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关键词露头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因为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原因,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露头开采的不断进行,使露天矿排土场的边坡日渐高陡,对于边坡稳定性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成为了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学科方面专家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对于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国内外已经有多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排土场的边坡同岩质边坡比较起来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同其它的自然坡体也有很大的差异,符合自身条件特点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还有待于开发和发展。排土场边坡出现滑坡等灾害情况受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的准确度也不够理想。目前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其分析结果有明显的误差存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实际工程为分析基础,将多种分析方法结合,整理出关于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更加适合的方法,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应用。
1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滑坡的主要模式
1.1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大类型。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工程以及外部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边坡的土质、结构以及地应力等影响作用。外在因素的变化要比内在因素快很多,但是外在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要通过内在因素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只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相结合发挥综合作用,才导致排土场边坡发生变形乃至破坏。
1.2排土场边坡滑坡的主要模式
排土场边坡滑坡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边坡内部滑坡。对于排土场边坡内部滑坡而言,主要跟废弃物料的力学性质有关。随着排土场陡高的增加,在内部出现不平衡的压力和集中性的应力,加上雨水的作用,使边坡内部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滑坡;
2)基底滑坡。如果边坡地基在较陡的倾角的情况下,排土场散体岩石与基底间的摩擦力低于边坡内部的剪应力时,在雨水或者地下水的作用影响下,基底原始坡面就会产生滑坡的现象;
3)下部基岩滑坡。边坡的基岩底层较为软弱直接导致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受到坡体石料的负荷加上雨水的作用,会发生地基滑动或者起鼓的现象,导致下部基岩滑坡。
2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本文以大阳沟排土场最大的堆高剖面为例,通过进行现场勘查实测,分析此排土场的滑坡模式存在内部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以大阳沟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以主要内部滑坡模式为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工况下排土场边坡的稳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2.1正常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2.2降水入渗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在降水的工况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要对边坡雨水渗流参数进行确定。这是进行降水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再根据地区多年的降水量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土场边坡雨水入渗强度指标的计算和确定。根据本文实例大阳沟排土场多年的降水量和入渗量分析,确定此边坡入渗强度为100mm/d。
对于此种工况,可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稳定性分析,首先得出网格剖分的计算模型,其计算模型和入渗水头见图1所示。在以此模型为基础,对降雨入渗的压力水头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仍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边坡降水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见图3所示:
3结论
综上所述,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坡度和涂料及湿度的影响都会对其产生破坏,建议在坡面进行植被护坡的方法进行保护。及时疏散堆积物和修整排水沟,减小雨水入渗带来的破坏性作用。另外,可对坡度进行削减,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注意对坡体的日常管理,尤其在汛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分析方法
一、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现状
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比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业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首先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直接影响便是生产能力的下降,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其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持续走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农民收益的下降,这将进一步加重之前提到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极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后是农业市场信息滞后,就是农业市场的发展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如果农民能提前知道当年的市场情况,那么他们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损失的发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这便导致了一些农民跟风种植,最终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三、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关键词:爆破震动土质边坡等效加速度安全系数
