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内功,顺应“结合”,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

要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力的提高又在于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但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要灵活运用到临床上,这是对修炼内功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中医临床的关键所在。

做好顺应“结合”,要坚持“借西守中”和“衷中参西”的思维;要坚持“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和中西互补;要坚持“百花齐放、借西促中”。

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病取效首先要明辨病机,辨证论治,而取方用药亦是重要一环,必须紧紧抓住药之配伍,每味药的用量,炮制对药物的临床疗效的发挥也十分重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我们中医药人要不负重托,不负期盼,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实走好。要以临床为导向,来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应着力在以下几点。

不负重托,练好内功

国家重视,人民期盼,当下中医药人应练好内功,做好临床。要深知疗效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生命力所在,并要知道疗效是中医药理论实践价值的集中反映,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医药的立足之本,优势专科又是医院的立身之基。不过从临床实际来看,中医药疗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疗效须重塑中医思维,首先要从“审察病机,辨证论治”着手,这是提高中医疗效的抓手,是“练好内功”的切实落脚点。今天的中医要立足自信,深刻领悟中医药学术有其深厚的文化和哲学背景。其凝聚着天人合一、相生相克、顺应平衡的辩证统一思想,要求遵循传统医学思维去分析“中医现实”,并提出中医策略。而策略就是要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力的提高又在于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但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要灵活运用到临床上,切不可学用分离,这是对修炼内功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中医临床的关键所在,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练好内功乃为要务。

着力“我主”,顺应“结合”

中医药得到传承发展,在政策指引下,有序推进,从“依法支持”到“促进振兴”,再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加强中西医结合”,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所取之举让中医与西医在同等位置上以“和而不同”的智慧,发挥中医药优势,用疗效“说话”。学科引领者要着力带领中青年中医工作者,秉持“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能中不西”的治疗原则,让中医药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价值,真正寻找到中医院姓“中”和中西医结合的切实落脚点,融合地走中西结合之路,是当今临床医学的呼声。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要以多变思维去认识疾病,其中要将现代医学技术为我所用,在辨明病机的同时,还要分析病变的转归,随机应变,拟定中医方案。现在的学科引领者,既有中医的经验,又有现代医学的知识,而关键在于用心,以姓“中”的理念是完全有能力带领下级医生做好中医临床工作。如以疗效来说,是有双重要求,对功能紊乱性疾病又兼有实质性病变的患者,中医需要着力用心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取得疗效,并以此为起点组织团队加联盟研究大病种的筛选,制定相对统一的方案,施于临床,通过实践与数据,来阐释中医药的疗效,落实中医院姓“中”的宗旨。

逐渐实现数字化是新时代对中医药的要求,要深刻认识数字化是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以数字化推动服务能力提升,赋能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中医药发展新赛道,塑造中医药发展新动能。

一要坚持两个思维——即“借西守中”和“衷中参西”的思维。中医应该积极地借助现代医学的检验等手段发现和认识疾病,并借其甄别有无器质性改变,是否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是否需要生命支持辅助手段进行挽救等。在适合的阶段遵循中医的辨证原则,分析判断疾病的虚实并给予针对性的方药调理,支持辅助西医共同取得最佳效果,特别对疑难杂病,如肿瘤手术、放化疗等恢复期患者,中医药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在识病上中医是以宏观和形象思维取以四诊(望、闻、问、切)去辨证处理,而进一步剖析又以“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关系都为核心,对此思维的定向需要用心领悟。可见做中医临床一定要辨证论治。此“辨法”用就是中医处理人体疾病信息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但又需要看到辨证是有严密的逻辑,论治是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证”是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谓之病位、病因、病性,这都需要领悟以指导实践。

三要坚持“百花齐放、借西促中”。对于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理论、临床、理法方药、古方今用、药材培育、加工炮制、制剂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积极借助和利用西医学的微观、有效成分检测、细胞分子提取等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不断发现中药新效能、新用途,并不断研发出包括给药途径在内的一系列中医药创新成果。《中国中医药报》3版刊发的“西医大家话中医”栏目,让我们中医药人更加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我们要提高自我,做好中西医结合。以坚持中西医并重,用“和而不同”的智慧,发挥出特色优势,以疗效来说中医。让中西医融合贯通,并行不悖。

临床用心,方药在握

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病取效首先要明辨病机,辨证论治,而取方用药亦是重要一环,对于提升中药的疗效,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是药之配伍。药有千万种,有的具有多效作用,配伍得当则起效。如临床遇见高血压合并颈椎病而出现眩晕症状的,有求于中医治疗,则需要用升降同施的方法。取煨葛根配伍代赭石、竹茹、天麻钩藤饮出入图之,即可使人体的升降得到平衡,眩晕得止,可见药效在于配伍。

