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辩论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场营销辩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信息科技发展对于营销环境的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变化对营销环境的影响

二、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对策

(一)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二)对于产品进行创新

(三)重视营销人才的积累

新经济时代是国内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国际上信息技术的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加速的形势下来临的。由此而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过去那种一成不变,万无一失的局面已不可复得,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又使我国企业增加了很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把握好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才能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跨越险阻乘胜前进,这对企业经销者也相应地提出了在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理智上需要具备更高的要求。

但是市场的变幻莫测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对前景处于“不可知”的消极形态。只要我们研究掌握并遵循带有规律性的未来指导我们的经营思想,树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那么不论环境如何多变,企业还是可以赢得经营的主动权的。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环境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在这一经济规律的趋动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在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他们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就是通过大规模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国外对手,要想占领市场,惟有以营销创新方能取胜。

1.知识经济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代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消费需求的变化

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了普遍的提高,从而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理性化,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了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而且消费者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搜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而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网络化渠道及产销关系的变革

网络化的出现,使得市场营销使得市场营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诞生了网络营销。

其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企业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欲发现潜在消费者几乎很难有效实施。网络化渠道的建立,因为它具有即时互动性沟通作用,并且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从而使得产销之间实现一对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也正因如此,网络化营销渠道比传统的营销渠道能更好地改善产销关系。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面对世界绿色浪潮的蓬勃兴起,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各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实行“洁净化”生产和营销,这就要求企业放弃传统工业时代营销做法,探索新的营销做法,即进行营销创新。

二、企业营销新观念

新世纪面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击败竞争者。我认为掌握一些新的营销观念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知识营销观念

知识营销指的是向大众传播的科学技术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要,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在搞科研开发的同时,就要想到知识的推广,使一项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市场风险降到最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作知识营销。比尔·盖茨的“先教电脑,再卖电脑”的做法是典型的知识营销。他斥资2亿元,成立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为全球一些低收入的地区图书馆配备最先进的电脑,又捐赠软件让公众接受电脑知识。即让人们树立知识营销观念。

2.个性化营销观念

3.网络营销观念

4.绿色营销观念

是指企业在整人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找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要。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实行养护式经营,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实施绿色营销战略,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实施绿色营销是国际营销战略的大趋势,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努力,并积极付诸行动。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数百个品种、价值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产品将因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有4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I临市场准入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以绿色营销组合的观念和方式去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采用ISO4000系列标准组织生产,并及时了解目标市场的有关绿色信息、发展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调整企业活动加以适应。

5.发展战略观念

一、回顾

与交易成本理论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研究企业边界的方法是产权理论。它始于SanfordGrossman和OliverHart(1986),OliverHart和JohnMoore(1990)、DavidDeMeza和BenLockwood(1998)、RaghuramRajan和LuigiZingales(1998)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把企业边界看作是一个产权配置问题,即企业边界对应于企业的产权范围。BengtHolmstrom和JohnRoberts(1998)详细比较了研究企业边界的交易成本方法和产权方法。3限于本文分析目的,我们对研究企业边界的产权方法不作详细回顾。

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企业性质及其规模的讨论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至少出现了以下几点忽略:第一,现实中的企业至少可以分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二者在经济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流通企业的复制(分店扩张)和现代企业理论中复制之说具有明显不同;第三,信息、控制、管理、交易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对企业规模有重大影响。这些忽略使得他们基于生产企业的分析结论并不能用来很好地解释流通企业。

二、流通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

主流经济学(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统称为工商企业或企业(businessenterprise或firm),付诸同样的理论处理,掩盖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谋求生产的专业化利益。流通企业专职于交易,谋求交易的专业化利益,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或提供者),它的产出直接表现为交换效率。

HaroldDemsetz(1997)在比较新古典企业理论和Coase开创的企业理论时,虽然明确提出了“即使交易这一服务也是由企业来生产的”,但他并没有特别地区分出生产交易的企业就是流通企业,而是集中于单人企业(自给自足)、多人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杨小凯(1990,1998)利用他的分工理论分析了专业商人的产生及其专业化交易的性质。他认为交易活动也可以在自给自足和专业化之间进行选择,而专业商人其实就是交易的专业化选择。4尽管杨小凯并没有明确使用流通企业这个词,但他对专业商人的分析显然具有流通企业的涵义。柳思维、李陈华(2003)沿着杨小凯的路线,从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流通企业的产生及其交易专业化的性质。

流通企业的产生根源于分工与交易的两难冲突。交易成本越低,分工发展越快,专业化利益相对越大;而分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高,交易次数越多,交易形式也越复杂(如企业形式和政府形式的交易),交易成本越高,从而又限制了分工的发展。因此交易成本或交易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这一两难冲突是专业化于交易活动、提高交换效率的流通企业产生的经济根源。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功能正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交换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高。流通企业的本质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提供者。

