

4

安全检查

4.1

危险源辨识

4.1.1

学校、学院层面建立危险源分布清单

清单内容需包括涉及单位、房间、类别、数量、责任人等信息

4.1.2

涉及危险源的实验场所,应有明确的警示标识

涉及剧毒品、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同位素、强磁等高危场所,有显著明确的警示标识

4.1.3

建立针对重要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控方案

由实验室建立,报院系备案

4.2

4.2.1

院系层面开展定期检查

建议每月不少于1次,并记录存档

4.2.2

针对高危实验物品开展专项检查

针对剧毒品、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等,开展定期专项检查

4.2.3

实验室房间须建立值日台账

每天最后离开的人检查水电气门窗等,并签字

4.2.4

安全检查人员应配备专业的防护和计量用具

安全检查人员要佩戴标识、配备照相器具;进入化学、生物、辐射等实验室要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具;检查辐射场所要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条件许可的,应配备必要的测量、计量用具(电笔、万用表、声级计、风速仪等)

4.3

安全隐患整改

4.3.1

建立安全检查台账

实验室建立安全检查台账,记录问题及整改完成情况

4.3.2

院系应对问题隐患的进行及时整改

4.4

安全报告

4.4.1

院系有安全检查及整改记录

查看相应存档内容

5

实验场所

5.1

场所环境

5.1.1

有危险源的实验场所应张贴安全信息牌

5.1.2

实验室消防通道通畅,公共场所不堆放仪器和物品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

5.1.3

实验室建设和装修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实验操作台应选用合格的防火、防腐材料;仪器设备安装符合建筑物承重载荷;有可燃气体的实验室不建议设吊顶;废弃不用的配电箱、插座、水管水龙头、网线、气体管路等,应及时拆除或封闭;实验室门上有观察窗,外开门不阻挡逃生路径

5.1.4

实验室所有房间均须配有应急备用钥匙

应急备用钥匙需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应急时方便取用

5.1.5

实验设备需做好振动和噪音的屏蔽

容易产生振动的设备,需考虑振动源的屏蔽;易对外产生磁场或易受磁场干扰的设备,需做好磁屏蔽;实验室噪声一般低于55分贝(机械设备可低于70分贝)

5.1.6

实验室水、电、气管线布局合理,安装施工规范

采用管道供气的实验室,输气管道及阀门无破损现象,并有明确标识;供气管道有标识,无破损;高温、明火设备放置位置与可燃气体管道有安全间隔距离

5.2

卫生与日常管理

5.2.1

实验室分区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

5.2.2

实验室环境应整洁卫生有序

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实验完毕物品归位,无废弃物品、不放无关物品;不在实验室睡觉过夜,不存放和烧煮食物、饮食,化学生物类实验室不准吸烟、使用可燃性蚊香

5.2.3

实验室有卫生安全值日制度

实验期间人员必须在岗,并有值日情况记录

5.3

场所其它安全

5.3.1

每间实验室均有编号并登记造册

查看现场

5.3.2

危险性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物品

配备的药箱不上锁,并定期检查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5.3.3

废弃的实验室有安全防范措施和明显标识

具有危险隐患的实验室及设备在拆除前必须做好安全论证

6

安全设施

6.1

消防设施

6.1.1

消防器材齐全、有效

灭火器配备齐全且在有效期内;火灾报警器、烟感报警器等未被遮挡、停用或破坏

6.1.2

消防通道畅通

消防通道未堆放仪器、物品等,无占用、堵塞现象;楼梯过道内禁止停放电动车、自行车等

6.2

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

6.2.1

存在可能受到化学和生物伤害的实验区域,需配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

有显著引导标识

6.2.2

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安装合理,并能正常使用

应急喷淋安装地点与工作区域之间畅通,距离不超过30米;应急喷淋安装位置合适,拉杆位置合适、方向正确;应急喷淋装置水管总阀处常开状,喷淋头下方无障碍物;不能以普通淋浴装置代替应急喷淋装置;洗眼装置接入生活用水管道,水量水压适中(喷出高度8-10cm),水流畅通平稳

