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业务,作为我国高科技产品“走出去”的重要代表,公司无人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了多款无人机产品,军民结合的核心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目前的无人机,在国内外中小型无人机系统研制生产中均为首次实现,技术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合理的价格、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和资深的行业专家团队,公司立志成为我国行业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无人机行业知名品牌。
本项目共设计三条生产线,一期投资1亿元。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产业背景
2.1.2政策背景
1、《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无人机产业化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文件提出要大力推动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文件指出:“要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这为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指引。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支撑无人机发展
(1)提出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2)提出加快航空科研试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结构强度、飞行控制、电磁兼容、环境试验等计量测试和验证条件投入,加强试飞条件建设。
(3)提出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掌握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术。
(4)提出大力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标准化、低成本的航空设备和系统,实现适航取证。
3、江苏省要求加强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大无人机市场
2018年11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江苏省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强调:要着力加强无人机在智能制造、安全生产、抢险救灾、搜索营救、农林植保、电力巡检、交通监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培育做大市场。
《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无人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研制攻关,重点依托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聚焦民用无人机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传感器等关键领域,着力攻关实时精准定位、动态场景感知与避让、面向复杂环境的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核心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人机交互,提高人机系统智能融合和集群自适应学习能力;推动小型化通用化载荷设备、高集成度专用芯片、长航时大载重/混合布局无人机研制。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社会效益
3.1行业分类及监管体制概述
3.1.1行业分类概述
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应归类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63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3.1.2管理体制
1、中国民用无人机管理体制
我国民用无人机管理涉及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适航管理、运行管理、空中飞行管理、驾驶员资质管理、使用管理、频率管理等在内的民用无人机监管制度,制定和发布了一些规范民用无人机的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中国军用无人机管理体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军用无人机研发体系日渐成形,军用无人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已基本建立。随着无人机逐步成为全球热点领域,各军工集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纷纷进入无人机领域,开始探索中低端无人机产品及其应用,已初步形成以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为主体,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积极参与的无人机研发体系。
3.2无人机行业介绍及本项目定位
3.2.1无人机的概念、分类及产业链情况
1、无人机的概念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AerialVehicle),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无人机价值在于形成空中平台,结合其他部件扩展应用,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且其适用领域还在迅速拓展。
2、无人机的分类
无人机根据不同场景、平台、应用方式,可以进行不同分类,例如:应用场景、飞行平台、控制方式、视距、重量尺度、任务高度、活动半径等。无人机根据用途可分为军用、工业级、消费级三大类,其中军用无人机可分为靶机、侦查机、攻击机、战斗机等类别。消费级无人机主要用于航拍、娱乐等方面,专业级无人机是应用于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安防等行业的无人机。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机身复合材料及基础构件制造,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及总体设计与集成。军用无人机用户主要为军方及军贸代理商,主要受我国军费安排、国际安全形势、装备采购计划的影响。
3.2.2当前无人机行业的市场规模
根据美国蒂尔集团2015年的市场研究报告预测,全球无人机未来十年内总产值将超过900亿美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占72%,消费级无人机占23%,专业级无人机占5%。
2018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达257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123亿元,民用无人机约134亿元。
3.2.3项目定位
3.3军用无人机高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1、无人机优势凸显,未来战争不可或缺
无人作战飞机具有人员零伤亡、作战性能优越、成本低等显著特点,无人机与有人机相比具有使用经济性好、设计性较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受到各军事大国的青睐,促使其大力开展无人机技术和作战研究。
2、多样化任务需求牵引无人机研发持续升温
3、军用无人机已经开始从传统的传感器平台向作战平台转变
3.4国内外军用无人机行业情况
3.4.1军事无人机发展历程及分类
1、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
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无人机不断突破其功用、完善其谱系,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2、现代军用无人机的结构和分类
军用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携带任务载荷的执行军事任务的飞行器。一般都由飞机平台系统、有效载荷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3.4.2国内外军用无人机行业发展情况
1、美军遥遥领先,引领全球发展方向
2、我军后起发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的整机研制生产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军工集团下属单位、高校及民营企业。在无人机研制生产领域出现比较明显的传统军工单位与民营资本互相融合的趋势。
3、我国无人机加速发展,高端型号不断涌现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加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传统的军工集团和军工院校纷纷发力,成功研制出了“翼龙”系列、“彩虹”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和“长鹰”系列大型多功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同时新型号不断涌现。
4、国内参与无人机研制的生产单位数量快速增长
3.4.3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痛点
3.5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情况分析
3.5.1国防支出仍不断攀升,中国军用无人机内需旺盛
近6年来,我国国防支出预算复合增长率达12%,未来国防支出仍不断攀升,作为军工信息化装备代表的军用无人机必将成为国家投资重点。
3.5.2地区局势紧张促进无人机出口,外贸市场美以中三足鼎立
尽管我国军用无人机研制起步晚于美国,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5.3内需和出口协同,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空间广阔
在信息化战争的形势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大幅提升,加上不断扩大的安全问题、领土争端,国内外军用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大。到2023年,中国军用无人机整体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