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水下机器人,臻迪:“跨界创新”成就的AI独角兽推荐

下一波将是“软硬结合”之浪,是真正的实力比拼。

文|杨洁编辑|黑智

上可九天揽月,下至五洋捉鳖。天空和海洋,代表了人们探索欲的两大极致。而一家AI机器人公司,正将“上天下海”的两大能力赋予人类。

臻迪(PowerVision)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研发天空和水下机器人产品能力的公司之一。2016年5月,臻迪集团旗下臻迪科技正式挂牌新三板。2018年,臻迪的整体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在i黑马联合黑智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准)独角兽”榜单中,臻迪科技也位列“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TOP20”之中。

从2017年开始,根据市场需求,臻迪将目光投向了“水下”这片仍待开发的区域,先后发布了PowerRay小海鳐、PowerDolphin小海豚和PowerSeeker寻鱼器等水下机器人产品,选择鱼、水上运动作为当前主要应用场景切入。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0%的面积,但人类对它的了解,仍然还在起步阶段。在中国,绵延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为水下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也让海洋开发力度再次得到加强。从海洋测绘、海洋保护、养殖渔业,到水上运动和旅游业,或许,一片新的“蓝海”市场,就隐藏在其中。“仅全球钓鱼爱好者人群数量有10亿,即使只有1/10的人使用,这也是一片足够庞大的市场。”臻迪科技创始人、CEO郑卫锋对i黑马&黑智说。更遑论,对于这方面具备偏好的人群,在工具的购买力上,拥有极强的能力。

“臻迪不是转型。”郑卫锋说,“无人机我们一定还会长期做下去。”在他看来,无人机并非是市场不够大,而是多数公司,在进入这块领域内,才猛然发觉,自己跨入了一片危险的“深水区”——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早期的创业者们,需要具备全产业链的研发能力。“太多的公司没有预料到,要做这么多复杂的事,整合这么多能力。”郑卫锋感慨。

臻迪的特点,郑卫锋的总结,就是“跨界”。在他眼中,无人机也意味着“飞行机器人”,横跨了设计、图传、相机、计算机视觉、导航等不同种类的能力;水下机器人,也是在公司已有的技术平台上,继续对船体设计、水下声呐、摄像等能力的积累和扩展。而无论天上,还是水下,臻迪产品的立足点是“找准用户的痛点”,通过跨界思维,扩展工具能力,去解决用户需求。

一家AI独角兽公司的形成,不仅在于早期对市场的把握、技术的积累,还要面向未来,形成自我的定位和规划。

“人工智能将是影响人类未来30年内的浪潮。”郑卫锋说。人工智能正在迅速下沉到每一个产业落地应用。而对于臻迪而言,在AI新的浪潮热度来临之前,公司的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在路径规划、内置算法等层面,都已经和AI技术紧密结合。

“臻迪不是一家无人机公司。”正如郑卫锋一直对外界所强调的,“我们是一家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公司。”

以下为臻迪科技创始人、CEO郑卫锋口述,i黑马&黑智编辑整理:

不是无人机少了,而是无人机公司死的多了

我现在也经常在思考两件事: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做什么。

在最初创业时,谁都有梦想。但在刚开始的一两年,对公司而言,重要的就三个字:活下去。而当团队不断扩大,我们还是必须要思考“初心”所在:我要做什么事。

最初我们想的是,去创造一项改变世界的业务。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改变?正如《未来简史》所写到的,人类通过发明无数的工具,来改变现实。能发明新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无论是做无人机,还是水下机器人,我们的本质问题是基于用户的需求。人类在改变自己时,想把自己的能力做怎样的延伸?无非是要么上天,要么下海。我最初就认为,无人机这个品类,是一定能够成功的。所谓无人机,其实它就是“飞行机器人”,看你怎么定义它。它是个飞行平台,你在上边加载了什么,它就能承载什么功能。