流通企业完全专业化于“交易的生产”,拥有一定的资本规模、专用的交易技术和成熟的流通网络,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换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通企业以集中交易替代各个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分散交易以减少交易次数、以程序化交易替代一次易以降低交易风险、以合理的网点设置以缩短交易距离,充分实现了交易“生产”上的规模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2)流通企业专业化于交易活动,边干边学,其交易技能在使用中日益熟练、新的交易技术不断创生、流通网络逐步扩大并渐趋于完善,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专业化利益);(3)流通企业的高度专业化使得其自身也被“套牢”于高度专业化的交换经济系统中,难以从中间交易地位上退出,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分工和交易的良性循环。

流通企业的交易专业化的经济本质意味着其本身就是作为一种交易形式而存在,是市场的载体。市场交易的扩大直接表现为流通产业的扩张。从这种意义上看,流通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促进的。理解这一点对于本文所分析的流通企业规模扩张及其限制具有关键意义。

三、流通企业的扩张模式及其限制

(一)单店扩大

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里,说到企业扩大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单个厂商产出的增加。但单个厂商规模受到大规模不经济的限制,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终上升。流通企业的单店扩大(即某一特定商场的规模扩大)也较容易受到限制,但原因首先并不在于成本,而在于需求方面的约束。

流通企业单店规模扩大受到限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购物的便利性是消费者购买选择决策中的重要变量,城市的道路、交通、地价及建筑布局等方面因素限制了单个商场的规模扩大,给多样化的商业形式(小卖部、小商店、小商场、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广大空间;(2)消费者在偏好、能力上的差异分布和市场竞争的客观存在使得各种商业形式和商业主体不可能“统一格式”,而是形式各异、大中小共生的流通格局;(3)政府反垄断的商业政策有助于维持商业形式和商业主体的多样化;(4)某一特定城市有限的人口、人口密集度和购买力限制了流通企业的单店扩张,这种限制是单店扩张模式的封顶线。因此单店扩大不是流通企业规模扩张的有效方式。

(二)垂直一体化

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一样,也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来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流通企业也涉及类似于生产企业的“自制或购买(make-or-buy)”决策: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还是在市场上组织交易。比如,在市场上购入一般的售货员的劳动服务(短期和约),或者培训一支企业专用的售货员队伍(长期和约);临时购买市场咨询服务,或者雇佣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从市场购入运输服务,或者拥有自己的车队;从生产商那里直接进货,或者从大型经销商、批发商那里进货;直接与消费者交易、从事零售业务,或者只从事批发而将零售终端让给更小的零售商,等等。但此类“自制或购买”并不是影响流通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事实上,流通企业以垂直一体化扩大规模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令A、B和C分别表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在A、B之间及B、C之间没有任何中间交易组织时,流通企业便走到了垂直一体化的尽头。现实中许多大流通企业大都是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再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这表明它们已没有进一步垂直一体化的空间了。首先,B不可能对A进行后向一体化,原因是:(1)生产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资本规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规模经济,并且许多产品的生产都涉及相对专用的技术,这种资本和技术壁垒使得流通企业不能容易地向生产领域扩张;(2)流通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成百上千,为了节省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而选择自制是难以想象的(否则也就不叫流通企业了),流通企业的决策只在于从哪一家生产企业进货、进多少货,以及在交易条件不满意时停止某种产品的进货(退出交易);(3)流通企业向生产领域扩张、实行后向一体化会消蚀其自身的专业化优势,专门从事交易比同时从事交易和生产的效率要高得多。6

其次,B不可能对C进行前向一体化,原因是:(1)消费者数量众多且偏好各异、能力各异,流通企业不可能统一所有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也无法对它们作出精确测度,因此取消市场交易而将消费者统一于流通企业内部是不现实的;(2)现实中的会员制、俱乐部消费等流通现象并不表明流通企业向消费领域的扩张,而只是流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交易形式的改变,其目的是通过节省交易次数、巩固交易关系等方式来节省交易成本。

因此,我们说流通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进行规模扩张的空间非常有限,垂直一体化不能成为流通企业规模扩张的有效形式。

(三)分店扩张

流通企业扩大规模的第三种方式是分店扩张,即通过在不同国家、地区及城市增设分店而达到规模扩大的目的。这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部分。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流通企业的前两种扩张模式(垂直一体化和单店扩张)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即:(1)流通企业B直接与生产者A、消费者C交易,在A、B之间及B、C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其他交易中介组织,B的垂直一体化走到了尽头;(2)流通企业的任何单店(特定商场)由于本地市场约束(人口、购买力、竞争等)已经不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现在的问题是:流通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地理上的分店扩张呢?这和Williamson(1985)分析生产企业规模时对“复制/选择性干预不可能”的争论是相对应的。

四、流通企业“复制和选择性干预”(分店扩张)的相对有效性

Williamson等人认为企业的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是不可能的(见本文第一部分的讨论)。但他们的分析针对流通企业而言,至少有三点忽视:(1)现实中的企业至少可以分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二者在经济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2)流通企业的复制(分店扩张)与当前基于生产企业的企业理论中的复制假说具有明显不同;(3)信息、控制、管理、交易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对企业规模有重大影响。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流通企业的经济性质: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提供者。以下我们着重分析后两个方面。

