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表AQ-C1-2)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并按照表AQ-C1-2的要求进行记录,每张表格只能记录一种危险源。
1.3项目重大危险源识别汇总表(表AQ-C1-3)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内容,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汇总,按照表AQ-C1-3的要求逐项填写,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发布。
1.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表(表AQ-C1-4)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汇总表(表AQ-C1-5)
按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规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与其它必须经过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在表(AQ-C1-5)中进行记录。对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项目部必须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应按照表AQ-C1-4的内容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并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表AQ-C1-4与表AQ-C1-5经项目经理部确认、项目经理部盖章,报项目所在地区(县)建委安全监督机构。
1.5北京市施工现场检查表(表AQ-C1-6)
项目经理部与项目监理每月至少两次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联合检查,检查内容应按照北京市施工现场检查表的要求进行,对安全管理、生活区管理、现场料具管理、环境保护、脚手架、安全防护、施工用电、塔吊与起重吊装、机械安全、消防保卫的十项内容进行评价。对所发现的问题在表中应有记录,并履行整改复查手续。
1.6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对各级管理人员、分包单位负责人、施工作业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均应明确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的安全与健康。
1.7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经理部应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根据施工规模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形成项目正式文件记录。
1.8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各级安全责任。
(有审批、正式下发。)
1.9总分包安全管理协议书
1.10施工组织设计、各类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与冬雨季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对冬季、雨季的特殊施工季节,应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须履行相应的审核、审批手续。
1.11安全技术交底汇总表(表AQ-C1-17)
工程项目应将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按照作业内容汇总,并按照要求填写表AQ-C1-17,以备查验。
1.12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表(表AQ-C1-18)
对新入场、转场及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同
1.13安全资金投入记录
应在工程开工前制定安全资金投入计划,并以月度为单位对项目安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1.14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登记表(表AQ-C1-19)
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工程,应按照表AQ-C1-19的要求进行记载。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应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加以分析,明确事故责任。
1.15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表AQ-C1-20)
电工、焊(割)工、架子工、起重机械作业(包括司机、信号指挥等)、场内机动车驾驶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项目经理部应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核对资格证原件后在复印件上盖章并由项目部存档,并将情况汇总填入表AQ-C1-20,报项目监理复核批准。
1.16地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验收记录(表AQ-C1-21)
1.17安全防护用品合格证及检测资料
说明:电气产品还有“三C认证”的要求,应具备相应的资料。
1.1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项目经理部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与物资。定期组织演练,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1.19安全标识
对施工现场各类安全标识的采购、发放、使用情况应进行登记,绘制施工现场安全标识布置平面图,有效控制安全标识的使用。
1.20违章处理记录
对施工现场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建立违章处理记录台帐。
1.21北京市施工现场检查表(表AQ-C1-7)
2、生活区管理资料
2.1现场、生活区卫生设施布置图
绘制施工现场、生活区的设施布置平面图,明确各个区域、设施的卫生责任人。
2.2办公室、生活区、食堂等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对办公区、生活区、食堂等各类场所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
2.3应急药品、器材的登记及使用记录
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并对药品、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2.4项目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必须建立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能有效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