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电波:天赋型选手,如何稳居播客变现第一梯队?

尽管他们的创始人TAKO一直说他们是个“草台班子”,说他们成为播客变现第一梯队是个玄学。但在我看来,他们是播客里的“天赋型选手”,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一定有必然因素在推动。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篇内容以被采访嘉宾“第一人称”视角呈现。

我们是2016年开始做播客的,最早是在浙江传媒学院的一个广播站里,完全就是用一种玩的心态在做节目,甚至有时候连上传节目都是我们的指导老师逼我们去做的。

坦白讲,我觉得我们团队一开始就是个“草台班子”。我们谁也没创过业,也没有人了解互联网商务。最开始变现的方式是联系一些品牌,让人家把货发到我们这,我们帮品牌发货,从中间赚一点点佣金,很小白的一个做法。

后来,我有一个朋友跟我们闲聊,问我们最近有没有在赚钱,我们兴高采烈地说:“在靠给别人发货赚钱!”那个朋友听完,整个人都沉默了。他跟我们讲:“你们到底懂不懂?不是这么搞的!”

我们觉得,付费节目是个挺好的主意。但当时在平台上做付费节目,分成分得蛮厉害的。所以,我们琢磨要不然干脆自己搞一个平台做付费节目。

我们团队里有个男生叫“大仙”,他有一群程序员朋友,做了一个软件设计类的公司,刚好他们也是一个初创公司,给了我们一个友情价。我们一拍即合,用最开始在北京赚到的那笔积蓄,做了自己的APP。

可能会有人会问我:“你们想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付费节目,用小程序一类的软件就好了,干嘛非要搞个APP?”

一开始我们也想过做小程序,但大仙对软件这一块比较了解。他当时的建议是:“我们搞小程序,不如直接搞个APP。因为后面用户量大了,从小程序上转到APP上很麻烦。”我一想也是,既然做了自己所谓的私域,不如直接做个大的!加上人家给我们的价格很“友情”,于是我们一拍脑门做了APP。

虽然我们做了自己的APP,但除了最开始有一波宣传,我们很少疯狂给APP引流,很多用户都是口口相传自己过来的,一些新听众都不知道我们还有个APP!

没有加大引流力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团队一共就这么大,如果用户特别多,流量特别高,我们平台的维护成本就会很高。我们现在的日常维护就已经尽全力了,如果真的流量特别大,我们反而会接不住。

有了APP之后,我们的付费节目上线,凹凸电波才进入正式变现阶段。而且,我们最开始做付费节目也很玄幻。

最开始,我们旗下只有凹凸电波一档节目,大约一周更新一次。有很多听众反馈,更新数量太少了,不够听。

我的听众很多都是上班通勤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听我们节目,一周只有一期,你总不可能每天反复听一档节目。听众经常问我们:“你们能不能多更一点?每周两更就行。”

我们团队当时只有四个人,正儿八经说起来只有三个人在频繁录节目。如果要达到每周两更的需求,压力挺大的。所以,我们在听众群里做了一些调查问卷,问听众的想法。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听众可以接受付费,每周多获取一期节目。所以,我们才决定做付费内容。

我们当时的心态不是一定要在付费内容里给大家输出多么不一样的内容,一定要跟免费节目做多大的割裂和区分,而是单纯地因为大家想要多听一些节目,我们也想有口饭吃。

我们的节目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一直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八年前就听我们节目的人,可能已经对我的人生倒背如流了。

为了防止素材匮乏,我们的付费节目从一开始就决定采用“一季一个主题”的模式。

每一季我们都会框定一个不太一样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发散12期节目,比我们一期一期凭空去想要聊什么会轻松很多。可以说,我们是用季更主题节目,成功对抗了素材匮乏和灵感枯竭。

我一直开玩笑说凹凸电波像一个孤岛。我们没有刻意避开所有人,但始终感觉跟大家有点距离。

我们团队里所有人都是i人,虽然我们初始团队成员都是学播音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很畏惧镜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播客。因为我们害怕面对镜头,播客可以躲在话筒背后讲内容。

加上在播客行业里认识的人脉也少,也没啥人告诉我们人家的刊例价格。这样的情况导致我们的刊例从19年开始到22年就没涨过。直到有一个做播客的朋友找我聊天,他说:“宝儿,凹凸电波该涨涨价了。”

他当时说得很委婉,大概意思是我们有点拉低行业价格了。在他跟我说之前,我自己还喜滋滋的,感觉赚得不少,挺开心的。

也可能是因为前几年不了解行业价格,我们的刊例价没有抬上来,我们反而成了高性价比的播客,加上ROI也不错,所以我们初期积淀了一批客户资源。

去年CPA邀请我们跟大家谈一谈我们的商业化经验。我还纳闷了两三天,我说我不知道要谈什么经验。老袁告诉我,我们的商业化差不多是最好的之一,我才知道凹凸已经在这种水位上了。

