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跨越式的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应用需求的速增,实用型低空无人机操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国AOPA启动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培训,这意味着无人机飞手也有了合法认证渠道。但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无人机空中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黑飞”已成安全隐患
“近两年,无人机民用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所首席驾驶员孙毅介绍说,随着处理器和传感器性能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民用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门槛大幅降低,很多拥有出众性能的民用无人机也不过万元。
性价比的提升使无人机的身影不再局限于军用领域,在农业生产、航空测绘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三年来,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大量进入市场,成为爱好者手中的“高端玩具”。
有研究显示,过去五年全世界无人机需求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十年,随着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约为85.6亿元,无人机市场有着巨大潜力以待挖掘。
此外,无人机飞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美国白宫、德国竞选现场,无人机都留下了不光彩的“案底”。今年4月,我国三名被告因非法操纵无人机飞行锒铛入狱。很多人担忧,民用无人机已经成为被“玩坏”的玩具,“黑飞”成为威胁公众安全的隐患之一。
2014年4月,中国AOPA启动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培训,这意味着无人机飞手也有了合法认证渠道。“就像开汽车需要驾驶证、开有人驾驶飞机需要飞行执照一样,无人机飞手与地面站操作人员也需要这一合法化认证程序。”孙毅说。
目前考核通过率在七成左右
无人机培训的严密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按平台类型来分,无人机驾照可分为固定翼、直升机和多轴飞行器三类,针对这三类无人机都有专门的培训,最终获得的驾驶员资格也不一样;同一类型无人机又按照空机起飞重量,分为大型、小型、轻型、微型四级。
此外,培训还分为驾驶员与机长两个级别。其中驾驶员飞行培训不少于44小时,机长培训不少于56小时。“机长需要负责无人机运行的安全,还需要拥有无人机起降操作和地面站操作的双重技能,因此需要在考核中有更好表现。”
最终获得无人机驾驶证还需通过AOPA的考核。孙毅介绍说,考核分为笔试、口试和实践考试三个环节。为了保证驾驶员的训练质量,并非所有参加培训人员都能通过考核。“目前考核的通过率在七成左右。”
规范无人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11月,我国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迈出了无人机飞行规范管理的第一步。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无人机空中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人机飞行规范管理需要对驾驶员、无人机两者都进行管理。”孙毅说,目前的驾驶员培训考核只是针对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多带来的结果是产品标准各不相同,针对无人机的标准化管理正在逐步研究与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