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一直都是古玩市场流通最大的,价格普遍不高,数量又多。但是还有些商家了为了谋求利润,伪造大量的古钱币,使得市场混乱不堪。那我们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一眼分辨呢?
第一,要掌握每一时代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
从钱文辨别古钱币的特征,关键的是审究是否有改刻的痕迹。
改刻法: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改刻是作伪者的惯用手段。但一般伪品上的文字缺乏生气,如果注意察看,不难识别。另一种伪造者将普通古钱的面文全部铲去,然后在钱面上浇熔铅锡,或堆和一些和胶的颜料、灰漆,待干硬后刻成其他文字。
二是可以从古钱币的整体重量表面质地上加以鉴别。
复制古钱一般用翻砂法。这种方法,要么是用木质、骨质或软石雕成古钱的模型,要么用原钱做成模型来翻砂。由于他们大多不知道真品的配料比例和浇铸的铜水温度,所用钱范质材也不同,因而真品与伪品不免形成如下差别:
古代钱币是用泥模鼓铸,钱文、图案、轮廓和穿孔都非常清晰、规矩。伪品则表面粗糙,模糊不清,砂眼、气孔也多。真品用料讲究,铜质细腻,伪品一般使用的铜质地粗劣,也较为厚重。二者铜色也有明显的差别。
再从钱币的磨损上看,真品表面的自然磨损和撞击伤痕是不规则的,左一个坑,右一块斑;而伪品系人为磨损,伤痕有规则或没有撞击伤痕和磨损。
三是用科学方法辨别伪钱的伪锈、伪色。对古钱币鉴定中;分辨铜锈、铜色的真假是相当重要的方法,因为单从文字形制很难绝对断定真伪,而鉴定锈色方法简便、正确可靠。
从铜锈上来分辨,从外观上看,古钱币真品铜锈分布不均匀,锈色灰绿,而且不易擦掉。有些水锈是浅绿色的。伪品绿色则由于是通过涂抹漆料、埋入土内、粘贴等方法制造出来的,所以分布比较均匀,颜色黯绿,一擦即落。如果外观上不易发现,则可用泡煮法来识别。所谓泡煮法是将古钱币放入沸水中浸泡数分钟,捞上来以后,用指甲使劲掐一下,真伪即便分晓:伪造的铜锈因质松、浮而不实可以刮落,而真锈深人铜质内部,虽薄似蝉冀,却不易剔除。氧化严重的会产生硬绿,有硬绿的古钱可靠性较大。伪造的硬绿更容易剥落,如果说一枚古钱上应是硬绿的地方却露出了铜质,即可证明是伪钱。
四是要要掌握与古钱币鉴定有关的知识。
了解每个时代、每种货币的这些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是识别每一时代、每一种古币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发现一枚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差得很大的货币,应特别注意其作伪的确能性,再用其他方法鉴定、就可确定其真伪。
这些知识包括货币发展史、货币思想史、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方面的基本知识、钱币学、铸造学、历代钱谱、钱志、金融史、币制史、金银史、纸币发展史、钱庄、票号、典当、中国银行业和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及其发行的货币等。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当然前人所总结出来的有关经验,也不可忽视。收藏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