边坡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工程活动的产物,其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围绕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按荷载性质可划分为静力分析方法和动力分析方法两种。目前,关于静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较多,已趋于成熟,国内外均已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1]。由于动力作用下(如爆破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等)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比较复杂,现阶段的研究还不成熟,爆破震动作用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进展缓慢。
1.爆破震动惯性力的计算
本文中爆破震动惯性力采用等效加速度的方法来确定。用拟静力法分析边坡爆破动力稳定性时,通常用折减系数法来确定爆破震动荷载,即将爆破震动惯性力等效为一个静力荷载,转化公式如下所示。
在计算t时刻爆心距为L的爆破震动惯性力时取等效加速度αeq(L,t),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αeq(L,t)为等效加速度;ω为爆破振动波主频;α(L,t)为爆破震动加速度;θ为等效加速度的频率影响系数,一般取1.05。于是,可以得到时刻滑动坡体在某一方向上的惯性力为
(2)
式中:Q(L,t)为t时刻爆心距为L的滑动坡体的惯性力;β0为爆破动力折减系数;αeq(L,t)为滑动土体的等效加速度。
2.土质在爆破震动作用下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
力学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通过适当的简化,可以将本文的思路推广到一、二阶平台型的土质高边坡计。
图1边坡受力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由一组待定参数u、v及α可确定圆弧滑动面的圆心坐标(ζ,η)及半径R。设线性边坡为均匀土质,力学参数及几何参数如图1所示。
设边坡失稳时对圆心O的滑动力矩为Ms,抗滑力矩为Mr。其中,Ms及Mr分别为待定参数u、v、α及β的函数。于是,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可定义为:
(3)
对式(5),只要推导出滑动力矩Ms(u、v、v、β)及抗滑力矩Mr(u、v、α、β)的计算公式,则可通过在计算机上迭代试算求出最小的安全系数Kmin。
3.结语
本文在确定震动惯性力时采用等效加速度法。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常规折减系数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放大作用。通过对土质边坡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破坏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典型的破坏模式为坡顶有裂隙,中间呈直线段,下部为圆弧型,惯性力采用最不利入射角度下的最大合力,利用积分法导出土质边坡在爆破震动作用下安全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滑动面已经确定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具有普遍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1):164-171.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关键词:统计分析;预测性;决策性
统计分析是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活动,它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定量研究,达到对现象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数据说话
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来说话。要依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观点、统帅观点,而不是脱离统计数据空洞地发表议论;要把数据和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搞数字罗列。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人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分析,其研究对象侧重于社会经济现象。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而一定的量又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在研究其质的规律性的同时,研究其量的规律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可靠,使人们对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能深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定量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论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统计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
四、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统计分析的对象不是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个体数量方面,而是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分析研究其综合数量特征。从总体上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认识较为全面和正确。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预测性分析:是将数据系统内涵认识性研究与动态规律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产品的质量检验问题。统计方法对产品质量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合格产品不仅对社会和消费来者产生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合理的运用统计方法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可以尽可能的改进产品质量,节约成本。
总结: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章平.对企业统计工作预测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6,10.
[2]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2004.4.
关键词:降本促效医院经济管理
成本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资源以成本形式完成价值创造,而成本管理则是为了最大化和高效率地利用组织资源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效益分析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提出降低医院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指明今后各科室成本管理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医院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或决策的制定。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
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是发挥分析职能作用,完成分析任务和运用分析方法的准绳。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医院成本状况及其变动,既有质的特征,又有量的界限。所以,医院成本分析应该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仅有定量分析结果而无定性分析说明,或者仅有定性分析说明而无定量分析资料作为依据,都不能充分发挥成本分析应有的作用。因此,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二)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全面分析是指对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它应从整个医院的范围来进行。重点分析则是对影响成本的异常因素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分析要树立整体观念,防止片面性。同时,要以成本费用归集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医疗服务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成本分析。