尽管我们的节目成长得很快,但我一直对“什么是好内容”有一点点困惑。

也因为我们的内容跟别人不一样,我们早期的时候甚至有点畏惧跟别人建联。

因为大家聊的都是比较上升的内容,比如书籍、电影、人生理想哲学等等,而我们就在那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总感觉跟大家有点距离。我们内心其实有点害怕,别人会不太喜欢我们。我们有时候被邀请参加行业里的线下活动,感觉大家都聊得挺开心的,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插话。

可能现场的嘉宾,他们这会在聊历史,我们内心的小九九是:“这个历史吧,我大概也了解点,可是我是做凹凸电波的,讲情感内容的,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讲历史有点奇怪。”我们有点害怕,所以就不敢张嘴。最后大家开开心心聊完,我们就撤了。

你不能说在短视频媒介里,你就只能更新娱乐、有爆点的内容,限制书籍、电影、人生哲学这样的内容发展。如果有这样的限制,这个行业反而就没有那么精彩了。

播客也一样。我尊重很多人想要听干货类内容,我觉得应该也会有一波听众想要享受短暂的快乐。大家喜欢看书的,就去听读书播客,喜欢听一些放松的、娱乐性内容的,就来听凹凸电波这样的播客。

我们做凹凸电波的初衷,就是觉得大家生活得挺辛苦的,下班也都挺累的,在某些时刻可能需要给自己的精神松松绑,享受一些短暂的快乐,那我来提供这样的快乐就好了。

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创作过另外一档播客。老板问我:“你如何保证节目的品控?”当时我整个人懵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以人出发的节目,人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品控呢?

为了尽量保证节目质量,我们会开辟不同系列的节目。比如,我们早期的内容就是聊自己最近发生的事,突然想到小时候也有好多好笑的故事,可以拿到节目上来跟大家讲一下,于是做了童年这个系列。

每周我们都会开选题会,所有人聚在一块聊,我们这周要更新什么主题内容?可能我提出几个,他提出几个,大家汇总到一起对选题展开讨论。

我们判定一期节目好不好的标准,不是看大家能找到几个包袱,而是聊到某个主题,大家根据这个主题无限发散,我说一句,你说一句,每个人都有好多好多话要讲。我们就觉得可以闭嘴了,就定这个选题。

除非节目里有商业推广,我们节目里90%的内容,在录制之前都是不互通的。我不会让对方知道我要讲什么故事,对方也不会让我知道他要讲什么故事。这是因为我们想要在节目里面保留最原始最真实的reaction。

如果说我早就已经提前知道这个故事的笑点了,那我在节目上就会很尴尬,我就会说:“哈哈,真好笑”,听起来就很尬。现在有时候大家会说我们有点聒噪,我觉得也正常,因为当你真实的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并且觉得很好笑的时候,你就是会发出很大的笑声。当然,我们也不会担心讲出来一个故事会冷场,因为后期都会剪掉。

总结一下:即兴创作,加90%的内容不互通,是我们为尽量保证内容好笑,做出的最标准的SOP。

今年年初,我们招了更多同事,决定做我们的播客矩阵,希望我们的内容库越来越丰富,听众越来越多。当然,也希望我们在变现上摸索出更多有意思的方式。大家一起在播客里活得更加快乐。