(一)复制:流通企业借助于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的分店扩张

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强大的流通品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品牌的前身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明晰私有产权而在自己的财物(牛、羊、农具等)上烙下的特殊标记,只是交换经济的发展使得标记转变为一种经济承诺和信号: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按标记找卖主索赔;卖主以其特有标记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分。一旦某一标记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声誉,它便能有效地促进后继交易、扩大交易范围,这里暗含着一种巨大的规模经济,它使得交换经济中的个人(或组织)有激励在标记上连续“投资”,从而导致了一个根本性转换:原来仅用于明晰产权的标记转换成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品牌的产生、发展及品牌所隐含的规模经济都意味着品牌天然的扩张性。几乎所有的国际性的大流通企业无一不是在利用它们强大的流通品牌进行全球扩张。

然而,品牌对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规模扩张方面的意义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流通品牌意味着一个高度统一的经营模式,它可以被“复制/粘贴”。为了集中主题,我们在此只比较分析生产企业的复制(转换成一群小企业集合)和流通企业的复制(分店扩张)。

其次,生产企业的复制之说并不是充分建立在现实中的市场约束之上,而是集中于大企业和小企业在规模——效率上的比较(如,把一个资产亿元的大企业转换成100个资产百万元的小企业集合对效率有何影响)。流通企业的复制则是建立在对地区市场约束条件的理性考虑之上,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增设多大规模的分店都是这一理性考虑的结果。这和东道国的商业政策、某一地区或城市的人口、购买力、商业竞争状况及风俗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流通企业的分店扩张依赖于强大的流通品牌和统一的经营模式,以及对市场约束的细致调研。这为事后有效的选择性干预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而现代信息、控制、管理、交易等方面技术的迅速发明和发展,不仅开阔了流通企业规模扩大的产业空间,而且降低了流通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控制损失”,使得流通企业对其分店进行选择性干预成为可能,

(二)选择性干预:信息技术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管理效率

为了方便,我们将交易、信息、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它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成本。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促使整个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范围扩大,从而推动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具体说,信息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推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与交易的良性循环:交易效率的提高促进分工细化、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推动交换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导致交易次数和交易成本增加);同时,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发明,并且其本身也意味着交易专业化(流通企业的出现),二者都会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交易效率的提高。分工和交易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从而流通产业的扩张。DouglassNorth(1986)在考察1870-1970年间的美国经济时发现,交易成本的总和占GDP的比例由开始时的约25%增加到100年后的45%。至今,在美国经济和世界上其他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50%。9North所说的交易部门(TransactionSector)类似于流通产业,只不过在国外很少有人使用流通这一术语。信息技术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发展、扩大市场规模的直接表现就是流通产业的扩张,从而为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比生产企业要更为容易,也更为现实。一些国际流通巨头正是通过品牌、统一经营模式的复制和有效的选择性干预在全球进行分店扩张。

五、结论与展望

理论总是刨根问底的: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统一经营模式、信息技术进行无止境的分店扩张吗?或者,流通企业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永远不会遇到大规模不经济的约束吗?本文不能也无意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所要争辩的是:(1)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它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2)流通企业利用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可以在全球进行分店扩张,更像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3)信息技术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推动了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和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从而为单个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大创造了条件,而且信息技术同时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使得流通企业可以更低成本地对其分店进行选择性干预。

另外,流通相比于生产在规模上的后发优势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流通以生产为基础,但随着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生产的扩张,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整个经济对交易的依赖程度加深,从而整个流通产业和单个流通企业在规模上(相比于生产)体现出一种后发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沃尔玛及其他国际流通业巨头正在全球范围进行分店扩张,并且沃尔玛已成为世界500强的老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进行深入解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柳思维、李陈华,2003:《商业的分工效应及其在推进工业化中的作用》,《湖南社会科学》第1期。

[2]文启湘,1999:《商业与市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3]杨小凯,1998:《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Baker,GeorgeandHubbard,ThomasN.2001.“EmpiricalStrategiesinContractEconomics:InformationandBoundaryoftheFirm”.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91(2):189-194.

[5]Coase,Ronald.1937.“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November,4:386-405.inPutterman,Louis,eds..TheEconomicNatureoftheFir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6]Coase,Ronald.1998.“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88(2):72-74.

[7]Demsetz,Harold.1997.“TheFirminEconomicTheory:AQuietRevolu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87(2):426-429.

[8]Holmstrom,BengtandJohnRoberts,1998.“TheBoundariesoftheFirmRevisited”.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Fall,12(4):73-94.

[9]Klein,BenjaminandMurphy,K.M.1997.“VerticalIntegrationasaSelf-EnforcingContractualArrang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87(2):415-420.