(三)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
专业分析是指由专门从事成本管理的有关人员所进行的分析,如成本会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群众分析是指由医院全员参与所进行的分析。专业分析是进行成本分析的主要方面,专业人员利用在成本核算中所取得的成本资料,采用专门的技术分析方法,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但是,成本分析涉及到医院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只有把专业分析建立在群众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使成本分析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真正达到成本分析的目的。
(四)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
经济分析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分析研究医院经济活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成本分析如果只停留在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不深入到技术领域,结合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只有将这两方面分析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性和出现错误的成本分析结论,才能根据技术等因素查明成本指标变动的真实原因,从而全面改进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五)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
纵向分析是指医院内部范围内纵向对比分析,它包括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本期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比较,本期实际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较等,观察各个不同时期成本升降的幅度,总结出成本升降的规律。横向分析是指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对比分析,横向对比有助于医院找出差距,不断创新,增强竞争力,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六)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
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这三个阶段的成本分析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作用,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重点是进行事后的成本分析。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前要开展预测分析,事中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过程中要实行控制分析,事后分析是指在成本形成之后要搞好考核分析,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使成本分析贯穿医院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七)成本核算数据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成本分析必须系统掌握和充分利用核算数据,这是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础。成本管理人员要完整了解实际情况,真正弄清楚问题的实质,从复杂因素中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得出全面的分析结论。单凭核算数据远远不够,必须深入实践,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把核算数据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加深认识,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有很多,医院可根据分析目的与分析对象的特点、自身管理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成本与收益分析
如通过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成本与收益比较,可以获得该设备的经济效果。
例1:以CT设备为例,分析其2年成本收益率的变动规律。
根据表1数据显示,CT设备的利用率和月均收入呈正比,而单位成本递减,成本收益率提高,说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提高。
(二)本、量、利分析
医院采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医院运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Abstract:Slopeinstabilityisduetothedecreaseoflocalsoil'sstrength.Itisnotaccordancewiththeengineeringpractice,usingthetraditionaloverallstrengthsubtractionmethodtoanalyzealltheelementsofsoilslope.ThispaperisbasedonMohr-Coulomb(M-C)andDruckerPrager(D-P)yieldcriterion,usinglocalstrengthsubtractionmethodandtraditionaloverallstrengthsubtractionmethodanalysedandcomparedslopestability.ResultsshowthattheresultsofM-CmodelandD-Plinearmodelcalculationarereasonableandmostclosely,thedifferencearesmall;comparedwithoverallstrengthsubtractionmethod,thesafetyfactor、displacementoflocalstrengthsubtractionmethodaresmaller,itismorereasonable.
关键词:局部强度折减;边坡;安全系数;稳定性分析
Keywords:localstrengthreduction;slope;safetyfactor;stabilityanalysis
0引言
有限元整体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时,对土体内所有单元进行强度折减,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边坡失稳主要是由于局部土体的强度降低所致,而其余部位岩体力学参数影响很小。若对所有土体单元进行强度折减,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不准确[1-2],所求解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边坡失稳时的真实情况,故而用局部强度折减法能够更加真实满足工程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ABAQUS软件对经典的D-P模型进行了扩展,屈服面在子午面的形状可以通过线性函数、双曲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模拟,在一定条件下D-P与M-C模型可以实现参数相互转换。国内学者运用扩展的D-P模型与M-C模型对边坡稳定性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易绍基等[3]利用M-C模型和D-P指数模型对边坡土性参数进行研究,认为塑性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影响最大;张芳枝等[4]利用D-P双曲线模型对某堤防进行了稳定分析,认为应将张拉-剪切复合屈服准则应用到边坡分析;伍韵莹等[5]利用D-P线性模型对边坡进行模拟认为宜联合采用位移判据和塑性区判据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陈浩等[6]利用D-P线性模型通过Python语言对某地下洞室群分期开挖动态模拟。以上大都是利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对土体所有单元进行折减,与实际工程有所偏差,而且现有研究将ABAQUS里面的M-C模型和D-P模型结合局部强度折减法对边坡进行分析研究还比较少。故而本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结合M-C准则和D-P准则对边坡进行分析计算。
