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贝币又叫齿贝,由在热带海水中的咸水贝壳打磨穿孔而成。一般为乳白色,大小轻重基本相同。贝币始于殷代,当时贝是一种贵重物品,贝币的使用经夏商周三代,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币贝大致有六大种类:即货币、拟枣贝、伶鼬榧螺、阿文绶贝、大小孔式贝化、背磨式贝化。
2、秦半两又叫两锱钱,秦始皇所铸,为当时全国惟一通行的钱币。秦半两外圆内方。
3、圜钱又叫圜金、圜法、环钱,为战国中期出现的铜质圆形货币。此币制造简单,携带方便,比布币更为优越,圆形货币最终取代布币。圜钱币中部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圆形圆孔者,无郭;圆形方孔者,周缘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隶属西汉王莽货币中的极品,为收藏家们所重视。六泉为: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今日壮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价值连城。
6、布币流行战国时期,上面文较复杂,自一个字到四个字,有100多种。早期的布币有用于装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圆足布、平足布、尖足布、三孔布等币种,但面文无雷同,所以无版别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极为独特,圆首,圆肩、圆足,布首与两足又各有一孔,故称三孔布。而且面有文字多记赵国地名。稍后,布币扩大到秦、周、晋、宋、鲁、燕等国。
7、金错刀亦称“错刀”。王莽于居摄二年所铸高面值仿古刀币。身形如刀,环扣大钱,青铜所铸,刀身铸“平五千”三篆字,环郭用黄金镶错“一刀”二篆字,表示一个金错刀可当五千钱用。
8、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
10、刀币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它通常由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的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面文书体隽秀;燕国的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赝品极多。
12、对钱,亦称“对品”、“对子钱”,是指同一种钱的钱文、大小、内外轮廓、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可以成为双配对的钱币,又叫“和合钱”。对钱始于南唐,盛于北宋。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开创对钱之先。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均可作对。
13、招纳信定,有铜、银、金三币,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降纳叛所铸的凭信钱。钱文旋读,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属流通货币,所以传世稀少。为世界珍币之一。
不要想把一个朝代所造的钱币收集齐全,比如汉五铢尽管售价低廉,但在汉300多年中,所铸版别272种之多,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失传,钱再多也无法买全。元前后仅97年,但所造钱币共有128个不同种类,其中四种钱币已无实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