此外,炮制对药物的临床疗效的发挥也十分重要,现在中医临床工作者有见忽略,而制药工作者也有失传统。举例来说,如生姜,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良药,其入药之品常有鲜姜、干姜、姜皮、姜汁、煨姜、炮姜等六种,而现在药房饮片中只有鲜姜、干姜、炮姜、姜皮,却鲜见煨姜,我在临床上运用煨姜对“肝胆郁热,脾胃虚寒”的寒热错杂之症,起到确切的应对作用,因煨姜性温而不燥,又有利胆作用;又如拿甘草来说,其入药有生甘草、甘草梢和炙甘草等几种,生甘草用以调和诸药,如以10克以上用量,配生黄芪又可起到托里解毒之效;甘草梢有清心利窍,引热下行之功,如导赤散即用梢而取效;炙甘草分蜜炙,姜炙两种,蜜炙则润肺止咳,姜炙则以气化的作用调节心率,如“炙甘草汤”用意如此,而今日的中医门诊处方上,只看到一个“炙”的字迹,所用饮片并无蜜炙,姜炙之别。

总之药制作用有五:相反为制——如吴茱萸和黄连;相贵为制——知母与黄柏;相畏为制——如生姜能解半夏、南星之毒,故以炮之使胃受纳,利于服用,对气味重的药物醋炙,酒炙,麦麸炒姜炙等;相恶为制——如以米泔水制苍术以缓其燥性;相喜为制——使形、色、气味发生改变,利于服用,如五味子配干姜,酸辛并用治疗内伤咳嗽。

面对现实,应着力解决中药炮制问题,中医院要作为一项内涵建设,在药剂科设立“临方加工室”,按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加工,体现中医院的特色,促进疗效的提高。

基层的中医药工作者要有多面手的能力,既要有大内科知识,又要有外治的方法,这是随机应对的,如中药,针灸都是有效之取。

以上简短之言,是我从事临床的感悟,我们要提高站位,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力,用疗效来诠释中医药,让中医药扎根疗效,永葆生机。(国医大师徐经世)■

THE END
1.把好脉开好方施好治反腐倡廉把好脉 开好方 施好治 吴晓军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全党即将自上而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既形象生动,又简明扼要,将教育实践活动的要义予以高度概括。特别是“治治病”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与自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http://fanfu.people.com.cn/n/2013/0604/c141423-21728193.html
2.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把好脉开好方但在同学们写作过程中,同学们无奈的是理论都知道,也知道要运用写作技巧,但更无助的是没有积 在申论文章书写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存在下笔难的问题,其实简单来说,文章的具体书写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积累,而积累若从词语段上着手,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小编在本篇文章将以“把好脉,开好方”这一主题入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http://www.fjsgwy.org/2024/0712/66174.html
3.检视整改既要“把准脉”更要“开好方”先锋文汇好的“药方”落到实处才能发挥真效用。检视整改“告一段落”后,有的地方和单位有松劲现象,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思想,特别是在整改落实上,存在畏难情绪,问题一“查”了之,不愿动真碰硬、下深水解决。对照“处方”开展“治疗”时,要谨遵医嘱“用对药”,根据疗效及时调整“用药量”,确保“用药”精准精细,达到最...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5525763
1.基层干部要把准脉诊明因开好方“把准脉,诊明因、开好方”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要求,其中“把准脉”是指中医看病时要准确判断病情,找到关键症结;“诊明因”是指全面掌握病情的情况,找出产生症结的原因;“开好方”是指根据症结对症下药,开出符合病情的药方。基层工作也需要遵循一样的道理:直指问题、靶向施策、根源治理,最终解民忧、暖民心。 https://www.cnxds.com/thread-382150-1-1.html
2.关于如何促进中医药发展五问把好脉开好方降资讯关于如何促进中医药发展五问 把好脉开好方 健康一线4月21日讯 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诊疗如何更便民、更规范、更有效,是安徽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以112所中医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村卫生https://m.vodjk.com/mip/a/261667.shtml
3.责任督学:担起“督”底线和“导”发展的双重使命—江苏教育新闻网金坛区:既要“把好脉”,更要“开好方” 全区108家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责任督学下沉学校管理一线,全面了解学校管理,全盘审视学校发展。同时,区督导委对责任督学督学队伍采取“双向管理”模式,吸纳更多会“开好方”的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开展“线上线下一体”等培训模式,提升责任督学指导服务学校...https://www.jsenews.com/rmzt/2020Y/jydd/jy/202004/t20200423_6616294.shtml
4.“把脉问诊”找症结“对症下药”开良方——城东区扎实开展党组织...城东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2021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全市、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通过对党组织书记“年度大考”,为基层党建“把好脉”“开好方”,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9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