6.2.3

定期对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进行维护

有检查记录(每月启动一次阀门,时刻保证管内流水畅通);每周擦拭洗眼喷头,无锈水脏水

6.3

通风系统

6.3.1

有需要的实验场所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系统

管道风机需防腐,使用可燃气体场所应采用防爆风机;实验室通风系统运行正常,柜口面风速0.35-0.75m/s,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屋顶风机固定无松动、无异常噪声

6.3.2

通风橱的配置合理、使用正常、操作合规

根据需要在通风橱管路上安装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或处理装置(如活性炭、光催化分解、水喷淋等);任何可能产生高浓度有害气体而导致个人曝露、或产生可燃、可爆炸气体或蒸汽而导致积聚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进行实验时,可调玻璃视窗开至据台面10-15cm,保持通风效果,并保护操作人员胸部以上部位;玻璃视窗材料应是钢化玻璃。实验人员在通风橱进行实验时,避免将头伸入调节门内;不将一次性手套或较轻的塑料袋等留在通风橱内,以免堵塞排风口;通风橱内放置物品应距离调节门内侧15cm左右,以免掉落

6.4

门禁监控

6.4.1

重点场所需安装门禁和监控设施,并有专人管理

6.4.2

门禁和监控系统运转正常,与实验室准入制度相匹配

6.5

实验室防爆

6.5.1

防爆实验室需符合防爆设计要求

安装有防爆开关、防爆灯等,安装必要的气体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及断电断水应急系统等;对于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汽的装置,应在其进、出口处安装阻火器;室内应加强通风,以使爆炸物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值以下

6.5.2

应妥善防护具有爆炸危险性的仪器设备

使用合适的安全罩防护

7

基础安全

7.1

用电用水基础安全

7.1.1

实验室用电安全应符合国家标准(导则)和行业标准

实验室电容量、插头插座与用电设备功率需匹配,不得私自改装;电源插座须固定;电气设备应配备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不私自乱拉乱接电线电缆,不使用老化的线缆、花线和木质配电板;禁止多个接线板串接供电,接线板不宜直接置于地面;电线接头绝缘可靠,无裸露连接线,地面上的线缆应有盖板或护套;大功率仪器(包括空调等)使用专用插座(不可使用接线板),用电负荷满足要求;长期不用时,应切断电源;无人监管状态下,应切断充电器(宝)的充电电源

7.1.2

人员安全用电

电源控制箱附近无物品堆放;未使用非实验用途的电加热器具,无手机、电动车等充电现象;无漏电开关失效,打火现场

7.1.3

7.1.4

进排水系统布置合理,运行正常

水槽、地漏及下水道畅通无堵塞,水龙头、上下水管无破损;各类水龙头、连接管、皮管无老化破损(特别是冷却冷凝系统的橡胶管接口处);实验技术人员清楚所在楼层及实验室的各级水管总阀位置;未出现自来水开着无人值守现象

7.2

个体防护

7.2.1

实验人员需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凡进入实验室人员需穿着质地合适的长袖实验服或防护服;按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安全帽、防护帽、呼吸器或面罩(呼吸器或面罩在有效期内,不用时须密封放置)等;进行化学、生物安全和高温实验时,不得佩戴隐形眼镜;操作机床等旋转设备时,不穿戴长围巾、丝巾、领带等;穿着化学、生物类实验服或带实验手套,不得随意出入非实验区

7.2.2

个人防护用具分散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防化服等个人防护器具分散存放在安全场所,紧急情况下便于取用

7.2.3

各类个人防护器具的使用有培训及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检查培训及维护记录

7.3

其他

7.3.1

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等)时必须有两人在场

实验时不能脱岗,通宵实验须两人在场并有事先审批制度

7.3.2

实验台面整洁、实验记录规范

查看实验台面和实验记录

8

化学安全

8.1

危险化学品采购、验收、发放

8.1.1

危险化学品要向具有危化品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

8.1.2

剧毒品、易制毒品、易制爆品、爆炸品的购买程序合规

此类危险化学品购买前须经学校审批,报公安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向具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校职能部门保留资料、建立档案;不得私自从外单位获取管控化学品;查看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批记录和学校审批记录;购买危险化学品应有规范的验收记录

8.1.3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购买前须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

报批同意后向定点供应商或者定点生产企业采购

8.1.4

查看资料,现场抽查

8.2

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

8.2.1

实验室内化学品建有动态使用台帐

建立本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目录,并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或安全周知卡,方便查阅;定期清理过期药品,无累积现象