1度折减法与模型参数转换
1.1局部强度折减法原理
边坡破坏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三个准则:一是以数值计算不收敛作为土坡稳定的评价标准;二是以特征点的位移拐点来作为评价标准;三是以结构面塑性区贯通作为评价标准。第一种依据由于收敛准则的不同会导致安全系数的差异;赵尚毅等[8]认为塑性区从坡脚到坡顶贯通并不一定意味着边坡破坏,塑性区贯通只是破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第二种依据有着明确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采用位移突变作为判断依据来评判边坡稳定性。
1.2M-C与D-P模型的参数转换
2边坡分析计算
2.1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选取郑颖人等[11]和张鲁渝等[12]做的一个土坡作为计算实例来验证对比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在M-C模型与D-P模型中的应用情况。土坡高H=20m,土体容重为25kN/m3,弹性模量为1000kPa,泊松比为0.3,粘聚力为42kPa,内摩擦角为17,坡脚取为40°。由于郑颖人等[11]所得的安全系数与Spencer极限平衡法的结果最为接近,故而本文用Spencer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来作比较,其安全系数为1.21。由于分析中考虑了剪胀角会使安全系数偏高,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没有考虑剪胀角的影响使结果较为保守。为了与传统极限平衡法的结论相一致,方便对比,分析中不考虑剪张角的影响[13]。本例取在边坡节点A(网格划分后的节点,A点在塑区内)处的位移拐点作为判断依据,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要用局部强度折减对边坡进行分析,需要得到边坡的潜在滑裂带。可以先利用软件对边坡所有土体单元进行强度折减,然后将所得到的塑性变形贯通区作为边坡的滑裂带。如图2所示,依次为M-C模型、D-P线性模型、D-P双曲线模型、D-P指数模型的塑性贯通区变形云图。
然后提取图2中塑性贯通区的单元节点,仅对以上的塑性贯通区域的土体进行强度折减,其他土体强度保持不变。选取安全系数、安全系数与Spencer法之间的误差作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两种强度折减计算的安全系数与Spencer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十分接近,误差很小,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局部强度折减与整体折减相比,安全系数略有降低,安全系数误差变小。从局部折减的结果看: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的第安全系数与Spencer极限平衡法给的安全系数最为接近;D-P双曲线模型和D-P指数模型的安全系数与Spencer极限平衡法误差相对较大。
以上边坡例子较为理想,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修建了大量的工程设施,这些工程在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故而需要验证以上结果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性,本文选取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对下文的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比。
2.2工程实例分析
选取阎寒等[14]做的一个人工岩质边坡工程实例来进行稳定性分析。某岩质边坡一级坡率1:1,坡高3m,第二、三级坡率1:0.5,每级坡高7m,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该岩质边坡的岩性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和中等风化花岗岩,岩性参数如表2所示。分析过程中假设两岩体界面连接良好,各个土体都是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根据边坡安全系数以特征点的位移突变性为失稳判据,阎寒等用FLAC3D软件基于强度折减法算出的安全系数为2.2,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根据上文的结论,采用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对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取在边坡节点B(网格划分后的节点,B点在塑性区内)处的位移拐点作为判断依据,采用局部强度折减法对该边坡进行分析。先对边坡整体进行强度折减后得到塑性区滑裂带,然后塑性区以外的土体强度保持不变,再对滑裂带进行强度折减。
计算中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选用非对称算法(Un-symmetric),采用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对所有土体进行折减后得到的塑性贯通区滑裂带如图4所示,然后提取塑性贯通区土体单元节点,对塑性区进行强度折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局部折减后的安全系数相比整体折减小,两种屈服准则所得的安全系数与FLAC3D软件所算的结果很接近,且略小于FLAC3D软件所得的安全系数,黄天成[15]认为如若以位移突变作为评判边坡的稳定性,FLAC3D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大于ABAQUS。故而两种屈服准则基于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的结果是合理的。
表3中局部强度折减的位移相比整体强度折减小,是因为仅对边坡滑裂带区域进行强度折减,减少了滑裂带以外区域土体的因强度折减引起的位移增量,故而得出的位移比全局强度折减法要小,其符合边坡的实际情况。从位移结果来看,D-P线性模型计算得到的最终位移略大于M-C模型,这是因为屈服准则的不同所致,但总体而言,M-C模型与D-P线性模型计算结果很相近。实际工程中,可以将M-C模型与D-P线性模型相结合来计算边坡的稳定性。
本文采用M-C模型的整体折减和局部强度折减后的位移等值线云图进行对比,如图5所示。采用整体折减和局部折减对边坡进行计算后的边坡滑动面大致一样,局部折减的位移略小于整体折减,两则最大位移均发生在边坡坡顶,且位移较小;二者的滑动面位置大致一样,滑动面位置呈大致的圆弧状,并且通过坡脚点,滑动土体主要是边坡上半沿的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土体。由安全系数可知,边坡由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如果遇到不当的人类工程活动、强降雨、雪等,容易对边坡安全造成影响。
采用ABAQUS软件结合强度折减法对土坡和岩质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①采用局部强度折减法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位移量、比整体强度折减法小,与工程实际更为接近,用局部强度折减法来分析边坡比整体强度折减法更为合理,验证了局部折减法的可行性。②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计算结果很相近,建议可将M-C模型和D-P线性模型相结合利用局部强度折减法对边坡进行计算。
[1]赵川,付成华.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的某水电站边坡稳定性分析[J].人江,2015,36(3):66-69.
