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人类第一次发现猫瘟热病毒后。
至今人们没有找到一种,对猫瘟热有特效的药物。虽然不乏被治愈的猫咪个例,但动物医学界尚未形成“成功且可复制”的治疗方法。
但铲屎官不要紧张,猫瘟热虽然难治,却属于“预防为主的猫病”,只要猫主人做好预防,很多猫一生都不会与猫瘟热病毒产生交集。
猫瘟热病毒对成年猫影响较小
猫瘟热病毒的大小仅为20纳米。
这种病毒的学术称呼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简称猫瘟热病毒。在1930年,科学家哈蒙发现了这种病毒。
它其实并不是只会让猫得病的病毒,在自然界中虎等猫科动物,也会被这种病毒影响。
猫瘟热,又被称为“幼猫杀手”。对幼猫而言,这种病毒近似无解。
当猫成长到1岁以后,就算被这种病毒感染,也往往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对于1岁以下幼猫,尤其是2~5个月的幼猫而言,这种病毒不仅容易感染,而且容易因之殒命。
幼猫需要额外进行预防
有的猫主人,看到自己家幼猫出现一些“相似”症状,便很紧张,认为自己的猫被猫瘟热病毒感染。
其实并非如此,猫瘟热病毒必须经过详细的医学检查,才可以确诊。
就算是经验老道的兽医,也不可能仅凭借一些病状,进行断言。
这是常用的猫瘟热病毒检测报告
猫瘟热病毒的学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顾名思义,与白细胞有关。
当疑似患病猫被送到动物医院后,检测猫体内白细胞数量,是必备的环节。
在血检过程中,猫的白细胞数量降至每立方毫米4000单位以下,则患病几率较大。如果检查的结果,白细胞数降到了2000单位以下,那么这只猫可能病愈后也会有后遗症。
猫瘟热病毒检测的重要环节是血检
猫瘟热病毒,在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猫身上,表现往往不同。
在动物医学界,科学家将猫瘟热病毒分为了四种:
最为危险的便是“最急性”和“急性”。一般出现在幼猫身上。如果幼猫的猫瘟热病症属于最急性,那么会有以下现象:
1.幼猫出现不适,且在24小时内迅速死亡。
2.幼猫可能有痉挛、呕吐情况,也可能会虚弱无力,但这些病症会迅速恶化,最终幼猫死去。
3.2个月~5个月大的幼猫,一旦罹患猫瘟热病毒,一般是这种情况。
幼猫对猫瘟热抵抗力较弱
正因为这样的状况,猫瘟热病毒会被称作“幼猫杀手”。对猫而言,这种病“来的突然,死的迅速”。一般主人刚刚意识到猫似乎不舒服,很快猫已经死了。
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可治愈。
动物医学界有过3个月大幼猫被及时发现,从而治愈的案例。所以,还需要主人多家留意幼猫的健康状况,出现不适,立刻前往动物医院检查。
检查出是猫瘟热后,猫咪一般需要输液
亚急性猫瘟热,也是猫主人最应该留意的。
因为这种猫咪病症,依如今的动物医学水平,是可以治愈的。
猫罹患亚急性猫瘟热的表现有:
1.体温超过40度,且在72小时内反复发烧。
2.猫持续呕吐,呕吐物中出现换黄色绿色黏液。
3.猫排泄时有出血现象。
4.猫无力将头抬起,明显的垂头情况。
一些猫会出现明显无力的情况
一般,当猫的年纪已经超过6个月时,猫瘟热对它们的威力便会降低。而6个月开始,猫跟容易罹患亚急性猫瘟热。(还有一种隐形猫瘟热,成年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出现亚急性猫瘟热的情况时,猫主人不要慌张,猫瘟热的“绝症”主要是说,对5个月以下幼猫的巨大危险,以及人类目前没有特效药。
这并不意味着,对6个月以上的猫,无法治疗。
6个月其实是猫的一个分水岭
预防是猫瘟热最有效的“良药”。
如果不想让自己家猫罹患猫瘟热,尤其想保护幼猫,那么预防便是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家发现,罹患猫瘟热的幼猫,65%以上会多只共用猫砂盆。
猫砂盆的卫生度,对幼猫而言,比较重要。
猫瘟热病毒的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
如果家中有一只幼猫感染的猫瘟热病毒,它的粪便可以传染给别的幼猫。
1.猫砂盆不要共用,且至少每12小时清理一次:猫砂盆最佳的清理周期应当是4小时便观察看看是否需要清理。
2.为了避免猫瘟热病毒,幼猫尤其应该注意饮水的卫生度:一些幼猫因为饮水问题,而罹患病毒。幼猫的饮水需要经常更换,至少10小时应该彻底换一次水。
4.幼猫需要注意保暖,猫瘟热常常伴随着凉的幼猫:这是因为着凉、感冒后的幼猫整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称为猫瘟热病毒的目标。
不要让多只猫共用猫砂盆
目前人类对猫瘟热病毒,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因为猫瘟热病毒会让猫处于容易脱水的情况。所以一般都会用输液来治疗猫。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注重维生素B和C的补充。
由于猫瘟热可能导致一些猫内脏出血,所以罹患了猫瘟热的猫,不能经常抱着或者抚摸猫的腹部。
一些猫,有可能因为猫瘟热而损伤小脑。这会导致猫终生遇到生存的困难,猫主人要尽可能不舍弃这样的猫,好好照顾它。
健康而可爱的猫源自铲屎官更加细心的养育
也有动物医学界的观点认为,猫瘟热主要是免疫力差的猫会得。
一些动物学者认为,需要从幼猫平日的饮食着手。
提高食物质量,并且让幼猫每天至少拥有2小时晒太阳的机会,可以有效提高幼猫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