无人机的功能垂直到一个品类,比如拍摄,这个品类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因为它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航拍这件事,除非坐飞机上去拍,否则除了应用无人机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但前者成本太高。之前有很多报告也分析过这个市场,但在我看来,不需要看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用户需求。数码相机你不可能出门随身带,但现在,用手机随手拍照已经是大众形成的习惯。作为相机,它是一个记忆类视觉工具,辅助我们留下瞬间影像。但是在航拍这个功能上,它无法实现,这就是航拍无人机这个品类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需求不够高频,但实际上我们类比下,家庭中的微单、单反也不是常用工具,但摄影爱好者要有它,它是延展了人类能力的工具。微单、单反之前全球一年也有几亿部的产量,现在降低了,但是也有几千万部。在未来,我们可以展望,具备经济能力的家庭,也都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无人机的需求量比起现在来,还可以再上涨十倍,这并不是个悬念。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使用无人机的用户数量在增加。我们感受到的无人机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无人机公司“死”的多了。这是自然规律。就比如从1880-1940年,世界上诞生了数千家汽车公司,最后只形成了十大车厂,是一样的。当市场格局已经建立,除非有新的机会和技术产生,才会有新的洗牌机会。比如汽车业的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

我们也在延展水下的能力。“游山玩水”,我们旅游的时候,对水下是有着探索的渴求的。但是水下,又是我们探索最少的领域。民用潜艇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成本也太高;潜水是需要拿到潜水证,并且要求深度限制的。这时,自然就有诞生新品牌的机会。这个市场有多大?理论上,喜欢“玩水”的人有多少,市场就有多大,只是它的普及还需要过程。水下无人机的未来,承载几家一两千亿量级的公司,还是承载得起的。

而我们做产品的立足点,就是用户的“痛点”。只要需求足够“痛”,技术能够扩展,足以解决这个需求,我们就会去做。很多人问过我,臻迪从无人机到水下,是不是要转型?我的回答是,不是的,无人机我们一定还会做下去。这个品类不可能一家独大,只要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用户满足,它就有市场。我们会长期做下去,直到找到新的需求。

“跨界”之难

无论是“水下”还是“天上”,对于我们而言,产品方面的挑战还是很多。而做它们,难就难在“跨界”太多。

做水下机器人,要面对不同的水域环境,技术挑战更为突出。水下机器人内部有众多电子元器件,要解决设备的密封性问题;要解决设备在水下的平衡能力;此外,在水下对摄像头、无线通讯等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下折射率和陆上不一样,防水要求不同,相机要重新设计;水下有压强,有盐碱性对器件的腐蚀……

然而,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在产业早期,做一个品类需要跨越很多的技术平台,比如要做相机、做图传,我们也要做路径规划,做视觉,用超声波雷达、双目摄像头……但是在量没有做起来的时候,很难找到成熟的供应商。就像最早期的PC厂商,从显示器、硬盘到CPU,都要自己做。任何产业,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封闭的,而非开放的。

而臻迪的特点,就是在找准用户痛点的基础上,进行“跨界”创新。从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到水下机器人,两个“跨界”结合,让臻迪成为独一无二的具备无人机和水下产品能力的公司。

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无人机很多公司没有做成功?我的回答是,也许很多公司在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做的,是这么复杂的事。这不但要有综合能力,还要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就像踢世界杯,一个球队,把最好的球员集中在一起,不经过训练和配合,也是踢不赢的。业内有句话说“硬件三代出贵族”,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一直对外强调说,臻迪不是无人机公司,而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公司。

我们这波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我们的前面没有参考对象可以借鉴;上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在欠发达地区成长,再走到发达国家,而到了这一代技术创业公司,情况是反过来的,欧美这些成熟市场是我们的主流市场,一上来就面对最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

“BC并行”是长期能力

很多人觉得做toB难,但是我觉得,做toC市场其实难多了。我们做过B端,也做过C端。做B端时,团队有总体设计能力,可以走定制,产品的定价可以提高,出货量也不大,我们需要看的是这个产业是否够大,如何进入。而做C端,要保证出货量,价格要让普通消费者能够承担,而且为了保证性能和价格,很难走定制,你得具备全产业链的研发能力才行。而对于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在技术层面上,也不是说做B端的,就一定能够做C端。

