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乎平均每隔3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出现。陌陌直接将直播模块提上了首页,从腾讯的斗鱼、Now,百度的云直播,新浪的一直播,到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熊猫TV,到花椒直播等,各路人马,竟相登场。
直播是什么?直播是一种实时的互动,是一种社交方式,是一种娱乐方式。
直播也是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直播平台,没错,它是内容聚合的一个平台,可以汇聚这个世界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且它是一个UGC的平台,即是以普通用户自发生产内容为基础,并由此引发的人与价值内容的关联、人与人的关联、人与商业的关联,最终为UGC供应商产生商业价值的互联网商业形态。
从简单的"人与货"的连接,到丰富的"人与人"的交互,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人的链接"就不断被强调,相比于在之前社交媒体上人被分散连接,在直播时代,人正在被更为"集中"地连接,而且在直播平台,人与一切都可以相互链接。
直播营销的打开方式
品牌+直播+明星
明星向来自带流量,品牌要想增加试水直播的安全系数,当然首选明星站台。
品牌+直播+
传统的会,可以邀请媒体,可以发媒体通稿,而直播平台的要靠"人气",并不是每个品牌都具有雷军、周鸿祎这种可以聚集人气的大佬,那至少需要直播具有"话题性"。在魅族近日MX6新品上,魅族特别请来了23位女主播为会造势,成为大牌手机会"网红"直播人数最多的一次,也造就了话题点。
品牌+直播+企业日常
就像素颜照与PS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样,相比于包装出来的各种宣传大片,消费者有时反而对企业日常更感兴趣。直播可以让企业暂时放下对成本的顾虑,多角度向消费者展示企业、展示品牌,以剑走偏锋的方式调动消费者兴趣。
就在不久前,万达集团整体进驻花椒直播,开通直播万达账号,向网友全方位展示万达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将自己的一系列的战略会全部在花椒上进行直播,而且还向网友展示万达的员工食堂,宿舍等。
虽然是老牌B2B企业,但是百年来一直走在营销前沿的GE,这次也做了直播营销的先行者:去年7月,他们推出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无人机直播,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在五个不同的地点对五项业务现场(比如深海钻井、风力发电)进行全方位扫描。同时,GE也在社交媒体配合解答了观众诸如"工人们站在百米支架上工作如何克服恐惧?"等好奇探究,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和公司的兴趣。
5月15日到17日,为了宣传新一代MiniClubman,宝马Mini联手《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在映客上直播了连续3天的时尚大片拍摄现场。直播的主角就是宝马Mini经过重重严格筛选过后的四位男神--井柏然、阮经天、秦昊、杨祐宁。宝马是首个将拍摄片场进行视频直播的品牌,四位男神在颜值上已经足够吸引一大波年轻受众,最终的直播中,映客上有530多万人次的在线观看。
品牌+平台+直播
相比各种组合形式,直播+电商的组合来得更为直接和实际。直播的出现为传统电商提供了锋利的新武器,促使其从产品导购向内容导购转型。若电商平台再别出心裁,融入一些营销创意,必将使这一武器更加锋利,为平台找到新的流量大入口。
京东生鲜在618品质狂欢节期间与斗鱼合作的"龙虾激战之夜"网红直播活动,直接促使其订单量达去年同期6倍,移动端占比高达88%。电商能快速变现,直播能快速引流。"直播+电商",正在成为各电商平台争夺的突破口。淘宝旗下聚划算平台对此屡试不爽,不是某个品牌的单打独斗,平台+平台的生态效应,直接应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加以娱乐元素作为发力点。
聚划算这次直播活动,是首次接触"网红直播",整个活动参与方包括平台下韩后、春纪、美康粉黛、珀莱雅、植美村、韩熙贞六大化妆品商家。在直播活动的主播选择上,贴合品牌商家的产品特色,聚划算选取了B站当红cosplay玩家,以"美妆直播"为切入点,探索与网友互动式消费的新玩法,实现营销到销售的转化,兼具品牌传播和效果营销双重价值。聚划算透露数据显示,直播期间B站的直播访问量超过1500万人次,播放量共计近79万次。聚划算客流量值迎来小高峰,六大化妆品商家的客单量同步激增,订单成交总金额约1000万。目前,直播互动中推荐的商品仍在热卖中。
