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肛裂、有肉刺状物以及鸡眼的情况时,通常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此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一、肛裂
1.内括约肌痉挛:如果宝宝患有肛裂,则可能是由于在排便过程中大便过于干燥,从而刺激肛门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疼痛症状,而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内括约肌收缩,长期如此则可形成慢性肛裂。对于这种情况引起的肛裂,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进行涂抹,并且还可以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方式进行缓解。必要时也可以采取肛管扩张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3.炎症感染:当宝宝抵抗力较低时,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诱发肛窦炎、痔疮等疾病的发生,随着病情发展也会逐渐刺激肛周黏膜组织,使其充血肿胀并伴有瘙痒感。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清淡。
4.其他原因:如寄生虫病等,主要是因为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部位所致,随病情进展可损害机体多个系统,常见为腹痛、贫血、腹泻等症状。如果宝宝体内存在蛲虫感染的情况,则会侵袭肛周皮肤组织,使局部形成水泡破溃后,进而表现为上述情况。对此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服用驱虫药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片等。
二、鸡眼
鸡眼是由于局部长期受摩擦、压迫,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的一种良性囊肿,常发生于足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行走易疲劳。宝宝脚上长了鸡眼时,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将鸡眼剔除,也可用挖鸡眼垫将鸡眼挖出,然后贴敷胶布,再遵医嘱口服异丙嗪等镇静剂以减轻疼痛。此外,还可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尿素霜等外涂,待鸡眼软化变薄后再行处理。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通过激光烧灼、液氮冷冻等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宝宝肛周清洁卫生工作,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裤,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另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