8.2.2

试剂药品有专用存放空间并科学有序存放

储藏室、储藏区、储存柜等应通风、隔热、避光、安全;有机溶剂储存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易泄漏、易挥发的试剂保证充足的通风;试剂柜中不能有电源插座或接线板;化学品有序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二次泄漏防护、吸附或防溢流功能;试剂不得叠放、配伍禁忌化学品不得混存、固体液体不混乱放置、装有试剂的试剂瓶不得开口放置;实验台架无挡板不得存放化学试剂

8.2.3

实验室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总量符合规定要求

原则上不应超过100L或100kg,其中易燃易爆性化学品的存放总量不应超过50L或50kg,且单一包装容器不应大于20L或20kg;单个实验装置存在10L以上甲类物质储罐,或20L以上乙类物质储罐,或50L以上丙类物质储罐,需加装泄露报警器及通风联动装置。可按50平米为标准,存放量以实验室面积比考察

8.2.4

化学品标签应有显著完整清晰

化学品包装物上应有符合规定的化学品标签;当化学品由原包装物转移或分装到其他包装物内时,转移或分装后的包装物应及时重新粘贴标识。化学品标签脱落、模糊、腐蚀后应及时补上,如不能确认,则以废弃化学品处置

8.3

实验操作安全

8.3.1

制定危险实验、危险化工工艺指导书、应急预案

指导书和预案上墙或便于取阅;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实验人员熟悉所涉及的危险性及应急处理措施

8.3.2

危险化工工艺和装置应设置自动控制和电源冗余设计

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反应装置应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放热反应的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应设置双重电源供电或控制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8.3.3

做好有毒和异味废气的收集和防护

对于产生有毒和异味废气的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并在实验装置尾端配有气体吸收装置;配备合适有效的呼吸器

8.4

管控类化学品管理

8.4.1

易制毒品、易制爆品分类存放、专人保管,做好领取、使用、处置记录

其中第一类易制毒品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剧毒品配备专门的保险柜并固定,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对于具有高挥发性、低闪点的剧毒品应存放在具有防爆功能的冰箱内,并配备双锁;配备监控与报警装置;剧毒品使用时须有两人同时在场;剧毒品处置建有规范流程

8.4.2

爆炸品单独隔离,限量存储,使用、销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执行

查看现场、记录本;职能部门提供年度清单

8.4.3

麻醉品和精神类药品储存于专门的保险柜中,有规范的领取、使用、处置台账

8.5

实验气体管理

8.5.1

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实验气体,建立气体钢瓶台帐

查看记录

8.5.2

危险气体钢瓶存放点须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无大量气体钢瓶堆放现象;每间实验室内存放的氧气和可燃气体不宜超过一瓶,其他气瓶的存放,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气体钢瓶不得放在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涉及剧毒、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配有通风设施和合适的监控报警装置等,张贴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不混放;建有独立的气体钢瓶室,通风、不混放、有监控、管路有编号、去向明确;有专人管理和记录

8.5.3

设置必要的气体报警装置

存有大量惰性气体或液氮、CO2的较小密闭空间,防止大量泄漏或蒸发导致缺氧,需加装氧气含量报警表

8.5.4

气体管路和钢瓶连接正确、有清晰标识

管路材质选择合适,无破损或老化现象,定期进行气体泄漏检查;存在多条气体管路的房间须张贴详细的管路图;有钢瓶定期检验合格标识(由供应商负责);未使用的钢瓶有钢瓶帽;钢瓶中的气体是明确的,无过期钢瓶;确认“满、使用中、用完”三种状态;及时关闭气瓶总阀

8.6

化学废弃物处置管理

8.6.1

化学废弃物由具备资质的单位(企业)签约处置

化学废弃物包装严密,及时送学校中转站或收集点;学校定时清运化学实验废弃物,无室外堆放实验废弃物现象;化学实验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不混放,不向下水道倾倒废旧化学试剂和废液;不得随意排放有毒有害气体,需设置气体吸收装置。查看委托合同及处置单位的资质

