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有读者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对上述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①正确,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②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③错误,未经他人许可,公民不得擅自自行行使权力
④错误,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列做法最贴近“看得见的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法律内涵要求的是
A.纪检监察部门开通网站并接受网络举报
B.地方政府在互联网上征求城市规划意见
C.人民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布法庭裁判文书
D.交警配备执法记录仪时记录执法过程
3.下列条款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某饭店店堂告知:“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丢失概不负责”
B.某干洗店申明:衣物丢失,只赔负洗衣费二倍的价钱
C.淘宝网某服饰店表示:本店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
D.某商场厕所门口获救牌“地滑小心摔倒,否则概不负责任
4.小李于2013年10月2日与某软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份,双方约定如下:合同期限为3年,试用期9个月,试用期工资为3000元人民币(转正后4000),小李于2013年11月2日到公司上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李与公司之间于2013年11月2日正式建立劳动关系
B.小李与公司试用期期限和工资的约定不合法
C.在试用期小李可以随时解除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
D.公司在合同期间无权单方面对小李的工作岗位作出调整
5.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B.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
C.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
D.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的自由,但是自由的行使是有条件的,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必须在法律的范围之内。故本题答案为D。
4.【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2013年11月2日是用工之日,A说法正确;《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小李试用期九个月违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小李试用期工资不到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B说法正确;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C说法错误;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随时可以解除;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工作岗位属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应当协商一致才能变更。D说法正确。
5.【答案】D。解析: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据此,只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才有权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故本题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