品牌+直播+活动
吃饭可以直播,睡觉可以直播,对于品牌来说也是一样,一切皆有可能,所以直播+,可以附着的是任何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的事情,这也给品牌直播带来更多可能性。
7月22日开始的淘宝"造物节"更是将直播用到了极致。造物节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除了到场的数万名观众外,拥有1.5亿日活用户的淘宝直播还发起了一场"海陆空"直播大战。
品牌+直播+深互动
虽然业界对直播营销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有一点已经形成共识:直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带给用户更直接更亲近的使用体验,甚至可以做到零距离互动,这是其他平台无法企及的。
深入互动的直播营销该怎么玩呢?以下2个创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参考:
其一是去年4月,以搞怪著称的男性护理品牌OldSpice在游戏直播平台Twitch上进行了一个奇怪的直播:他们找了一个人到野外丛林中生活三天,而且他的行为完全由观众控制。所有观众都可以通过聊天输入上下左右等按键来控制人物的下一步行动,然后统计所有玩家的选择,票数最高的动作就作为当事人的下一步行动。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近一两个月,旅游在线平台密集与明星、网红合作,推出旅游景点直播。这一“旅游+直播”的方式,有人认为“昙花一现”,也有人表示要“坚决走下去”。多家在线旅游平台表示,参与感、互动性体验是这一模式的优势;不过,内容单调、商品转化率不高或成为其瓶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博士则认为,旅游平台直播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值得尝试,但指望靠直播实现业绩飘红不现实。
直播网红:没想到我要卖脸
6月16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现场,做直播的姜思达头发染成橙色,特意做成帽子的造型,还戴了一顶公主皇冠,身穿黑白条纹T恤和黑色长裙。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姜思达始终自称“公主”。
姜思达进行直播的设备和人员配置也比较简单,主持人拿着手机全程拍视频,身边跟着两个工作人员。因为行程紧张,姜思达几乎全程都是小步快走。即使被周围的游客认出,也只能匆匆合影后离开。拍摄过程中,姜思达所遇到的任何“意外”也都会被拍摄下来。
拍摄小组基本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走。为防“冷场”,主持人时不时插科打诨。13时左右,拍摄人员已显示出疲劳,而此时也没有太多的实景可拍,姜思达索性拿过手机对着自己的脸自拍,做出各种表情,并自嘲“没想到我要卖脸”。直播结束后,姜思达小跑出乐园,他告诉记者:“因为要赶飞机”。
而在手机客户端,姜思达直播时不断有网友通过弹幕留言,有人说“公主萌萌哒”,也有人咨询开园情况,或者直接现场下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场直播在中午12点姜思达入园后45秒就吸引了2000人观看,最高在线人数过5.5万,累计人数过10万,点赞互动数超过30万。主办方表示,作为首次体系内大型直播的尝试,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镜头单一点击量也能暴涨旅游公司老总要亲自上阵
不仅是姜思达直播迪士尼开园,澎湃新闻记者留意到,最近一两个月,在线旅游平台直播景区的尝试此起彼伏。
比如,2016年5月份,王祖蓝、李亚男夫妇应邀前往二人婚纱照拍摄地——马尔代夫,直播了一场集体婚礼,90万网友观看,获赞70余万次。
6月份,某在线旅游平台邀请直播界名人“菲悦”、“瘦子娟”,直播南浔古镇旅游。另一家在线旅游网站则在5月29日邀请网络红人瑶瑶8小时直播上海迪士尼游玩实录,并打出“200元会不会被饿晕”的噱头。
澎湃新闻记者留意到,这些直播中,镜头摇摇晃晃,图像清晰度不高,摄像角度也几乎没变化。冷场的时候,都是主播摸摸脸,理理头发的动作,但无一例外的,这些直播都收到数万点播率。
也许就是看到“旅游+直播”的带动作用,6月份,某在线旅游平台旗下的影视公司宣布与花椒直播战略合作,共建旅游直播频道,打造两档旅游节目,探索直播商业化模式。
另据记者了解,一家在线旅游网的总裁吴志祥本人将先在公司内部试水做旅游直播,“毕竟新事物,要亲身试过才更有发言权。”
直播的内容和转化率或成瓶颈
为什么“旅游+直播”会成为OTA(在线旅行社)争夺的端口?