8.6.2

学校有统一的化学实验废弃物标签

标签信息包括:废物类别、危险特性、主要成分、产生部门、送储人、日期等信息

8.6.3

配备化学实验废弃物分类容器

对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存放(应避免易产生剧烈反应的废弃物混放)、贴好标签,盖子不敞开;实验室内无大量存放现象;实验废弃物存放点位置合适无干扰、标签信息清晰、大桶存放时不能超过容量的2/3;对于危险性大的废弃物,要独立包装,标签信息明确;不能混合,尽量原瓶装,加贴废弃物标签

8.7

危化品仓库与废弃物中转站

8.7.1

学校建有危险品仓库、化学实验废弃物中转站,对废弃物集中定点存放

8.8

其它化学安全

8.8.1

学校有统一的试剂标签

标签信息包括名称、浓度、责任人、日期、储存条件等;装有配置试剂、合成品、样品等容器上标签信息明确;无使用饮料瓶存放试剂、样品的现象;如确需存放,必须撕去原包装纸,贴上统一的试剂标签

8.8.2

不使用破损量筒、试管等玻璃器皿

8.8.3

盛放配置试剂的烧杯、烧瓶不得无盖放置

9

生物安全

9.1

实验室资质

9.1.1

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的实验室,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等级资质

其中BSL-3/ABSL-3、BSL-4/ABSL-4实验室须经政府部门批准建设;BSL-1/ABSL-1、BSL-2/ABSL-2实验室由学校建设后报政府卫生或农业部门备案;查看资格证书、报备资料

9.1.2

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须向卫生或农业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查看报备资料

9.1.3

在规定等级实验室中开展涉及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

9.2

场所与设施

9.2.1

实验室安全防范设施达到相应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各区域分布合理、气压正常

BSL-2/ABSL-2及以上安全等级实验室须设门禁管理和准入制度;储存病原微生物的场所或储柜配备防盗设施,并安装监控报警装置

9.2.2

配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生物安全设施

配有II级生物安全柜,定期进行检测;B型生物安全柜需有正常通风系统;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并定期监测灭菌效果,有安全操作规程上墙;配备消防设施、应急供电(至少延时半小时),应急淋浴及洗眼装置;传递窗功能正常、内部不存放物品;安装有防虫纱窗、入口处有挡鼠板

9.3

病原微生物采购与保管

9.3.1

采购或自行分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须办理相应申请和报批手续

采购病原微生物须从有资质的单位购买,具有相应合格证书;须按照学校流程审批,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转移和运输需按规定报卫生和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相应的运输包装要求包装后转移和运输

9.3.2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应妥善保存和严格管理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存在带锁冰箱或柜子中,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存、实验使用、销毁的记录

9.4

人员管理

9.4.1

人员经考核合格,并取得证书。检查存档资料

9.4.2

为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

实施监测和治疗方案,并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有上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长期工作有定期体检

9.4.3

制定相应的人员准入制度

9.5

操作与管理

9.5.1

9.5.2

9.5.3

实验操作合规,安全防护措施合理

9.6

实验动物安全

9.6.1

饲养实验动物的场所应有资质证书;实验动物需从具有资质的单位购买,有合格证明;用于解剖的实验动物须经过检验检疫合格;解剖实验动物时,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9.6.2

9.7

生物实验废物处置

9.7.1

生化废弃物的处置应有专用集中场所

学校与有资质的单位签约处置生化废弃物,有交接记录;学校有生化固废中转站;动物实验结束后,送学校中转站或收集点经必要的灭菌、灭活处理;配备生化实验废弃物垃圾桶(一般内置黄色塑料袋),有标签;学校有统一的生化实验废弃物标签

9.7.2

生化废弃物的处置应满足特殊要求

生物实验产生的EB胶毒性强,需集中存放、贴好化学废弃物标签,及时送学校中转站或收集点;刀片、移液枪头等尖锐物应使用耐扎的利器盒/纸板箱盛放,送储时再装入黄色塑料袋,贴好标签;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废弃物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浸泡处理;高致病性生物材料废弃物处置实现溯源追踪;生化实验废弃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不得混入生化实验垃圾桶

10

辐射安全

10.1

实验室资质与人员要求

10.1.1

涉源学校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并按规定在放射性核素种类和用量以及射线种类许可范围内开展实验;X射线类衍射仪等3类以上射线装置纳入许可证范畴,加强管理

