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法制与新闻网讯(李璇)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大岭村位于镇区东北6公里处,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共11个居民组360户1406人。耕地900亩,退耕还林(核桃)600亩,蔬菜制种150亩,艾草种植1100亩。2016年大岭村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退出贫困村行列。目前,全村共有低收入群体41户92人。
近年来,大岭村抓住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采取“1134”工作法,即围绕1个核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发展1个特色(艾草特色产业),用好3类资金(帮扶单位帮扶资金,示范区产业项目类衔接资金,示范区项目确权收益类衔接资金),做好4个方面支持(发展产业、务工就业、创业经营、辐射带动),促进低收入群体实现稳定增收。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产业兴旺是根本出路。为更好发展本村艾草特色产业,进而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大岭村创新提出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上,成立艾草产业党小组,探索发展“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新办4家专业合作社,分别承担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精细加工、网络营销等业务。吸纳全村34户脱贫户入股,每户至少入股500元+镇政府配股500元,享受每年不低于10%的入股收益和二次分红权。另外,通过专业化合作社发展,带动低收入群体通过临时用工参与艾草种植,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条件
自2018年以来,大岭村始终坚持艾草产业发展不动摇,目前已累计种植艾草1100余亩,年产量150余吨,2023年实现线上销售收入300余万元,线下销售收入60余万元。一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二是带动大岭村60多户农户种植艾草,相比于传统粮食作物每亩增收约1000-2000元;三是通过艾草种植基地、加工厂、合作社可吸纳脱贫户、农村留守人员、残弱劳动力5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每人每天40-70元。
用好三类帮扶资金,为低收入群体增收把好脉、开好方
用好帮扶单位资金。在帮扶单位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中心扶持资金3万余元及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的扶持下,获赠大中型拖拉机5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同时,对购买农机的农户补贴超过20万元,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帮扶单位每年开展消费帮扶,采购农户土鸡蛋、蜂蜜、核桃、艾草等农产品10余万元,增加农户年收入200-5000元。用好示范区产业项目类衔接资金。投资103万元建设大岭村艾草深加工项目,投资78.5万余元建设大岭村艾草仓储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开发有艾绒、艾条、足浴包、艾灸宝、艾眼贴、艾枕、艾茶等系列产品,同时也增加用工20余人,带动人均增收1000余元。用好示范区阳光兔业、联镇带村、光伏发电确权收益类衔接资金。此3个项目共计确权264.38万元,年收益26万余元,用于项目运行管护,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针对有就业意向但因身体或家庭原因不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开发村保洁员3人,每人每月900元。对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分别奖励500元、1000元、2000元助学金,鼓励通过教育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