[10]Knight,FrankH.1921.Risk,UncertaintyandProfit.NewYork:Harper&Row,1965.

[11]McNulty,Paul.1984.“OntheNatureandTheoryofEconomicOrganization:TheRoleoftheFirmReconsidered”.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16:233-253.

[12]Milgrom,PaulandRoberts,John.1990.“BargainingCosts,InfluenceCosts,andtheOrganizationofEconomicActivity”.inJamesE.AltandKennethA.Shepsle,eds..PerspectivesonPoliticalEconom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3]North,Douglass.1986.“MeasuringtheTransactionSectorintheAmericanEconomy”.inS.EugermanandR.Gallman,eds..LongTermTrendsintheAmericanEconom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14]North,Douglass.2000.“ARevolutioninEconomics”,inClaudeMénard,eds..Institutions,ContractsandOrganizations.Aldershot,U.K.,EdwardElgar.

[15]Rajan,RaghuramG.andLuigiZingales.2001.“TheFirmasaDedicatedHierarchy:ATheoryoftheOriginsandGrowthofFirm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August,116(3):805-851.

[16]Richardson,G.B.1972.“TheOrganizationofIndustry”.EconomicJournal,82:883-896.

[17]Simon,HerbertA.1957.ModelsofMan.NewYork:JohnWiley&Sons.

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价格策略。

便利店的产品策略

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经营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

目前,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陈列面积过大的现象,有不少商品在3个排面以上,这样的陈列为门店的商品品种单调创造了借口,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有1200种商品左右的门店,可能只有500多种的商品上架,其结果显然是不足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鸡蛋碰石头,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货架大面积空位是门店的暂时性缺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的结果无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货物不及时,采购部商品采购的品种不足,理货人员补货不及时。这三种问题造成的这一后果必然影响门店销售和形象。一个货架空空的门店对于顾客的影响是什么不仅仅是顾客此次购物无功而返,还可能使企业损失一批固定客户。

便利店的分销渠道策略

一间普通的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000-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渠道和保存方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货物品种,顾客的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世界著名的便利店“7-11”配送系统,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多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吸取“7-11”的经验,再根据我国便利店的实际情况,在渠道方面应进行改革的营销策略是:

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

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

由于门店面积小,又因地理位置多处于繁华地段,高额的房租不允许门店有大量的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进、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为了完成门店商品的快速周转,对于配送商品的时效,包装应当仔细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而对于像冰激凌、速冻食品类商品,供应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货到各个门店。

便利店的价格策略

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作为都市人生活中一种难得的购物场所,不仅稀缺,而且还要负担24小时不间断的人力费用、营业费用以至于照明费、空调费等。如果要求企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既便利,价格又便宜,对商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的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便利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否定低价、便利制胜”。

便利店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一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消费群体急需的品种大量采购,争取较低价格销售;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定价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更不可与大型超市竞价,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大型超市高一些是正常现象,因为其吸引顾客的不是价格而是可以应急的服务。

目前,我国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200余座,按平均每3000人开一家便利店计算,每100万人口城市开设便利店至少300家,而200余座城市容纳便利店的数量可达6万余家,这一数额相当庞大。因此,只要掌握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其发展空间才会巨大。

参考文献:

1.刘华.24小时便利,中小超市能做吗.销售与市场,2002.9

2.肖瑞海.“7-11”,以小见大的典范.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4

顾客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我们必须永远铭记,谁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随时了解顾客需要什么、何时需要、何地需要、如何需要,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现在,让我们继续这样干下去吧,我们将遵守自己的诺言”。这就是一种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它赢得了隐形的市场是不能估量的。所以应当抵制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而选择保持发展与伙伴的关系去获得更加长远利益,让惬意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因此,达成“承诺——信任”,然后着手发展双方关系是关系市场营销的核心。只有通过研究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并针对形成的观念安排自己的营销,才能够掌握市场营销的主动权(即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另外从相距很远的不同市场比较产品销售情况,就很容易看到观念比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例如,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丰田、日产、本田。本田的销量在丰田和日产之后,位于第三,在日本根本谈不上是领先产品。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量是本田的4倍多,而在美国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本田、丰田、日产。而因为不同国家用户的观念不同,结果使本田汽车销售在日本排序第三,而在美国销售却排第一。

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也是一种观念。很多人买名牌是为获得一种满足感或是为了炫耀自己。这说明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也存在着一种自己的观念。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公司将新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传统可口可乐做了20万次味道测试,证明新型可口可乐最好、百事可乐其次、传统可口可乐第三。然而在营销之战中被科学鉴定为味道最佳的新型可口可乐的销售位居第三,而被鉴定为味道最差的传统可口可乐却位居第一。说明在观念之中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自己最适应的口味,而不是一种味道最好的。就像潜在意识里人们都认为日本汽车比美国汽车省油,但调查时,大多数都会说没有亲身体验。如同多数女性认为,化妆品的价格高就是好的化妆品,其实她本人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该化妆品的品质。而实际上买的只是一种观念。