10.1.2

涉源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定期参加职业体检

渉源人员具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4年复训1次),涉源人员按时参加放射性职业体检(2年1次),有健康档案;涉源人员进入实验场所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委托有资质单位按时进行剂量检测(3个月一次)

10.2

场所设施与采购运输

10.2.1

辐射设施和场所应设有警示、连锁和报警装置

放射源储存库应设双门双控,并有安全报警系统(与公安部门联网)和视频监控系统、辐照设施设备和2类以上射线装置具有能正常工作的安全连锁装置和报警装置、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警戒线和剂量报警仪

10.2.2

涉源实验场所每年有合格的实验场所检测报告

查看现场、检定证书、检测报告

10.2.3

学校设有专门存放放射性废弃物的容器和暂存库

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室有衰减池,或者有非密封性专门回收处置场所

10.2.4

放射性物质的采购、转移和运输应按规定报批

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和转让转移有学校及政府环保部门的审批备案材料,上述采购和转让转移前必须先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放射性物质的转移和运输有学校及公安部门的审批备案材料;放射源、放射性物质以及3类以上射线装置变更及时登记

10.3

放射性实验安全及废弃物处置

10.3.1

10.3.2

11

机电等安全

11.1

仪器设备常规管理

11.1.1

建立设备台帐,设备上有资产标签,实名制管理

查看电子或纸质台帐

11.1.2

大型仪器设备、高功率的设备与电路容量相匹配、有设备运行维护的记录、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设备运行正常,严禁带故障运行

11.1.3

仪器设备接地系统应按规范要求,采用铜质材料,且设计寿命不应低于50年,接地电阻不高于0.5欧;电脑、空调、电加热器、饮水机等不随意开机过夜;对于不能断电的特殊仪器设备,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监控报警等),昼夜工作的设备建议有实时监控设施

11.1.4

特殊设备应配备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11.2

机械安全

11.2.1

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可靠接地

11.2.2

操作机械设备时实验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高速切削机械操作,工作前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衣袖口应扣紧,长发学生戴好工作帽。工作场所禁戴手套、长围巾、领带、手镯等配饰物,禁穿拖鞋、高跟鞋等;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禁止操作人员的身体任一部位进入危险区,如需调整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

11.2.3

铸锻及热处理实验应满足场地和防护要求

铸造实验场地宽敞、通道畅通,实验时穿好劳动保护服装;盐浴炉加热零件必须预先烘干,并用铁丝绑牢,缓慢放入炉中,以防盐液炸崩烫伤;淬火油槽不得有水,油量不能过少,以免发生火灾;与铁水接触的一切工具,使用前必须加热,严禁将冷的工具伸入铁水内,以免引起爆炸;锻压设备不得空打或大力敲打过薄锻件,锻造时锻件应达到850C以上,锻锤空置时应垫有木块

11.2.4

11.3

电气安全

11.3.1

电气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用电安全规范

11.3.2

操作电气设备应配备合适的防护器具

强电类实验必须二人以上,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静电场所,要保持空气湿润,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的衣服和鞋靴;禁止穿着化纤制品等服饰

11.4

激光安全

11.4.1

激光实验室配有完备的安全屏蔽设施

功率较大的激光器有互锁装置、防护罩;激光照射方向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防止激光发射口及反射镜上扬

11.4.2

激光实验时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不带手表等能反光的物品;禁止直视激光束和它的反向光束,禁止对激光器件做任何目视准直操作;禁止用眼睛检查激光器故障,激光器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检查

11.5

粉尘安全

11.5.1

大量粉状物质的储存与使用场所,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

防爆灯、防爆电气开关,导线敷设应选用镀锌管或水煤气管,必须达到整体防爆要求;粉尘加工要有除尘装置,除尘器符合防静电安全要求,除尘设施应有阻爆、隔爆、泄爆装置;使用工具具有防爆功能或不产生火花

11.5.2

产生粉尘的实验场所,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粉尘场所应穿防静电棉质衣服,禁止穿化纤材料制作的衣服,工作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和护耳器

11.5.3

保证实验室粉尘浓度在爆炸限以下,并配备合适的灭火装置

禁用干粉、水剂型和泡沫型灭火器;粉尘浓度较高的场所,有加湿装置(喷雾)使湿度在65%以上

12

特种设备与常规冷热设备

12.1

起重类设备

12.1.1

额定起重量大于规定值的设备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3t且提升高度大于等于2m的起重设备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低于额度限定值的可不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12.1.2