水下的坑太多了。做多年的硬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需要我们一个个去趟过这些坑。

用户市场亟待教育,也是个大问题。用户是不了解产业的情况的,他们的直观感受是,产品哪里还有bug,还有问题,而没有想到,当众多技术跨界整合到一起,产品需要迭代好几次之后,才能达到相对的完美。因此,多数产品最早都是从极客以及解决特别刚需的群体需求入手,或者从toB市场切入,慢慢再向C端市场普及。臻迪的水下机器人,选择了从钓鱼和水上运动的人群入手,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的战略是BtoC,再toB。当你从B端市场做到C端,随着公司结构和团队的变化,要一直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其实是很难的。这时,需要再向B端更大的服务能力进化。toC是帮助我们把产品做到全球化;再toB,是要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自己的防御能力。“BC并行”是我们长期的能力。

AI落地应用的三大品类

人工智能是将影响整个人类未来30年的浪潮。所有企业,都将务必面对和应用它。之前创业公司形容自己时会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或者移动互联网公司,而之后将发生改变,新技术将带来颠覆所有产业的革命。

真正的人工智能,在我看来,下一步将是“梳型”战略。接下来,它将深扎入每个垂直的产业应用中。当技术没有成熟时,它必须深扎入应用里,把识别场景和应用场景缩小到一个足够小的范围里,它的识别度和可用性才能提高。

在我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在三个品类上将大有可为。

1、图像识别。安防领域将是这个品类中最重要的应用落地。

2、语音识别。在这个领域内,目前落地最成功的产品是亚马逊的echo。亚马逊的Alexa的成功,源于亚马逊的用户数据系统,它根据用户的偏好数据,将语音识别范围缩小到足够简洁的场景。

3、路径规划和避障。自动驾驶和自主导航,是汽车和物流机器人都在做的事情。这个品类要做到完全无人化,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但是未来一定会实现。

AI是重要的技术创新,它会应用到任何一个行业。由于基因不同,这将是不属于上一波互联网公司的新的机会。下一波将是“软硬结合”之浪,是真正的实力比拼,要加强在技术底层上的构建,才能跑得动。

