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被誉为优质农畜产品黄金产区的内蒙古达茂旗,地广人稀,十年九旱。在高寒高海拔等自然环境下,孕育出驰名南北的草原羊、草原牛,生产出走俏市场的小红皮小麦、黄芪、大蒜……
但过去因受小、散、乱等经营模式影响,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有品牌没有好市场。为此,达茂旗立足有机绿色资源优势,走出固化经营模式,找准专特精优品牌“风向标”,下好特色产业发展“一盘棋”。
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把关
内蒙古达茂旗种养殖模式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也有几种模式叠加的复合型,每个单元对于品牌制胜的认知与操作,决定着整个品牌战略的成功与否。
内蒙古丰域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丰域农牧公司”)是包头市石宝铁矿集团公司响应工业反哺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在达茂旗套马沟村注册的集农牧业种养、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企业,也是包头市石宝铁矿集团董事长李志强回报家乡创办的扶贫工程。
在品牌建设问题上,“丰域农牧公司”副总经理王磊介绍,“达茂草原羊”“达茂草原牛”“达茂小红皮小麦”等优质品牌,在这片故土传承了祖祖辈辈,是达茂旗的骄傲,也是达茂人的眼睛。
“每一斤‘达茂草原羊’等产品(目前该公司同时经营原来的‘套马沟’品牌)上市,都要经历对养殖牧场土壤、水质、加工、包装等有机认证、随机抽查、活体检疫、瘦肉精检测等全链条跟踪把关。”王磊认真地说。
出生于达茂旗小西滩村的刘少龙,大学毕业在外打拼小有成就的他,2019年返乡在小西滩村原址(该村已搬迁)组建了达茂旗北方禾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蒙古北方禾牧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刘少龙说,不能让哺育自己成长的小西滩村从记忆中消失,不能让传承祖辈的小红皮小麦失传。基于此,他所在合作社与公司以有机农畜产品种、养、加、销等为一体作为目标,注册了“小西滩”商标,主营达茂旗小红皮小麦、莜麦、荞麦面粉及肉蛋等。
几年来,他将“公司+农户粮源种植品质把控”,作为企业长足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对于订单种植户,从种到收全程进行随机跟踪监测(是否使用化肥、农药等)……“3年啦,没发现一家农户上肥用药。这地方天高气爽,十年九旱,全年下不了几点雨,没虫害无需用药,缺水上化肥庄稼得死。”刘少龙说。
“达茂旗荞麦在日本、韩国很畅销。全旗每年种植荞麦4万亩,产量2万吨,几乎全被外商收走了。如果当地对荞麦进行荞面、荞麦酒、荞麦醋等深加工,就会缔造一个荞麦产业链。”刘少龙分析道。
保品质创品牌双管齐下
数据显示,达茂草原羊28项检测指标中铅、镉等5种金属指标均远低于依据标准或未检出,“六六六”、“敌敌畏”等20种药物未检出,有益人体健康的苏氨酸、谷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指标均高于标准指标20%-50%不等。
内蒙古达茂旗小红皮小麦蛋白质含量约14%、淀粉含量66%、脂肪含量10%,湿面筋含量高达31%,与其他小麦相比,蛋白质、脂肪、灰分等10种成分含量均高出不少……
这些好产品既得益于种养环境的自然属性,也离不开农牧、市场监管部门的把控服务。
从种养到收获过程,达茂旗农牧业局出台制定系列措施保品质。
制定质量安全标准。通过建设肉羊、肉牛、马铃薯、中药材等标准化生产基地,保障农畜产品品质。
网格化监管全覆盖。在全旗12个苏木乡镇,设置了农牧业综合服务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开展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保障农畜产品品质。
追溯整治无缝对接。完善整治、追溯、认证三位一体机制,严查农畜产品经营户有无证照、是否经营“三无”饲料、屠宰有无检疫证明、台账建立是否齐全、全程追溯是否落实等问题,保障农畜产品品质。
内蒙古达茂旗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梅介绍,全旗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自治区级4个,市级26个;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其中自治区级3家,市级6家;“两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0家30个单品、有机食品企业1家10个单品;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茂草原羊肉”、“达茂草原牛肉”;成功申报“达茂羊肉”、“达茂牛肉”、“达茂黄芪”等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农畜产品的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同样凝聚着属地市场监管人的不少心血。
内蒙古达茂旗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忠明介绍说,达茂旗现有注册商标898件,农牧产品商标占比33.85%。每件品牌的申报注册确实来之不易。
成功入选全国品牌三百分之一、自治区品牌十一分之一的“达茂草原羊”,历经2009年的原产地证明商标、2012年的知名商标、2013年的著名商标到2016年的驰名商标8个年头。有了“达茂草原羊”这个“身份证”,达茂羊肉才有资格于2009年代表包头市唯一入选亚太地区地理标志产品,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
达茂旗品牌发展有优势,农畜产品虽说产量不大,但品质高,又紧临工业城市包头,背靠口岸,草原旅游景点多……
定准位做功课破题发力
内蒙古达茂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李宝春表示,达茂旗草原广袤,田园辽阔,农牧业资源丰富。达茂草原羊、达茂草原牛、达茂黄芪、达茂小红皮小麦等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的入选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的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品牌价值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旗涉农涉牧注册商标304件,“两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0家30个单品。从发展势头看,达茂品牌建设走的较快、发展较稳,但还存在单品生产规模小、市场供应能力差、品牌效益低等问题。其根源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水平不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几个方面破题发力。
抓准发展方向。牢树抓农牧业就是稳经济、强基础理念。抓好粮食、饲草、牛羊品质保障与稳增产上规模及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等行业细分工作至关重要。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产业项目,走出去、引进来,用市场化手段招商引资拓展市场。
做足引领功课。如在肥业、草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问题上,政府以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引导规模化生产经营,把广大农牧户联合起来,草场农田作为基础性生产资料,确权后将资产变股权,农牧民变股民,将传统家(户)式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这既增强了农副产品市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充分保障了农牧民增收增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提升服务水平。如涉农涉牧科研成果推广、追溯体系建设、数字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统筹等工作,农牧民做不成,企业不能直接做,政府得主动做。其规划是:
在农区,将丰富的牛羊粪转化30万吨有机肥还田全覆盖,种植50万亩粮食、50万亩粮饲互补,启用5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地发展林间耐旱新型牧草与黄芪种植,实现为养而种,打造有机生态产业链。
在农牧区结合带,实行规模化光伏现代生态养殖场,年均出栏200万头(只)肉羊牛,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做高端产品,做品牌市场,给产业赋能升值。
在牧区,扩大繁殖戈壁短羊、杜泊、蒙古双肌牛等优良畜种,推行同期发情、胚胎移植等技术,实行分区分期、多产多胎生产,使全旗基础母畜保持在100万头(只)左右,年出栏羔羊200头(只)以上,发展林草碳汇产业,推进牧产业可持续。
做好品牌推广。达茂旗位于“阴山北、草原上”,区域特点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产品品质优良。达茂草原羊肉、达茂草原牛肉、达茂黄芪、达茂小红皮小麦等品牌价值可观。通过精心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发布会、产品展销会等多形式推广,让达茂好物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闫廷翔宇王如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