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已成摄影圈潮流,但由于法律法规尚未配套,隐藏诸多隐患。
■无人机属于航空器还是航模,目前尚无定论。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厦门活动的无人机,除个人拥有,还有一些属于企事业单位或团体。比如婚庆礼仪公司、高校社团等,警方也曾出动无人机调研交通道路拥堵问题。
【隐患】
降落的风险
遇密集人群不敢降
还可能遇阵风发生“炸鸡”事件
在摄影圈,有不少发烧友曾遇到过无人机“炸鸡”事件(注:即坠毁)。
发烧友小张说,有一次航拍时无人机飞到离地40多米高,遇到阵风,无人机失控。“眼睁睁看着4000多元的装备砸到地上,成了一堆废塑料!”后来,他又买了一台,但这个问题还是经常出现。“就算我们操作很谨慎,但天气因素是关键。”他说。
除了天气,场地也是让无人机玩家操心的因素。网友“唐山小胖”在无人机论坛上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说,平时很小心地选择人少的地方玩航拍,有一次拍湖上风景,返航时才发现湖边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群众。“原定的预备降落点已经站满了人,虽然劝说大家离远点,但是最后只空出一小块5米见方的地方,我真的没胆降落!”
“唐山小胖”说,有的无人机螺旋桨相当锋利,平时不小心刮到都会划道口子,如果飞行中遇到密集人群,后果不敢想。“很多广场上都有小孩子玩耍,下次再飞我得找维持秩序的帮忙了,要不我得背一卷警戒带现场围块空地。”他无奈地说。
“黑飞”的威胁
玩具无人机,足以对波音737造成严重破坏
“我们在空中飞行,突然出现的飞行物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必须尽全力避开。但是地面上操控飞行物的市民,有的并不清楚可能发生的危险,甚至还试图和直升机比高低。”厦门直升机旅游服务中心一名飞行员说,飞行中要时刻监视并避让这类风险。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一家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无人机撞击飞机造成的破坏比小鸟撞击更厉害。根据研究报告,如果无人机在客机降落和起飞时正面撞击且进入涡扇发动机进气口,可能引发灾难。玩具无人机足以给中型飞机(如波音737)的发动机造成严重破坏,当无人机正面撞击直升机时,可以击碎直升机的风挡。
泄密的担忧
“会飞的相机”
可能会拍到机密和隐私
去年5月,网上流出偶像女团SNH48成员在塞班岛被偷拍的浴室更衣照,据称就是使用无人机拍摄的。该事件曝光后,网上不少网友都提到,确实有无良人员利用无人机偷拍他人隐私。
【难题】
执行报备难
飞行区域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很多人冒险“黑飞”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对无人机飞行的管控:“组织实施民用无人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规定申请划设和使用空域,接受飞行活动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保证飞行安全。”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内无人机起飞需要有严格的报备和审批程序,飞行计划需要向地区管理局、空管局、空军申请报备,获得审批后才能起飞。
确认身份难
到底属于航空器还是航模,业内人士也说不清
尽管有规定要求无人机升空报备,但即便是专业人士,仍有人对航拍无人机的身份提出质疑:它究竟属于航空器还是航模?
记者咨询了多名无人机玩家,对于航拍无人机到底归属于哪一类,他们也都说不清楚。有人认为,航模与航拍无人机的区别,只是在于航模飞得较低,而航拍无人机是智能化遥控的,可通过视频系统超视距飞行。
虽然身份难以确定,但国家民航局还是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无人机提出了规范要求。2013年,国家民航局出台规定,要求无人机重量大于7千克、飞行范围超过目视视距500米、高度高于120米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取得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的资格证。
不过要考取该证,学员需学习民航法律、空域飞行与申报、飞行原理、无人机知识及无人机飞行操作等20个科目,费用最低也要上万元。
【链接】
国内:将出台首部无人机“交通法规”
国外:去年7月各国出台的管控规定
美国:加州议员针对无人机干扰消防工作的问题向众议院提交法案,要求对干扰者罚款1000美元到1500美元,并实施最长期限为6个月的拘留。
日本:日本内阁针对小型无人机出台《航空法》修正案,要求未经许可的无人机禁止在住宅密集地及机场周边飞行,违者将处以50万日元(约2.7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英国:民航局发布了无人机安全管理规范,规定民用无人机必须在视线范围内(约500米)操作,高度须低于122米。
新西兰:要求无人机只能在白天使用且垂直高度不得大于120米,不得阻碍其他飞行器,如需夜间使用须向民航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