[2]钟志辉.边坡分析的局部强度折减法及其工程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易绍基,黄英,韩玲,等.土性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9(3):1-7.
[4]张芳枝,陈晓平,梁志松.强度折减有限元在堤防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2):244-249.
[5]伍韵莹,王志鹏,孙立宇.Mohr-Coulomb内切圆屈服准则在ABAQUS软件边坡分析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2):52-55.
[6]陈浩,肖明,衡为方.基于ABAQUS大型地下洞室群分期开挖动态模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6(3):321-327.
[7]杨光华,钟志辉,张玉成,等.用局部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0,31(Z2):53-58.
[8]赵尚毅,郑颖人,张玉芳.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Ⅱ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J].岩土力学,2005,26(2):332-336.
[9]费康,张建伟.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0]易绍基.基于ABAQUS的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验证[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11]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4(10):52-56,78.
[12]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等.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J].水利学报,2003,34(1):21-27.
[13]高志辉.有限元边坡稳定参数敏感性分析[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关键词:人工岩质边坡安全等级允许安全系数稳定分析
引言
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建设工程中,建筑场地爆破施工整平期间形成大面积的人工岩质陡坡,且部分边坡因爆破影响,岩体松动,直接影响拟建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对新形成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治措施。
1边坡范围及安全等级
边坡范围按拟建建筑物位置划分为三个区:A区距离拟建建筑物5.4~15.0m,边坡高度38.10~51.00m;B区距离拟建建筑物5.1~6.60m,边坡高度6.20~8.80m;C区距离拟建建筑物5.6~12.0m,边坡高度6.80~18.50m,分区示意图见图1。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及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该边坡稳定性及安全等级[1]见表1。
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是原山脊之上采石形成的斜坡状采石场,西南高,东北低,高低起伏,坡度为10°~15°,地面标高介于149~194m之间,最大高差约为45m。由于现在工程需要,场区经爆破开挖,边坡呈阶梯状分布。
2.2场地地层岩性
根据场地勘察及工程地质测绘成果资料,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
(1)豹斑状白云质灰岩浅棕褐色、灰白色,隐晶结构,中厚层构造,质地较纯,竖向节理局部较发育,节理多为钙质充填,局部为未充填,岩体较完整,层面间为泥钙质充填,岩层倾向53°~73°,倾角3°~8°。
(2)灰质白云岩:灰白色,隐晶结构,中厚层构造,泥质含量较高,竖向节理局部较发育,节理多由粘性土及钙质充填,岩体较完整,层面间为泥钙质充填,岩层倾向36°~50°,倾角3°~12°。
2.3场地地质构造
2.3.1断层
场地工作区内未见断层及断裂带,场地受东侧距离工作区1.7Km处非全新活动断裂港沟断裂及其东侧距离工作区0.8Km东坞断裂次生断裂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明显。
2.3.2节理、裂隙
(1)A场区节理裂隙特征:由该场区的节理玫瑰图[2]和等密图(图1)可以看出,该场区节理走向主要有45°~80°,300°~350°两组分布,其中又以45°~80°此组节理居多,更密集,倾向主要集中在NW和SE方向,倾角绝大多数>75°,部分节理近直立,以张性节理为主,部分较大裂隙宽度有1~5cm不等。
图4A场区节理玫瑰图和等密图
(2)B场区节理裂隙特征:该场区节理走向主要有35°~80°,300°~340°两组分布,其中又以300°~340°此组居多,节理更密集,该场区节理倾向主要集中在SW和NW方向,倾角绝大多数>80°,部分节理近直立,以张性节理为主,近边坡位置部分较大裂隙宽度有5~10cm不等,部分甚至达到15cm,部分节理裂隙填充有泥钙质充填物和方解石细脉。
(3)C场区节理裂隙特征:该场区节理走向分布较杂乱,主要有集中在340°~360°,10°~20°,75°~85°,几组分布,其中又以340°~360°此组节理最多,最密集,该场区节理倾向主要集中在SW和SE方向,倾角绝大多数>80°,部分节理近直立。从节理性质来看,以压性节理为主,岩石大部分呈巨厚层状构造产出,裂隙2~20cm不等,垂直节理较发育,部分节理裂隙填充有泥钙质充填物,部分裂隙是由于人工爆破而成,贯通较大,部分岩体呈碎裂状结构,边坡较陡峭,易发生崩落,同时基岩下发现有少量岩溶。
3工程物探