专栏作家

梁将军,公众号:梁将军(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品牌IP战略顾问,每两周大约思考一个营销课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THE END
1.中州作家邹宝平:也说“拍脑门决策,拍屁股走人”“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桌子骂娘,拍屁股走人。”这“四拍”是时下一些当权者的作派,也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写照,是他们活脱脱一幅画像。由此可想而知,“四拍”当权者,他们是如何的作为,其实就是凭主观臆断,想一出是一出,不顾客观现实。毫不客气了的讲,他们压根就没有潜心地去为工作,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06/09/70862525_1002973669.shtml
2.一些地方领导人的拍脑门决策和政策的朝令夕改屡见不鲜行政补偿...一些地方领导人的"拍脑门"决策和政策的朝令夕改屡见不鲜,行政补偿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决策失误问题。要科学决策,就必须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③从科学理论出发制定方针、政策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A.①②③B.②③④...https://m.12tiku.com/tiku/919812/26079742.html
3.[V观]“熔断”机制是一拍脑门的决策?刘士余:未来几年我国不具备...[V观]“熔断”机制是一拍脑门的决策?刘士余:未来几年我国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2日 18: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 编辑:刘一 【 打印】【 举报/纠错】【 复制链接】【 转发邮件】 ...https://news.cctv.com/2016/03/12/VIDE7OQNERT4IjRqe9ZYIU6X160312.shtml
4.“拍脑门”咋成了某些领导的通病?新华微博“瞎折腾”的根源 不经充分论证、科学决策,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这是政务管理“瞎折腾”的根源之一。长官意志决定一切,而且往往是一个领导一个想法,相互“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朝令夕改,这是“瞎折腾”的根源之二。“拍脑门”后患无穷 “拍脑门”是缺乏监督制约的体制弊端,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重大损失不可...http://www.xinhuanet.com/forum/zt2013/wds78/index.html
1.我的决策方式竟然是一拍脑门儿!三个月里,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决策,每次决策都在竭尽全力的奔向本以为的最优选择,可无论你在决策前做了多少功课,付出多少努力,在决策那一刻之前,还是有很多迷茫以及无助,人生有很多第一次,在决策之时,依然会显得那么感性和无知,甚至那个决策就好像是你一拍脑门做出来的。 https://www.jianshu.com/p/713fe1ce8036
2.上游周评公共服务不能“拍脑门”决策,互联网大厂要尊重用户上游周评|公共服务不能“拍脑门”决策,互联网大厂要尊重用户 原标题:《上游周评|公共服务不能“拍脑门”决策,互联网大厂要尊重用户》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327824
3.这两种人,不管多么有能力,都不会被领导喜欢刺头“刺头”员工恰似那不羁的野马,总是自认为才高八斗,对领导的决策与管理方式肆意评判,甚至不惜公然挑衅。他们似乎忘了,正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在职场这片天地里,领导的权威就是那隐形的法律框架,维持着秩序与效率。“刺头”们的行为无疑是在这框架上肆意冲撞,严重...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HLBVP05566SCS.html
4.中国的环保战略是“一个拍脑门的决策”吗?今年进入供暖季以来,随着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空气质量较往年同期状况的超预期大幅改善,中国“舆论场”上那种“中国雾霾无可救药”“中国发展的不治绝症”之类的“狂欢”迅速销声匿迹,但几乎与此同时,随着“气荒”状况的出现,批评中国大力治霾是“一个拍脑门的决策”、指责京津冀煤改气工程根本未曾考虑“气源”问...https://www.guancha.cn/minsheng/2017_12_26_440654.shtml
5.一些地方领导人的"拍脑门"决策和政策的屡见不鲜,行政补偿当然不能...一些地方领导人的"拍脑门"决策和政策的屡见不鲜,行政补偿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决策失误问题。要科学决策,就必须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③从科学理论出发制定方针、政策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如何将EXCEL生成...https://www.shuashuati.com/ti/068cb62f5a254876bdbf7c9386671b2b.html?fm=bd5185ea36377a6c54d224085b9521602d
6.制胜商道——理性经营与决策沙盘模拟5、拍脑门决策-科学化决策 6、经验型决策-创新型决策 课程简介 《制胜商道》——理性经营与决策沙盘模拟培训课程旨在运用先进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树立管理者的理性经营思想和科学决策意识,切实提升管理者分析环境、把握机会、制定战略、确立优势、落地执行、改进绩效、正确决策的能力。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07026254&efid=A0u_OHkH2nYC9H8RYoTS3w
7.中国144地级市规划建200余新城新区被指贪大求快拍脑门决策拍屁股走人 一些专家提醒,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押宝”城镇化,地方融资平台“主要抵押靠土地,还债付息靠卖地”,一旦新城成空城、土地出让断续,极有可能出现地方债危机。 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高管说,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方向描述很清晰,但是各地认识不一,随意性很强。“原本准备投资某个国家级新区,该区前一任领...https://m.kunming.cn/news/c/2013-08-26/3384687.shtml
8.一拍脑门想出来的电影如梦现在经常说很多领导的决策是一排脑门想出来的,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导演编剧一拍脑门想出来的。一个纽约的ABC、一个杭州的野蛮女友、再来一段港台文人都喜欢的《牡丹亭》的故事构架,一拍脑门,就这么定了! 或许是罗卓瑶和方令正离开中国太久了,不知道这些都是大俗套?不过即使俗套搭配组合好了,也是一盘好菜,《叶问》...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3231941/
9.一周声音人民日报新华社为孟晚舟被扣齐发声:中国公民合法...人民日报评浙江高考加权赋分:要避免拍脑门决策 11月24日,浙江省高考英语科目成绩公布后,考试成绩和加权赋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12月5日,浙江省政府公布调查结果,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等多名领导干部被撤职、处分。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称,“不经过集体研究,个人决定了事关全局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691776_qq.html
10.民谚“决策拍脑袋,行动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其中“拍屁股...A.正确B.错误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m.shangxueba.com/ask/3381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