操作人员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并每4年复审一次;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并将定期检验合格证置于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12.1.3

起重机械需定期保养,设置警示标示,安装防护设施

在用起重机械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并作记录;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周边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起重设备声光报警正常,室内起重设备要标有运行通道

12.2

压力容器

12.2.1

规定压力容器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压力容器登记卡》

压力大于0.1MPa且容积大于30L的压力容器,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压力容器登记卡》;设备铭牌上标明为简单压力容器不需办理

12.2.2

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每4年复审一次;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并将定期检验合格证置于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安全阀或压力表等附件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校验或检定

12.2.3

压力容器的存放区域合理,有安全警示标识

大型实验气体罐的存储场所应通风、干燥、防止雨(雪)淋、水浸,避免阳光直射,严禁明火和其它热源;大型实验气体(窒息、可燃类)罐必须放置在室外,周围设置隔离装置、安全警示标识;可燃性性气罐远离火源热源

12.2.4

存储可燃、爆炸性气体的气罐满足防爆要求

容器的电器开关和熔断器都应设置在明显位置,同时应设避雷装置;电气设施是否防爆,避雷装置是否接地

12.2.5

压力容器应有专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使用登记

制定大型气体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维护、保养及安全责任制;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及时填写“使用登记表”;定期检查大型实验气体罐外表涂色、腐蚀、变形、磨损、裂纹,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12.3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2.3.1

取得《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

12.3.2

操作人员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

证书在有效期内

12.3.3

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合格证在有效期内

12.4

加热及制冷装置管理

12.4.1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冰箱满足防爆要求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冰箱为防爆冰箱或经过防爆改造的冰箱,禁止使用无霜型冰箱储存易燃易爆试剂无防爆措施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冰箱门上应注明

12.4.2

冰箱内存放的物品须标识明确,试剂必须可靠密封

标识至少包括:品名、使用人、日期等,并经常清理;试剂瓶螺口拧紧,无开口容器;实验室冰箱中不放置食品

12.4.3

冰箱、烘箱、电阻炉的使用满足使用期间和空间等要求

冰箱不超期服役(一般使用期限控制为10年),如超期使用需经审批;冰箱周围留出足够空间,周围不堆放杂物,影响散热;烘箱、电阻炉不超期服役(一般使用期限控制为12年),如超期使用需经审批;加热设备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不直接放置在木桌、木板等易燃物品上,周围有一定的散热空间,设备边上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气体钢瓶、冰箱、杂物等

12.4.4

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加热设备周边醒目位置张贴有高温警示标识,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张贴有安全操作规程、警示标识;烘箱等加热设备内不准烘烤易燃易爆试剂及易燃物品;不使用塑料筐等易燃容器盛放实验物品在烘箱等加热设备内烘烤;使用完毕,清理物品、切断电源,确认其冷却至安全温度后方能离开;使用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时有人值守(或10-15分钟检查一次),或有实时监控设施;使用中的烘箱、电阻炉要标识使用人姓名

12.4.5

使用明火电炉或者电吹风须有安全防范举措

涉及化学品的实验室不使用明火电炉;如不可替代必须使用,须有安全防范举措,并经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办理许可证;有许可证使用明火电炉的,其使用位置周围无易燃物品,并配备了灭火器、砂桶等灭火设施;不使用明火电炉加热易燃易爆试剂;明火电炉、电吹风、电热枪等用毕,及时拔除电源插头;不能用纸质、木质等材料自制红外灯烘箱

13

实验室建筑物安全、治安安全

13.1

实验室建筑物整体安全

建筑物外无违规悬挂物品;实训室灯管、风扇无摇晃、摆动现象;走廊内安装物无安全隐患,线管无脱落、悬挂现象,线槽无未加盖板现象;门窗、玻璃无损坏、脱落现场;实验室外空调系统承重、空调排水安全;无漏水,墙面脱皮破损等

13.2

治安安全符合要求

无门开无人值守的现场,有执勤记录

附件2

西华大学实验室安全巡查流程图

复查合格

统计报表:巡检情况统计、整改情况统计、巡检计划统计

实验室关联负责人把整改结果上报

实验管理处、学院可以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抽查

发送整改通知到实验室关联负责人

上传数据到后端管理平台

不合格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发布巡检计划(学期计划、定时计划、临时计划)

