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国古钱币最新图谱及价格1、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2、永光小平小型20000元3、景和小平小型20000元4、壮泉四十小平16000元5、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10000元6、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80000元7、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10000元8、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12000元9、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13000元10、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0000元11、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12、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40000元13、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35000元14、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20000元15、乾封泉宝隶书折十
2、大样背“天府”60000元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50000元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30000元16、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17、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5000元18、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19、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12000元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14000元20、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21、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50000元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50000元22、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23、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24、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
3、背45000元25、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26、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27、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14000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12000元27、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28、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29、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30、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31、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32、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25000元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25000元33、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50000元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150
4、00元34、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15000元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12000元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10000元35、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10000元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18000元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10000元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15000元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20000元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30000元36、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30000元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50000元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20000元37、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38、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10000元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
5、母26000元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40000元39、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40、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80000元41、靖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靖康元宝楷书小平光背15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靖康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光背100000元靖康元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铁母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50000元42、应运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0元应运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00043、淳熙元宝篆书小平铁母背巨月15000元44、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春
6、三”10000元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定三”15000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40000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40000元44、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28000元45、开禧通宝楷书折十铁母背“利”50000元开禧通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利”12000元46、大宋元宝楷书折十背“当拾”35000元47、端平元宝楷书折三铁母背“定伍东下”1.2万端平元宝楷书折五铁母背“定伍此下”1.2万48、淳佑通宝楷书折五光背10000元49、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贰百文省”15000元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叁百文省”10000元50、建炎通宝楷
7、书小平铁母10000元建炎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建炎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51、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45000元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60000元52、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松”1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周”1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五光背4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小平金质小样80000元53、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8000元崇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60000元崇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60000元54、至宁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5000元55、贞佑通宝楷书小平大样光背35000元贞佑通宝楷书折二光背60000元56、应历通宝隶书小
8、平光背30000元57、天禄通宝隶书小平光背20000元58、保宁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59、通行泉货行书小平光背10000元60、天朝万顺契丹折十光背12000元61、大安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62、贞观宝钱西夏文小平光背30000元63、元德通宝真书小平光背10000元元德重宝隶书折二光背40000元64、大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5000元65、光定元宝篆书小平光背30000元66、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2000元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67、大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0000元大元国宝篆书折十背龙30000元大元国宝篆书折十铅质
9、雕母20000元68、天启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0000元天启通宝篆书折五光背6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1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40000元69、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30000元70、弘光通宝隶书折二光背10000元71、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铜质50000元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银质150000元72、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10000元73、永乐通宝楷书折三光背50000元74、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75、万历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钱”45000元76、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20000元78、雍正通宝
10、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120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15000元79、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10000元80、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10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20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25000元81、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20000元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35000元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35000元82、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通宝”30000元83、太平天国楷书特大型背“圣宝”70000元二、古币五十珍图谱古币五十大珍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
11、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1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3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
12、,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4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5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6东周、西周(圜钱):又
13、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7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8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9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
14、世仅两枚。10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近年曾有出土。11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12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13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14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15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16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
15、铸。17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18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19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20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21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22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
16、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23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24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25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26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27至宁元宝:P金代卫绍王
17、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大宋通宝当拾直径一般:52MM.厚:3MM29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国内仅发现此一枚。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间(12411252年)所铸。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临安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
18、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佰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3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
19、平钱,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32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33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34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
20、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铁钱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价。36应历通宝: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37大元国宝:元朝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38建国通宝
21、:北宋宋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
23、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收藏今用我们用唐宋钱币为时代服务。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
24、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43天启通宝: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25、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厘米的小钱。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
26、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是此时所铸。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
27、局、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钱币学家戴志强谈钱币的收藏与投资,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启钱则版式较多,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多
28、种,质地也为黄铜,但钱文却均为楷书。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44靖康通宝:“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45天国通宝: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46应运元宝:”应运元宝”铜钱,系北宋淳化年间李顺起义所铸起义军钱,47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
29、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48应感通宝: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49崇庆元宝、通宝: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为篆书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为3.5厘米);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
30、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赝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50元德重宝: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崇宗皇帝朝另铸造有“元德通宝”钱附:三国大泉五千发现5枚,2枚在历博,1枚在浙江,1枚在新加坡,1枚在台湾55万(名气大,面值大,钱大)六朝太夏真兴发现5枚,1枚在历博(沈子蹉的),1枚在天津博(据说方的),1枚在新加坡,2枚失踪(据说都是张叔驯旧藏的)65万(因为是中国第一枚国号年号钱)五代开平通宝发现3枚已经确定真,1在历博(谱原品)1在日本1在新加坡80万五代大齐通宝发现4枚,1枚在新加坡,1枚在大陆,2枚失踪(张和戴的)120万五代大蜀通宝发现5枚,1枚在天津博(据说方药雨的),1枚在挪威博,1枚在新加坡,2枚失踪(张叔驯旧藏的和另一品)-若另一品假就仅4枚55万五代乾圣元宝背百发现2枚,1枚在日本,1枚在新加坡100万五代顺天元宝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