不过,业内则表示,目前消费者看到的旅游直播,整体质量并不高。比如,对于商家而言,直播只是一个吸引流量的端口,他们希望直播能更直接转化成商品。但很多平台的直播,都是与直播网站合作,“也就是说,消费者在看直播的时候,是没办法直接下单的。到真正看完直播了,再去下单的人,就要少很多。而且,直播平台的数据,也不一定真实。”一不愿具名业内人士透露。
而消费者则希望通过直播,更详细地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及旅游中需注意的各种问题。“但是目前总体来说,旅游+直播还处于刚起步的摸索阶段,内容普遍不精,商业转化率也不够高。”该人士说道。
此外,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旅游直播的盈利状况并不非常明显。比如,做一场直播,需要流量成本,包括移动空间、带宽、存储等;内容成本,即请明星、网红等的费用;最后还有人力成本。一场直播的成本要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目前,玩得转旅游直播的主要是在线旅行社和大型传统旅行社,一般资金不够充裕的小型旅行社很难玩得起。
研究人士:靠直播实现业绩飘红不现实
诺基亚日前了第一款触控式手机5800XpressMusic,其实这款手机是诺基亚音乐系列手机的延续。而围绕这款手机启动的营销活动,则体现了诺基亚对于年轻族群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洞察。
谈及此次营销活动,诺基亚大中国区、日本及韩国市场总监许益维说,在为青年音乐爱好者提供优质移动音乐终端及服务的过程中,诺基亚注意到当代年轻人全新的生活态度。从追求话语权到主动控制话语权,他们不再盲目地跟随潮流,而是主动参与、创造和掌控个人世界。他们不再被动地收听唱片公司和排行榜推荐的歌曲,而是更加倾向宣扬自己的主张,依照自己的喜好收集音乐、排列个性化播放列表,甚至自己剪辑、重新混音和制作音乐内容。他们想要的不只是按下音乐播放键,更是参与到音乐中,共同创造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玩乐派对。
他举例说,从手机屏幕的大小到键盘布局,手机终端一直在发生变化。诺基亚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更加以互联网为中心,但诺基亚希望通过网络带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新体验,而不是简单地把音乐和互联网绑在一起。
基于年轻人的互联网行为和玩乐态度,诺基亚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并颠覆了传统演唱会和网络直播中观众只能被动观看的规则。
“诺基亚玩乐派对”充分尊重观众的自我主张,为观众提供“全互动”的演唱会体验:演唱会前夕,网民通过网络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和希望他们表演的曲目;在网络上观看演唱会时,网民可以选择不同的观看角度,并且通过网络将鲜花、掌声和热吻送给歌手;与歌手们在线聊天,甚至与舞台上的歌手进行视频对话,通过短信和在线投票选出返场演出的歌手;网民还可以在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中参与5800XpressMusic网络竞拍活动。
许益维相信,从消费者出发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即使是在经济下滑时期,依然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消费者的热爱。
■对话:
《新营销》: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我们看到诺基亚总裁康培凯提到了5800XpressMusic,在经济下滑时期,你们为什么要重点推广这款产品举办网络全互动直播演唱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许益维:此次网络互动活动是5800XpressMusic营销计划的一部分,它刚上市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味的活动―首卖会,之前还有一个预购活动。然后就是全互动网络演唱会。为什么做这个活动呢我们认为5800XpressMusic的目标消费者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喜欢音乐,而且我们把5800XpressMusic定位于一款全触控音乐手机。所以,音乐是这款手机营销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经济危机仍将持续下去,年轻消费者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力,激发他们的兴致,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机遇。
《新营销》:诺基亚近几年来倾向于覆盖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你们的产品策略是否有倾向性随着3G政策的出台,你们针对产品做出了什么样的规划
许益维:我们产品策略就是对每个价位段都非常重视。我们大概占有全球38%~40%的市场份额,比处于第二位的竞争对手大一倍。所以,要保持既有的市场份额,每个价位段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随着3G开放,我们会在中国市场慢慢推出一些产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明年,应该是诺基亚推出产品比较多的一个时段,我们希望带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
《新营销》: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中国市场非常复杂,这给你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
《新营销》:谈到诺基亚的产品,有人说,不管是彩信还是触摸屏,诺基亚都不是第一个推出的企业。在这一方面,诺基亚是怎么考虑的
《新营销》: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自建渠道,诺基亚也有自己的专卖店,在自建渠道方面诺基亚是怎么考虑的
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中国市场非常大,任何一个渠道都无法覆盖全国,所以不能过分依赖某一个渠道,需要各种各样的渠道伙伴、零售伙伴、运营商一起配合,才能覆盖整个市场,把各种各样的体验带给消费者。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开设1万家旗舰店,这个成本太大了。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包括苏宁、国美,包括和运营商营业厅合作,把诺基亚的产品和软件服务带给消费者。
美国宏桥信托投资集团分析师里奇格林菲尔德(RichGreenfield)认为此举会对传统电视业带来很大的震动。“这项服务如此优惠,美国2亿家庭为何不接受呢?”他认为这项服务会保证康卡斯特的用户数量,美国至少几百万家庭会因价格优惠而选择这项新服务。目前,美国的大部分有线电视服务商不但不提供网络服务,收费标准更是出奇的高,ESPN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究其主要原因,多半是因为用户要承担高昂的联属营销费用(在美国发展很多年的网站间为互相推广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据调研公司SNLKagan显示,美国电视行业内联属营销费用为平均每户每月25美分,而ESPN在其全国100万用户身上每户每月均摊到6.55美元。因此,互联网流媒体电视服务的价格优惠无疑对广大电视用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目前美国开始提供或准备推出流媒体服务的公司包括本周一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700美元的Netflix、AmazonPrime、GoogleFiber、AppleTV和Hulu。Netflix目前在美国有4030万用户,全球范围内用户达到6200万。康卡斯特虽不是第一个开创流媒体服务的运营商,不过相比Netflix和Hulu却有新的卖点――节目短暂保存服务。这项服务可以让用户存储长达20小时的电视节目视频。
