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商行业随之发展迅速,如今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不同类型和定位的电商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每个电商平台的页面设计上也有很大差异
排行榜类产品,如电商中的畅销榜,大家一定很熟悉。打开京东app,能看到排行榜占据首屏显眼的位置;打开手机天猫,排行榜占据首页的2个楼层;可是打开手机淘宝,在首页却看不到任何排行榜,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淘宝、京东、天猫首页)
电商行业内的朋友可能要反驳,手机淘宝内的【有好货-推荐大赏】模块,其实就是排行榜;这话没错,不过这个模块在手淘首页没有入口,甚至在有好货频道内都没有明显入口。进入这个模块,只能搜索、或者通过商详页的标签进入,入口之深想必产品存在感和流量都很低。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拼多多的首页也没有排行榜的入口。不过,拼多多的商详页上榜商品数量非常之多,远高于淘宝的推荐大赏。
排行榜在消费决策类产品中转化效率最高(相比图文、视频、直播),它用官方标准化的规则和权威的数据呈现榜单排名,人工干预较少,引导用户高效转化,具有明显的为头部商品倒流的效果。
用户关心排行榜是否能够帮助自己做消费决策,通常排行榜会有售前导购和售中强化消费决策两种作用。
场景1:小明想约心爱的女孩共享晚餐,不知道哪家餐厅适合情侣约会,所以打开大众点评,查看附近环境优雅的餐厅排行榜,通过排行榜选择餐厅;这是典型的售前场景,排行榜可以引导用户快速找到优质餐厅。
场景2:小明想买一个乳胶枕头,在某购物app搜索查看商品详情时,发现自己意向的商品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前,所以做出决定马上下单;这是典型的售中场景,排行榜可以强化用户的购买意愿。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这件商品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后,一些极度理性的用户会随着排行榜选择靠前的其它商品。
越是头部的商家,越喜欢排行榜,越希望中心化的流量分发,而特色不足的小商家对排行榜往往望尘莫及。
先看商品与服务,区分B2C和C2C。
C2C电商如淘宝、拼多多,它们的商品数量多,同质化较强,同一商品往往有多家店铺售卖,且商家的服务能力较弱。如果要做排行榜,商品和服务的区分度差别不大,榜单的公信力容易受到质疑。
再看平台属性,考量供需匹配平衡。
对于B2C电商,商品的供应量受平台调节而接近于买家需求量,平台关心的是需求的满足率,快速成交,获得GMV;排行榜无疑能够满足这一需要;
排行榜过于集中于头部商家的特点与平台希望的多方长尾交易相悖,所以排行榜并非C2C电商平台的首选。而个性化推荐因为能够促成长尾品分发的特点而受到重视。
(淘宝首页有好货入口、有好货、有好货-推荐大赏)
作为国民级应用,那些品牌商品自然不愁销量,有好货挖掘的就是那些有品质的小众商品,并且对商品30天内的销量提出限制,拒绝那些家喻户晓的品牌。
结合商品品质和用户推荐,为优质长尾品进行分发;【有好货-推荐大赏】就是其中的一个模块,将优质长尾品根据用户推荐数据进行排名。
(淘宝有好货对店铺和商品的选择标准)
电商中最常见的是畅销榜和折扣榜,除此之外,还有好评榜、热搜榜、达人推荐榜等等。在B2C电商中,京东的榜单类型最丰富,有金榜(官方的综合排行榜),还有热卖榜、折扣榜、趋势榜、好物榜(达人推荐榜),店铺热榜;天猫的榜单较少,严选增加了新品榜和好评榜;因为达人推荐榜有强烈的人为影响因素,与其它通过规则自动化生产的榜单可以略微区分。
此外,随去年手淘改版,搜索的热搜榜已经成了各大平台的标配。
入口位置服务于C端场景,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场景。通常排行榜有首页、单品页两个主要入口,对应有售前导购和售中强化消费决策两种场景;除此之外,搜索页的搜索热榜、在为你推荐、搜索结果页中也会穿插展示排行榜/榜单,在搜索结果页的商品中展示榜单标签。
作为最有力的消费决策/导购工具,排行榜的转化效率高于图文、视频、直播等,所以在各种导购转化场景,都可以考虑把排行榜作为兜底方案。
(商品详情页排行榜入口:淘宝、京东、大众点评)
涉及两个页面,榜单聚合页,目的是帮用户找到感兴趣的细分榜单;榜单详情页,帮用户快速了解感兴趣的品。
榜单聚合页:常见有中心化展示和个性化展示两种类型,大众点评是中心化展示的代表,聚合页直接展示榜单详情,京东是个性化展示的代表,聚合页展示不同的榜单列表,每个榜单展示3个品。
(京东、拼多多、大众点评的排行榜聚合页)
个性化展示:以京东为代表,电商因为服务没有地理位置属性,更适合采用个性化分发,通过算法,帮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细分榜单,命中用户的需求。个性化的展示同时,用户可通过分类去筛选感兴趣的榜单。有意思的是,天猫没有榜单聚合页,首页楼层个性化分发细分榜单,点击后后直接进入对应的榜单详情页,在推荐不够精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聚合页,榜单就失去了导购价值。
网易严选和当当网是仅有的两个电商的中心化展示案例,资料显示严选的spu数量在6000左右,有限的商品数量中直接呈现爆款倒是能够令人理解,因为top商品占据了大部分销售额。而对于图书电商,这样的设计可讨论之处很多。
(网易严选、当当网排行榜聚合页)
榜单详情页:有些榜单在详情页会展示上榜商品的店铺信息,点击后可直达店铺;上榜商品的数量限制没有统一标准、根据业务情况显示不同数量的品,尾部的品能获得的流量很有限;详情页底部更多榜单的推荐,为其它榜单倒流。
生成一个具体的排行榜/榜单,我们需要定义榜单、确定数据范围、制定排序规则;定义榜单,可以用榜单维度、商品属性、榜单类型去组合,公式如下图。
本地生活服务类产品往往会强调榜单维度中的地域属性,如大众点评常见的【朝阳区东北菜好评榜】,包含的维度有,榜单维度的区域、商品属性的分类、榜单类型的好评榜。对于电商增更多的突出商品属性,比如京东的【千元手机热卖榜】,包含的维度有,商品属性的价格、分类,榜单类型的热卖榜。
定义榜单之后,确定排行榜的数据范围更加考验一个公司的BI能力和基础架构,因为涉及到对商品进行各种维度的拆解和打标,是整个排行榜中相当关键的部分。其中的坑数不胜数……
达人推荐榜的逻辑涉及到较多的人为因素,往往是根据业务资源进行选取。
覆盖的商品数量越多,排行榜的影响范围越大,打开去哪儿网,搜索旅行目的地的酒店,你会发现搜索结果列表中很多酒店都进入了官方的排行榜,有的是好评榜、有的是舒适度榜,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排行榜应该覆盖多大的商品比例?
衡量转化效率,用户的路径往往是,点击首页排行榜入口—>在排行榜聚合页点击榜单—>在榜单详情页点击商品—>在商品详情页加购购买。在这个流程中,有些在聚合页可以直接选择商品,简化用户路径。
电商用户产品的核心目标是搭建高效的卖场,建立人与货的匹配关系。
对于排行榜,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在用户需要的场景下能够快速建立榜单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所以我们需要更丰富更加场景化的榜单,需要将这些榜单更准确的呈现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