关键词新经济国际营销变革

一、新经济时代的特点

二、新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变化

1.注重无形价值。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渐激烈,人们消费的理念也在随着改变。消费者更多追求的是无形价值,这包括产品的品牌满意度、产品设计形象乃至生产企业的公共声誉、产品的科技成分以及产品的文化内涵等,无形价值已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2.个性消费的突出。在大工业时代.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在低成本、流水线式的单一化产品的浪潮中,且买方市场的长期存在也使消费个性受到压抑。世界经济发展至今,多数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已极为丰富。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通过各种可能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再确定是否购买和购买的品牌。个性消费的突出必将为市场营销提出一个新的挑战。

4.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在新经济时代,传统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内容和方式早已成了过去,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人们的消费支出更多地投入到休闲消费之中且这种体闹消费在世界范围内渐成为主流趋势体闲消费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消费者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乐趣,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向多元化发展。

5.绿色消费。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了绿色产业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一些国家已成为出口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青睐于价格稍高的绿色产品。假以时日,远离传统工业产出模式的绿色消费必将主导未来消费的主流。

三、新经济下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时代,尤其我国加入WTO后,面对高新技术所带来经济生活的新变化以及消费者理念与行为的深刻转变,在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驱动下,我国企业如何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应是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关键。一般而言新经济时代下,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1.把握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我国企业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已有的海外市场,应在加强产品标准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研,保持与海外客户的关系。电子网络的宴时在线功能,无疑为海外市场调研、掌握国外消费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供了捷径,井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效率。可以说,在消费者更加理性化的时代,如何把握国外消费者个性化的变化,应是现代国际营销成功的关键。

2.网络营销。网络经济的到来促使经济的运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同时,也为商家与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当然,网络营销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而是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即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与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结合,使传统的有形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成功的网络营销主要依赖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健全的数据库包括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和供需信息数据库。应当说,一个完善的企业数据库,必将打破地域和交通的局限,使用户开阔眼界,吸引更多的海外访问者,提高企业的声誉。(2)加强网络市场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产品的海外消费者和企业的竞争者其中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确定适用的信息服务应是市场调研的关键。当然,根据调研的用途,应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与分析。(3)确定适时的同络营销战略由于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和网络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必须根据海外市场的变动趋势,首先树立起网络整合营销观念和软营销观念,然后以全新的理念确立网络营销的战略规划。

当然,9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具有高效率、自动化、无纸化以及安全性等特点。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建设、政府角色定位、安全以及信息化发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在发展电子营销上,我国不仅应研究国外电子营销的发展方向,而且更应推进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加强对电子营销人才的培训,发展网上服务,使电子营销在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另外,我国企业应注重利用网上产品宣传、网上交易等优势,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以把握国际商务发展的趋势。

3.绿色营销。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的蓬勃兴起,必然导致绿色营销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受到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加入WTO后,随着关税和数量限制的逐渐取消,技术壁垒必将是各国政府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环保壁垒定是各国实行有效保护的“合法措施”之一因此,我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绿色营销。首先,注重产品的环境质量,争取通过1SO9004质量标准,采用环保技术进行生产,并强调产品本身的无害性;其次,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应强调绿色沟通,把环保标准作为一个主要的讨论议题,并在网上宣传时强化产品的环保性;再次,加强产品的环保宣传。企业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以及公益性的营业推广,大力强化产品的环保性及对环境的无污染性,树立起产品在海外的绿色形象。这方面国内簿尔、春兰、格力等大型公司做得比较好;最后,在包装、运输、交易、推销等一切营业活动中注重环保,减少污染,保持产品乃至企业在簿外市场中良好的公共声誉。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方式将被打破,逐步转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行业之间以及与其他同类行业之间开始了竞争,并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电力市场营销在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才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电力市场营销现状

1.1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国家重点扶持、推广清洁能源,使得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尤其是2012年起,国家推广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异军突起,可替代能源与传统电能竞争加剧。在供用电关系上,由原来单一的售电侧结算变为“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多种形式,势必导致电力负荷重新分配、原有客户流失,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新市场的开拓。目前,电力市场营销受体制影响,供电产品单一,产品的策划、设计缺乏新意,销售手段落后,不能满足能源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电力企业如何迎接挑战,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

1.2现行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组织体系还存在漏洞。在当前国家电网积极推行“三集五大”的政策引导下,电力营销部门按“大营销”模式进行了改革,但在实际落实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全之处,如一些管理职能定位存在界面不清晰、相互交叉等现象,容易造成推诿扯皮。部分基层单位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没有随着机构的转变而转变.不适应营销服务新体制。专业室、综合室、营业与电费室、电能计量室、大客户与智能用电室之间的配合仍需协调。五个室的专业管理与各分局(或分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带来一些矛盾。营销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电力企业依然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现象,营销一线班组工作人员配置不足。

1.3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一直存在“重网架、轻营销”现象,电力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得不到更新、补充,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慢,影响了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