为了了解边坡体内部的工程地质条件,以便在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中给予考虑,采用地质雷达对边坡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地质雷达探测[2]的主要对象是边坡坡体。探测的测线布置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的,共布置测线16条。
4场区不良地质作用
4.1岩溶
场区小型岩溶较发育,岩溶型式在地表主要表现为溶洞、溶沟、溶槽等;溶沟、溶槽分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沿竖向构造节理发育,部分地段连汇贯通。
4.2危岩及崩塌
整个场区人工开挖后形成的边坡,岩坡面均较陡峭,尤其是A、B区经人工爆破后的边坡岩体较破碎,产生较大裂隙,危岩较多,边坡面较直立,被较多交错节理裂隙贯通。灰岩在原有结构面、竖向节理和溶蚀作用下,岩石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在坡面处形成危岩。
现状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对未来开挖边坡安全影响大。未来开挖边坡时,由于结构面或者开挖不当会形成危岩及崩塌,开挖边坡时应采取防护和支护措施,防止对原结构层面的破坏或震动形成新的结构面,尽可能保证基岩的完整性。
5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及评价,边坡稳定性计算是边坡稳定性研究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5.1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5.1.1滑移线法
滑移线法同时考虑屈服条件(Coulomb准则)和平衡方程,导出基本的微分方程-塑性平衡方程,进而在屈服区内确定滑移线网,结合应力边界条件,得出各种问题的解。
5.1.2极限平衡法[3]
极限平衡法是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出发点是把岩土体作为一个刚体,为方便计算做一些假定,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可以将边坡的下滑力和抗下滑力进行单独分析,从而获得明确的安全系数。
5.1.3极限分析法[3]
5.5.1允许安全系数的确定
允许安全系数是我们在评价边坡稳定性时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确定取决于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
允许安全系数在取值时主要考虑了下列因素:
(1)勘探工作的控制程度、边坡的实际暴露情况、基础资料是否翔实、试验方法的合理性、试验所获得参数的可靠性;
(2)参数取值对安全储备的考虑;
(3)稳定性计算对工程模型的简化、处理及其计算方法所造成的可能误差的估计;
(4)工程的服务年限、规模、边坡的几何形状及其所处空间位置重要性,考虑失事后的危害及损失;
(5)边坡周围环境地质的影响;
(6)对影响安全系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估计。
充分考虑了上述各项因素之后,结合该边坡的具体情况,确定该边坡稳定性允许安全系数为:一级边坡[FS]=1.50;二级边坡[FS]=1.30。
5.5.2该边坡稳定性分级
5.5.3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经过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可对各区域边坡稳定性做出综合评价。例如A区综合评价见表3。
5.6边坡稳定性评价结论及整治措施
(1)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稳定性状态为整体稳定(Ⅰ级和Ⅱ级)的区域,由于边坡坡体受爆破震动影响严重,爆破松动区范围大,建议对该区域的爆破松动区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
(2)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稳定性状态为亚稳定(Ⅲ级)。建议对建筑物基础位置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爆破并下挖至公建基础标高位置,采用架空层方式将标高恢复至原设计标高。
(3)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性状态为整体稳定(Ⅰ级),目前坡面存在着范围较小局部松动塌落区,应及早地进行清理和加固处理,建议对该区域边坡进行整形,并对爆破松动区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和坡面防护。
(4)边坡的整形削坡工作应采用微差爆破和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严格控制单响药量和一次爆破药量[6],严防爆破作业对边坡岩体的二次损伤。
(5)场地边坡必须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6]。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边坡必须地面监测、地下监测和支护结构监测综合运用。
6结论
6.1获取恰当的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在选取时,应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相结合,并进行工程地质信息调查与统计。
6.2对各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模型进行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常土骠等.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文平,郑颖人,刘元雪.边坡稳定性理论及其局限性[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1):15-19.