THE END
1.自查Excel表格模板自查Excel表格模板下载消防安全生产隐患自检自查表excel模板 32324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检查表excel模板 255 学校财务自查表excel表格模板 215 6S管理自查表excel模板 161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拨付使用情况自查表excel模板 391 安全生产自查自纠登记表excel模板 200 学校财务自查表excle模板 ...https://m.tukuppt.com/excelmuban/zicha.html
2.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表[最终版...相似文件换一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15.33 KB0个论坛币 如何用Stata实现...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76702-1-1.html
3.学校食堂老鼠风险日管控参考清单控制效果评估C级标准.docx...学校食堂老鼠风险日管控参考清单见表A.1。学校食堂老鼠风险日管控参考清单项目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防鼠设施1食品处理区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人员、货物进出通道及原辅料仓库设有防鼠板等防鼠设施且完好,防鼠板与插槽、地面的缝隙小于6mm,防鼠板高度不低于60cm。□是□否2所有管、线穿越而产生的孔洞填充牢...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5122150.html
4.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 单位名称(盖章): 日期: 章节条款号 条款内容 检查要点 结果判定 2。5。1 1。查看企业法定代表人或 符合规定 □ 负责人的职责权限文件;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 合理缺项 □ 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2. 查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23/10/79930059_1132087807.shtml
1.麻江县关于开展2024年病媒生物防制(除“四害”)的通告?为进一步降低鼠、蚊、蝇、蟑螂的危害,预防鼠传播疾病及虫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建成区范围内开展统一以灭鼠为重点的“四害”防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防制范围:麻江县城区范围。 ?二、时间安排: ...https://www.majiang.gov.cn/ztzl/rdzt/zzzb/tzgg/202411/t20241122_86122508.html
2.日常消毒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3篇)4月中下旬,及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数次的补充投药工作。组织进行药物到位率、覆盖率的检查,并进一步完善特殊行业、特殊场所的防鼠设施,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及时清理鼠迹。积极开展灭后效果自查和密度监测工作。 3、总结评价阶段: 5月份,各地结合四月份开展的第十六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和统计上报春季的...https://www.77cxw.com/fl/1326453.html
3.消毒消杀方案(15篇)4月上旬,层层开展灭鼠培训和结合爱卫月活动开展环境整治,结合单位卫生检查进一步落实特殊行业的防鼠设施建设,加强卫生宣教,进行药物的发放和灭前密度监测,在1-8日统一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灭鼠投药,投药时间与农村灭鼠一致。 4月中下旬,及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数次的补充投药工作。组织进行药物到位率、覆盖率的检查,并...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109070.html
4.学校食堂专项整治自查报告(通用19篇)中心学校又于11月7日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自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食堂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采取措施 1、健全食堂卫生设施。各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食堂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了食堂卫生设施。目前食堂功能齐全、防蝇、防尘、防鼠等...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101180615_2183829.html
5.会议工作方案大全11篇2、加强对重点单位、一般单位重点部位除“四害”环境防制措施的落实,消除鼠迹、蟑迹,建立健全防鼠、防蝇设施,治理好蚊幼孳生水体,3、加大公共地带灭鼠、灭蝇,公共地段下水道灭蟑螂,河段孳生蚊幼水体的防治消杀和监测力度:确保符合标准规定要求。4、市属有关责任部门要认真落实除“四害”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做好...https://clgc.fabiao.com.cn/haowen/1374.html
6.环境消毒消杀方案9篇(一)灭鼠指标:鼠密度粉迹法≤3%;鼠迹阳性房间指数≤2%,教学楼、办公楼等重点窗口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率≤5%,外环境20xx米的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蟑指标: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有蟑螂卵鞘房间≤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https://www.oh100.com/a/202303/6398549.html
7.灭鼠工作计划(通用13篇)1、准备阶段:10月8日至10月10日。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辖区内鼠密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灭鼠方案,同时完善公共部位、单位内部防鼠设施建设,备足灭鼠毒饵和灭鼠器械。 2、投药阶段;10月11日至10月15日。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专人采取一次性饱和投药方法,连续检查5天,按照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https://www.ruiwen.com/gongzuofangan/707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