1.4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SG186)存在风险和不足。首先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其次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错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再次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2电力市场营销的改革趋势

2.1夯实电力营销基础管理工作,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等,重点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最终体现在实效上。国家电网统一制定了营销管理工作标准,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作业标准化,建立有效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内容涵盖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各个环节、岗位、人员,做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做好营销班组管理的精细化才能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2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网络开展电力市场营销新途径。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在网上购物、缴费等经营活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电力企业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网上电力营销,通过多种途径如“电力网上营业厅”等平台,积极拓展电力营销新思路。通过对客户电能需求的分析,逐步推出电力新产品,开拓新型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营建新的电力消费点,推动电力需求的发展。

2.4我国电力企业应提高营销服务水平。我国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转变工作作风,从“电老大”变为“电小二”,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对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与客户建立一种新型供用电关系,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满足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实现“共赢”。进一步完善客户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对窗口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全方位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2.7建立电力新型市场营销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要求供电企业要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促营销,以营销促效益,积极培育和开拓电力市场,使得供电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2.8电力营销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随着电力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电力用户对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而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并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企业营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系统包括:供电企业经济性指标系统;供电企业内部员工营销意识指标系统;提供客户整体产品(服务)及客户满意度指标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指标系统。通过对该系统及子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指标,并进行打分,从而对市场营销效果做出定量评价。

2.9加强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服务人员理念,加强营销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技能培训。电力营销不仅仅局限于销售环节,需要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的共同参与。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教育,定时地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使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更加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10塑造“创新争优、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增强凝聚力,电力市场营销部门要构筑“以客户为中心”的内部环境。对外要力争在企业与客户间建立互相理解、信任与忠诚的情感模式。对内要使全体电力营销管理人员树立共同的经营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强化员工对营销文化认同与参与。狠抓营销服务窗口和营销队伍建设。

3总结

随着我国的电力市场正逐步从传统电业向现代化、多元化、科技化的电业转型,电力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正在被逐步打破,僵化、固守、效率低下的传统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现状亟待改变。通过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只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现行的电力营销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突破传统电力营销的管理思维,优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加大对营销管理现代化改造的投入,改变工作作风,构建良好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切实提高电力营销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营销管理效率,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实现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赵立新,石晓霞.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2]赵萍.电力市场背景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服务营销。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络是一种利用通讯线路,将全球电脑纳入国际联网的信息传送系统必将是未来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网络营销的特性包括;可24小时随时随地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且无店面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

它以声光互动沟通的特质,作为跨越时空的媒体,已深深吸引年青一代人的眼光。此外,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效营销]的未来趋势。

三、绿色营销。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五、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随着医药市场经济的发展,医药市场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医药市场营销学》也就成了医药类院校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依然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更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需要我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注意分析。

一、充分认识掌握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教师陈述法

(二)分组辩论法

分组辩论法主要用于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探讨,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辩论。如对云南白药创可贴突破邦迪垄断市场成功案例的探讨中,在分析了云南白药上市调查、消费者需求、产品定位、宣传策略等知识点后,提出了“你认为云南白药创可贴如果不含药能成功吗?”引起两方观点讨论,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辩论,激励学生不固守已有概念,积极探索,这不仅能活跃课题气氛,更能完善学生思考能力。

(三)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分组对案例教学进行探讨,因为涉及背景资料查找、问题分析和总结等,需要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讨论法较分组辩论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角色扮演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探讨

(一)案例教学服从于理论教学,服务于营销实践活动。不能把案例教学当作故事会来吸引学生,要把案例教学和营销的基本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逐步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活动。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

(三)案例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认真阅读营销案例资料,了解营销环境、企业状况、竞争对手状况等,挖掘相应的理论支撑。

3.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与同学共同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

4.在分析问题、讲解策略、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般来讲,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成正比。因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法互相配合补充,在学生掌握医学、药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前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二、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体系

三、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通过提升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提倡学生参与营销第二课堂等方式,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实践。主要表现为:

(一)正确处理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的关系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领域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学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内在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等三个基本特征。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方案的起点和重点,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专业培养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培养专门人才,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检查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以本专业的营销情景模拟实训为例,该实训体现了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三者的关系。该实训教学学时为4周,分别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由4位专业教师授课。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角色扮演、营销情景剧、营销礼仪、管理游戏和校园体验等实训项目。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训课程,该实训体现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本专业的营销策划、推销及销售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并且作为课程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列入了专业培养方案。