[4]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间,2001,21(5):450-454.
[5]GriffithsDV,LanePA.Slopestabilityanalysisbyfiniteelements[J].Geotechnique,1999,49(3):387-403.
【关键词】大跨拱辅梁桥桥梁施工技术
大跨拱辅梁桥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桥梁类型,与常规桥梁类型相比较,有着诸多优点。本文将主要从大跨拱辅梁桥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的施工控制两方面入手,全方位阐述大跨拱辅梁桥的实用性以及解决该桥梁类型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旨在提升大跨拱辅梁桥的工程质量。
一、施工技术分析
拱辅梁桥也被称之为拱梁组合桥,在一般情况下,该模式的桥梁都需要先施工连续梁来构建主梁,将不同的连续梁相连接之后,再架设上空钢管来满足施工要求,并且在该过程中可以使用悬臂浇筑的方式将钢管内部注满砼,进而在桥梁的主梁上方向位置构建刚贯通土拱,最后于桥梁土拱上进行桥面的铺设。拱辅梁桥的整体施工模式主要包含了架设连续梁以及进行拱圈吊装施工。当前我国比较常见的办法就是使用斜拉悬臂法或者是转体施工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工程建设,但是小跨度拱辅梁桥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施工少支架施工法或者是支架施工法。
根据近年来的施工情况分析,钢管砼拱桥通常会使用缆索吊装法进行施工,如果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该施工方式的基本要求,则会考虑使用支架施工或者是转体施工的方式来进行工程建设。其中缆索吊装施工方法的使用频率占总工程量的55%,支架施工法占总体的25%,而转体施工法则占到了15%。从这一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缆索吊装法属于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该施工方法只适用于100米-460米的桥梁。近年来,我国桥梁施工工作人员不断的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使用钢丝绳进行施工的技术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的发展要求,所以钢丝绳已经被千斤顶所取代,顶替了缆索吊装装置,并在拱辅梁桥施工中取得了不错的实际使用效果。
二、桥梁稳定性分析
桥梁的稳定性是衡量桥梁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在进行大跨拱辅梁桥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桥梁的稳定性。本文以广元某工程为例,以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参考,提出提升桥梁稳定性的施工要点。
1.钢管支架支墩屈曲分析
该工程在进行拱肋分段施工时,搭设了临时支架,所以拱肋的自重全部是临时支架来承受的,所以我们可以判定临时支架始终处于疲劳状态,需要进行稳定性研究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该工程钢管之盾1号的竖向钢管长度分成4等分,而2号钢管支墩的长度要略大于1号钢管支墩,共分为3等分,3号钢管支墩自身的竖向钢管长度共分为9等分,最后4号钢管支墩的竖向钢管长度分为10等分。经计算发现,该工程1号钢管支墩自身稳定系数是25.401,2号钢管支墩自身稳定系数为27.552,而3号的钢管支墩自身稳定系数是14.011,最后的4号钢管支墩自身稳定系数是37.363.从这一计算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4个钢管支墩的稳定性均可以满足工程最低施工要求,如果通过计算发现,钢管支墩的稳定性不能满足工程施工标准,则需要立刻停止施工,对钢管支墩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2.主拱合拢之后的稳定性分析
复杂体系拱桥,因为桥面结构自身刚度以及吊杆非保向力二者的影响,导致倾斜稳定临界荷载没有解析解,所以在对复杂体系拱桥该方面进行稳定性处理时,必须要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取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有限元法中找到解决方式,非线性稳定性分析或者是线性稳定性分析。其中线性稳定性分析属于结构失稳但是还处于弹性形变范围之内时,桥梁结构的内力和结构自身外荷载二者成正比,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通过特征值的方式对其进行求解。而线性稳定性的计算虽然比较方便,但是仅限于理想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局限条件,所以不能够考虑材料自身非线性以及几何非线性与桥梁结构初始的缺陷,所以只能通过结构线性稳定对失稳荷载上线进行预测。
因为线性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大型桥梁稳定性计算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非线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因为非线性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考虑到应力达到最高屈服强度时的情况,还可以考虑到结构自身的几何非线性,所以在进行求解时,非线性失稳荷载在计算时,都会使用逐步加载求的失稳荷载。非线性计算方法与线性计算方法相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非线性计算方法可以适当的考虑桥梁结构初始状态,并且该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数值精确度比较高,计算结果精准,但是整体计算过程比较麻烦,有一定难度。
通常情况下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方程可以记为,如果工程情况比较特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方程写成增量的形式,记为:
。上述公式当中,代表了初位移刚度矩阵,代表了弹性刚度矩阵,而【K】则为初应力刚度矩阵。拱肋合拢且拆除系梁下方临时支墩和支架后,受压拱肋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现象,因此,拱肋合拢后,其稳定性也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施工安全性以及工程质量。
三、施工控制
想要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进行施工控制,因为施工控制会直接影响到桥梁整体施工结果。通过对桥梁进行检测的方式来检验桥梁结构以及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减少施工误差,保证桥梁完工之后的工作能力,进而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因为大跨度拱辅梁桥属于跨度大且自身重量轻的桥梁类型,所以原材料使用量比较小,但是承载力却很高,这种类型的桥梁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极高,所以必须进行施工控制。
几何监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变形,如果变形比较明显,对高职桥梁结构产生偏离,致使主梁无法合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几何监控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将桥梁产生的形变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应力监控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监控方式,因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程实际情况与设计的理想情况产生偏离的事,所以就必须要采取应力监控的方式来减少出现截面断裂、扭曲等情况的概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施工时可以时刻对桥梁应力状态进行检测,保证桥梁的应力情况在工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桥梁稳定性分析、施工技术分析三方面,对当前大跨拱辅梁桥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旨在提升大跨拱辅梁桥的工程质量。
[1]赵跃宇,刘伟长,冯锐等.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过程的仿真计算[J].世界桥梁,2011,09(11):14-17.
[2]张治成,叶贵如,陈衡治,徐兴.大跨度钢管硅拱桥拱肋预制与吊装的线形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2,08(02):222-224.
[3]卢志芳.考虑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1:07-09.
由于不同的项目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其风险因素也各有不同。为使分析更具有针对性,笔者以上海某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为例,借助上述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以期房地产投资者在风险防范和投资决策获得最优效果。
一、房地产投资决策风险层次结构图的建立
通过仔细分析,找出了该项目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得出以下投资决策风险层次结构图。
二、判断矩阵及特征值的计算
利用德尔非法及1~9比例标度,计算出一二层指标体系的风险度的判断矩阵。如资源风险的二层指标风险度的判断矩阵以及特征值分别为:
所以,
同理,我们可以分别得出一、二层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及特征值:
特征值矩阵分别为:
二层风险因素的权重矩阵为:
三、一致性检验及对风险因素排序
已知各判断矩阵,根据公式一致性检验公式:及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可对二层指标的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C.R.1
以上得出的二层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W1、W2、W3、W4)仅仅是对于其上级风险因素也就是一级风险因素而言的风险程度,我们还需要对二层风险因素相对于总的房地产投资决策的风险度矩阵W’∶
根据风险度矩阵W’,将这些评价指标分为四类:基本无风险、风险较低、风险较高和风险很高,可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见表4。
一、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事项
1.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实际上属于一种社会调查活动,凡是涉及到数量信息和数字问题内容的均涵盖在统计学研究领域中。经济统计学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基础上而研究起来的。随着不断的努力,经济统计学逐渐得到完善。
2.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3.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经济涉及到的领域与信息较多,因此使得经济的研究困难重重。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问题也同样需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在庞大的信息量下,只有运用统计学内有效合理的方法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方能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研究始终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经济统计学意义重大。若缺乏统计学的支持,经济的研究将停滞不前。由于统计学分析研究工作少不了数据这一关键因素以及统计在数据收集中的作用,可见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至关重要。只要经济统计得到充分应用,就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