THE END
1.羊城晚报美团在深圳开展无人机首条高校航线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沈钊 谈到即时零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是这样看的:“即时零售因应急消费而起,终因即时满足而持续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即时零售这一业态增长迅猛,“万物皆可外卖”的心智愈发深入人心,即时零售的便捷和本地化,正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3-12/27/content_831_621992.htm
2.臻迪集团旗下商用无人机公司2016年6月22日,臻迪集团(PowerVision)旗下的商用无人机公司—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臻迪科技 证券代码:837335)正式举行新三板上市挂牌仪式。臻迪集团下辖两大业务板块,一是专注商用无人机产品及应用的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是面向全球的消费级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北京臻迪机器人有限公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3/23/6063752_570261608.shtml
1.超微型无人机行业深度研究:中国占有全球约84%的市场份额超微型无人机,作为一种小型、轻便且低成本的无人机系统,其重量通常不超过1公斤,长度不超过25厘米。这类无人机凭借其小巧的体积和灵活的操控性,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但不限于拍摄照片或视频、安全巡逻、搜索救援、军事侦察等。其隐蔽性和易操作性使得超微型无人机成为执行特定任务的理想选择...https://www.qyresearch.com.cn/news/18439/in-depth-research-on-the-ultra-micro-unmanned-aerial-vehicle-industry
2.民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都有哪些远程医疗:无人机可以搭载医疗设备,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 11. 科学研究 气象观测:无人机用于气象观测,收集高空大气数据,支持气象预报。 生态研究:无人机用于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12. 教育与培训 无人机培训:无人机培训学校提供无人机驾驶、维修、编程等培训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https://www.xjmhhk.com/hangye/221.html
3.人工智能物流无人机产业深度调研报告:2024年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达 亿元(人民币),全球人工智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达 亿元,据贝哲斯咨询预测,到2029年,全球人工智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亿元。本报告还对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物流无人机市场现状、产业链概况、各地区发展概况与优劣势、和主要企业营销模式与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https://pre.gelonghui.com/p/1361081
4.无人机与低空经济:开启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无人机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技术之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革命的重要力量。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农业植保到物流配送,从城市监测到紧急救援,无人机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无人机的多行业应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520289/article/details/143950568
5.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不追风口做农业植保无人机不是为了赚钱腾讯科技:各行各业都在谈人工智能,也有人打算无人机送货,这两块大疆什么考虑? 罗镇华:人工智能现在很热。大疆在计算机视觉上投入比较多,已经应用到产品上去了。像自动避障,这是属于人工智能,自动跟随也是人工智能。未来,我想怎么样深化这几个核心技术,集成到消费者体验的产品中,这是我们的一个课题。 http://www.3snews.net/domestic/244000049775.html
6.特斯拉与无人机上的双目摄像头,如今扫地机器人也有了提起“双目摄像头”这个名词,相信很多不了解科技产品的人都会感到陌生,属于单看后半部分认识,全部加起来就不认识了。不过说到“双目摄像头”的应用,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如今很火的无人驾驶以及无人机的避障技术上,都出现了它的影子。 很多人会问,手机上也有多摄像头,它们和双目摄像头有什么区别吗?首先,双目摄...https://www.tmtpost.com/4399053.html
7.速卖通最畅销的十大品类是什么?具体介绍速卖通最畅销的十大品类是什么?具体介绍 研磨咖啡机无疑是这次热卖中的王炸产品,377倍的增长成为了夏季推广的“爆款之王”,是值得速卖通卖家去借鉴的。 速卖通上开店的卖家是非常多的,有着不少的卖家选择注册开店,而平台上的产品类目也是各种各样,想要运营好店铺的话,卖家需要先了解清楚速卖通最畅销的十大品类具体有...https://m.xeeger.com/article/16658
8.重磅发布2022年欧洲3C消费电子品类报告1、无人机 无人机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品类。2015年起销售收入直线上升,到2019年达到6.14亿欧元的峰值。近期虽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着强劲的涨势。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预计将以约5-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无人机的商业用途也将持续拓宽,比如道路交通侦查、外卖配送等等。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33577
9.无人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关注:能在哪里飞对此,无人机安全管理资深人士张磊认为,实名销售是实名登记的有效补充,可以在销售过程中提高销售者和购买者的安全责任感,并且实现有效追溯,向政府机关报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并不会增加行政成本。 关注4 未成年人操控无人机 有什么新的规定? 那么多的无人机在天上飞,必须保障飞行安全和必要的监管。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1/id/3186467.shtml
10.更新大疆首款小飞机曝光,9月27日正式发布?爱范儿在微型无人机这个新品类上,大疆的设计语言或许会出现 360°的转变,值得期待。 摄像头是什么构造? 或许是因为自家机械云台性能优异,所以 Mavic 可能会沿用机械云台配合 4K 摄像头进行航拍,而非微型无人机惯用的电子云台。 爱范儿(微信号:ifanr)此前曾测评了零度智控 DOBBY 无人机,也短暂试飞了深圳零度的 Xplorer...https://www.ifanr.com/712429
11.AppStore上的“内啥内啥致力于寻找最受欢迎的新奇好玩数码产品,让每位小伙伴都能以超低的价格租到自己心仪并有趣 的设备。 【最强装备库】 内啥装备库汇聚新款无人机、品类齐全的摄影器材、电脑、VR/AR、智能酷玩、乐高系列等众多好玩炫 酷的装备,全世界最新、最酷的尖货在这里都可以租到,无需购买,几十块钱玩到新奇有趣黑科技...https://apps.apple.com/cn/app/nei-sha/id1165223469
12.无人机按飞行平台构型分类可分为:()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等。【多选题】下列哪些图标属于网络社交平台? A. B. C.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领域,包括()等。 A. 传输网 B. 配电和用电侧通信网 C. 一体化信息平台 D. 网络安全防护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的特点有()。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0d37fd365b254801a4ae57c82ffd9d11.html?fm=bd31412a7142ffe06f431bd13ebbcf101f
13.探索适配保障方案保险业助力低空经济“高飞”基于保险的大数法则,险企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更有利于进行产品定价、理赔定责定损等。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在无人机品类更新加速的当下,保险公司可加强与无人机主机厂和生产厂商的合作沟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产品创新。此外,保险机构还需要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创新,以覆盖低空经济下日益涌现的风险场景。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05/t20240508_2398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