(二)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夯实理论,强化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是保证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通过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和其他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一支既能熟练讲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技能和实践技能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企业营销策划活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精而准”,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例如,在“教学”方面,我们很重视邀请着名营销学者和企业营销高层管理者为学生开设营销前沿和营销实践讲座。我们已经先后邀请了国内着名营销学者、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志龙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系主任王海斌教授、湖北远大药业集团张邦国副总经理等举办了数次市场营销前沿理论讲座,以上活动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东西,使学生增加了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课堂教学更为突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为显着,学生的满意率也较高。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是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营销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案例发言、谈判辩论,在“辩论”中学习,在“辩论”中提高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演讲口才。例如,以48学时的专业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为例,主讲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要安排4-6学时作为独立的案例讨论、营销热点问题辩论等环节,通过“布置任务—分组准备—现场辩论—教师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采用营销故事、营销游戏、角色扮演、经典案例分析等多种训练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方面:在考试内容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材料分析等实际分析型的考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命题方式方面,改变过去由任课教师单独命题的做法,实行教学团队教师共同命题并最终过渡到试题库。

1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1.2全班辩论法:主要用于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的探讨。如对1985例新可口可乐上市失效案例的探讨中,在分析了可乐公司上市调查、消费者需求、产品核心价值、危机公关等知识点后,提出了“你认为如果用新可口可乐作老可乐的补充,而不是用它来替代老可乐,这样能成功吗,为什么?”引起了两派观点的讨论,同学们纷纷陈述自己的见解,来说明为什么自己认为新品作为补充产品上市可否成功,全班辩论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和完善了同学们的思考,分析了市场调查预测、新品开发、新闻策划、公关策划等环节存在的多种有利或不利因素,探讨了对各种因素的掌控和利用。答案不止一个,激励着学生不固守已有概念,积极探索,教师最主要的作用是有效启发、引导。

1.3小组讨论法:自由组合或按学号排序形成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因为涉及到背景资料查找、问题分析和总结等活动,需要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在全班辩论活动中不够积极的同学,也会分配到部分小组任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要点探讨

2.1从普遍规律到特殊规律: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医药市场营销学案例的选取,既有其它行业领域的经典案例,又不可或缺医药行业的案例,要能体现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又反映出医药行业注重健康、安全理念的特殊规律。

2.2案例教学服从于理论教学,服务于营销实践活动。不能把案例教学当作故事会来吸引学生,要把案例教学和营销的基本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加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逐步掌握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