美国电视行业目前对于流媒体市场这一块仍持保守态度,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行业间出现自相残伤的现象。不过格林菲尔德认为,流媒体服务好处多多,服务商不但可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相应的节目,而且整个播放过程也更加流畅,因此最终电视行业该如何发展恐怕还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关键词:体育营销;奥运营销;品牌
一、奥运会体育营销的魅力
(4)奥运营销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在重大比赛的现场,观众动辄成千上万,媒体与受众更是不计其数。即使一些地方性的赛事,只要组织得好,观众也会十分踊跃,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奥运营销具有低成本性。低成本的体育营销可降低企业的营销费用。在众多的体育营销手段中,由于体育赞助最集中、全面、强烈地体现了赞助的所有优越性,因而也最具魅力、最受厂商的欢迎。
二、我国企业在奥运营销中暴露的问题
(2)资金压力。企业赞助奥运会,请奥运冠军做代言人,无非是为了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但是在抛出了巨额的赞助费用后,能否保证后期的宣传推广费用足够充裕,就不得而知,也就是说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预算,承受着资金规模的压力。据了解,第六期全球赞助商的门槛已经由原来的400万美元增长到8000万美元左右。而可口可乐具体投资的市场推广费用则是赞助费的3到5倍,据预测,其后期推广费用是赞助费的10倍左右。如此惊人的数字只有大品牌企业才能“消费”得起,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只能是望而却步。
(3)企业目光短浅,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追求单纯的事件营销。奥运营销绝不是通过一次或两次有创意的炒作,对销售产生影响就算了,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奥运的品牌资源,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略,把奥运品牌与企业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使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所提高,并通过这一改变把品牌的核心内涵或核心文化主张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其核心是将奥运文化融入企业本身。像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从1928年的第9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就一直将奥运营销持续至今,己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最长期的伙伴,其品牌形象也深入人心。相反,大多数国内企业只关心一时的知名度和销量目标,往往匆忙上马,孤注一掷。
(4)奥运冠军的商业价值未能彻底开发。目前对奥运冠军的商业价值未能很好开发,基本上是使其作为形象代言人参加一些活动,究其原因是“举国体育”的体制。一旦你成为了国家培养的运动员,也就意味着你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对自己的“支配权”,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对运动员拥有“完全支配权”,由国家体育总局来代行管理职责。例如,体育主管部门严令所有奥运冠军在雅典归来后的一个半月内不得擅自在外受理商业计划。又如,中国田径管理中明确表示,刘翔最多只做四个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这就使奥运冠军的商业价值很难彻底实现,企业也失去了产品推广的部分机会。
三、我国企业实施奥运营销的对策
(2)将营销战略植根与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奥运营销要挖掘好奥运的文化内涵,奥运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其比赛的竞技性,更重要的是奥运的精神和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等体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对于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并不是简单地将产品和品牌的营销加上奥运的“烙印”,实际上,高水平的奥运营销不能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刻意地将奥运融入到宣传活动中,而是能够将奥运精神与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企业品牌元素和奥运文化内涵的对接。
(3)体育营销要坚持创意。很多企业在营销手法上都落入了雷同的局面,比如不管什么产品都说“穿××,看奥运会”、“喝××,看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结果很难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因此奥运营销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创意。比如,可口可乐在奥运体育营销的活动过程中,除了不断出现的可口可乐标志外没有一句表白和吹嘘自己的话,但通过那些意味深长的情节和活动,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地对可口可乐的宣传意图心领神会,使得其形象及用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直观的、在非商业气氛中进行的既带有强制性,又有趣味性的沟通效果,令人拍手叫绝。
(4)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承载平台中,电视台是最传统的推广重镇,也是传播速度最快、生效最明显的媒体,因此,进行赛事直播的电视台是很多企业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但是,奥运会赛事的电视转播费是一个天文数字,企业选择与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主流媒体合作,意味着天价的投入。这自然不是每个企业可以做得到的,也不是有必要投入的。关键要看企业本身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值不值得花这么大的代价。如果是业务遍及全国各地的公司,而且已经经历了初创阶段,进入创立品牌的时期,选择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是不错的决定。如果企业本身规模较少,而且只是区域性的品牌,就没有必要不计血本的投入。最好是理智地选择与当地主流报纸、互联网合作,使传播收益最大化。实际上,即使是全国性的公司,也不要只盯着电视台不放,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手机、无线通讯、博客等新的载体正在形成,并且表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
总之,奥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要充分应用奥运营销平台打造更辉煌的市场效应,并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实现品牌飞跃,提高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