THE END
1.关于征求对《桃江县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修改意见的公告二、布置原则 三、商业街设置导向 第十章 商业零售业态建设规划 一、概述 二、大型购物中心 三、大、中型综合超市 四、仓储商店 五、百货店 六、大型专业店 七、专卖店 八、超市 九、便利店 第十一章 物流配送业建设规划 一、概述 二、物流基地规划 ...http://www.taojiang.gov.cn/24397/24410/content_954691.html
2.RossmannStore便利店销量预测数据分析麻纪麻纪3. 以顾客数量和销售额对数据进行探究,不同的商店的顾客数量和销售额差异较大。 二、商店销售额相关性因素分析 1. 内部因素 根据数据提供的字段,本文将从店铺类型分布,顾客数量分布,短期促销活动、连续促销活动等4个角度进行切入,探究影响销售额的内部因素。 https://www.cnblogs.com/majimaji/p/10265242.html
3.云南三校生高考《市场营销知识》分销渠道策略练习题B.便利店 C.百货商店 D.超级市场 参考答案:C 20.★某奶制品加工企业使广大消费者能方便及时地购买到该产品的奶制品,通常应采取的分销策略是()。[1分] A.普遍分销 B.选择分销 C.方便分销 D.独家分销 参考答案:A 21.★某体育品牌公司从2012年开始的优化分销渠道,在各个地区选择几个实力强,金雄厚的分销商...https://www.meipian.cn/3t5mpiwx
4.全部题D、便利性品类 * 141、跨品类分析法因其考虑因素全面,目前被零售店普遍采用。该晶类角色的划分直接影响到该品类在零售店() A、销售额的多少 B、竞争性的多少 C、陈列的位置 D、所能够得到的资源 * 142、在具体品类定义时,考虑和选择这个品类由哪些商品组成,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消费者认可的( )把它们放在一个品类...https://www.wjx.cn/vm/r4uh6go.aspx
5.第一章零售导论判断题测试题(1).docx第一章 零售导论 判断题测试题(1).docx,【第一章 零售导论 判断题测试题】 判断题: 2001 年 12 月—2004 月 12 月,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进入过渡期阶段。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 零售商是从事零售活动经济组织。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 网上商店的出现被称为零售业的第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08/8037133061005001.shtm
6.桃李面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公司产品属于食用消费品,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品 牌代表不同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现,面包行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十分 直观且易于获得,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的新产品在面市后有可能在短期 内被他人仿制、仿冒,从而可能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公司经济利益。 另外,若公司品牌、注册商标等权...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62500000115_95.shtml
1.商场调研报告15篇在商场设计中第一关便是出入口的设置,招牌漂亮只能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入口开阔才能吸引顾客进店。入口选择的好坏是决定商店客流量的关键。商店的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商店规模、客流量大小、经营商品的特点、所处地理位置及安全管理等因素,既要便于顾客出入,又要便于商店管理。 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5389888.html
2.大型购物商场调研报告(精选5篇)同时,我们注意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购物的便捷性,需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影响和制约着对购物商场的选择。 事实上,根据局部调查,商场/超市的信誉对市民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有多少的市民持有这种观点;商场/超市员工的服务态度也是市民选择购物场所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137321.html
3.便利店调查报告7篇3、调查便利店的环境。营业面积、柜橱陈列、灯光、整洁度,辅助调查顾客的消费行为。4、整理资料,形成报告。 杨洁: 1、调查商店的促销商品; 2、询问有无其他服务项目、与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等等。 李婧媛: 1、观察便利店的目标顾客。包括店址选择、商圈、顾客类型、营业时间;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101133308_6187651.html
4.连锁经营的选址方法11篇(全文)厚,严重影响了楼上居民的生活。除了排烟管道的特殊设计,是否具备燃气、电力供应的具体指标、上下水的位置如何设计等方面也是投资餐饮商铺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样的地址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开设餐饮的条件,随时都面临被查封的危险。这样的店就不能选择。 开餐馆如何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每个懂得经营的业内人士首先考虑的问...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d0r90rp.html
5.集合商场调研报告15篇1、市民日常购物对购物场所选择的调查分析 每组数据: 综合商场 仓储式超市 便利店、菜市场 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 专卖店 购物场所个案图表分析 调查表明:大型综合商场/超市并不是市民们在平时购物消费时主要选择场所,去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场的比重占多少;可以看出,便利店、菜市场、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是市民日常...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568176.html
6.商业选址(精选六篇)大型零售商业泛指随着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满足消费者集中购物需求而出现的大型商业经营载体,主要为百货商店、大型超级市场。大型零售商业(特别是跨国零售商业)普遍采用国际间一种行之有效的连锁经营形式,其连锁经营店位置的选择就对经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大型零售商业公司选址原则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88vnm2.html
7.商圈的调查报告这是在做商圈评估时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消费者到店消费的距离太远或时间太长,会影响他们前往消费的意愿。因此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商店形态与顾客到店的时间、距离找出第一商圈、第二商圈以及第三商圈。 2.选择商店的位置 要将商店经营成功,需要掌握三个基本原则:选对商店的位置、挑选具备竞争力的商品、成功的营销策略...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46254.html
8....3)作业题库影响客户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什么4.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直觉反映,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该说法() A.正确 B.错误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A 5.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可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该说法() A.正确 B.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51440
9.4影响店铺选择的因素有哪些?14、影响商店选择的因素有()。 A.商店的位置与规模 B.商店形象 C.商店促销手段 D.消费者个人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多选题】影响客单价的因素有哪些?() A.货单价 B.关联搭配 C.店铺装修 D.店铺定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属于无店铺零售业态的是() A.便利店 B.仓储店 C.网络商店 D.无人...https://www.shangxueba.cn/wangke/T54ZRJPR.html
10.零售管理(5)第五步:购买后评价 购买后评价会成为顾客内部信息,将影响顾客今后对商店和产品的选择。 三 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 (1)家庭 家庭购买决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一人独自做主; ②全家参与意见,一人做主; ③全家共同决定。 “全家”包括子女,但主要还是夫妻二人。 夫妻二人购买决策权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三种...https://doc.mbalib.com/view/8f1baf2ea52956570aab2633d1034b2c.html
11.某商店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5排货架,放置着文具零食日用品...【简答题】便利店百货类销售额为7600元,门店的总营业额为10.4万元,服务类商品销售额5万元,百货类的占基础商品比例为7.3%。()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07类商品是由()订购的。 A. POS单 B. 商店 C. 采购 D. 大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桌面背景更改图片时间间隔最小10秒。 A.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2a5c15db88f45fda02208e889fc823b.html
12.便利店策划方案13篇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https://www.oh100.com/a/202303/6384811.html
13.创业计划书精选15篇我们的餐厅计划在开业两个月后筹办公司网站的建立,首先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接触、认同素食文化,进而认识"食为天"、支持"食为天"的发展,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大大扩大"食为天"的影响范围,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与条件。 重视搞好一系列的企业公关活动 本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https://www.qunzou.com/jihuashu/968625.html
14.小超市创业计划书(通用12篇)在仓储式超市选址时,除了对以上大的项目调查外,具体地点选址还必须对以下几个虽属细节问题但又颇为重要的几个因素进行调查。 可见度。可见度是商店被往来行人或乘车者所能看到的程度。场所可见度越高,商店越容易引起客流的重视,他们来店购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仓储式超市选址时要选择可见度高的地点,如两面临街的...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61009084307_346761.html
15.超市策划书14篇同比‘便利店’的特许加盟,水果专卖店具有投资少,技术含量低,易操作,利润大和回报快的优点。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一个新的加盟热点。 二、市场分析 (一)消费群体分析 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众消费群体的水果消费途径是由以下两种方式组成: 集市水果摊 ⑵...https://www.cnfla.com/cehuashu/233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