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相比一件普通的事,人们会更加深信不疑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为这种存在找出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比如这个男人当选总统。
而月薪1万的我,打开账户,瞄了一眼当天58%的借券利率,点上一根烟,加上杠杆将拼多多的做空头寸提升到了100万。
第二点,则是商家必须足够专业,足够的懂商品。作为广大顾客代理人的电商平台,需要提出意见使上游供应商的货更贴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加畅销,这样上游供应商也获得了利益,消费者得到了满意的产品,实现了供应商,电商平台,消费者的三方共赢。这就要求作为顾客代理人的电商平台具备一定商品设计,品质监测的能力,并相应制定一系列复杂而严苛的标准,从而指导上游供应商的生产。比如网易严选这几年做的事情,严选先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与生厂商共同完成选品与设计,而后对生产等环节进行把控,从而让成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一直深度参与到商品这个环节上,当前京东的京造也在对标严选。拼多多这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依靠是做平台,做流量,而平台售卖的是大量的山寨品,拼多多没有参与到商品本身的环节中来。拼多多对商品的理解,很难与多年来一直做正品,做品质的京东商城,天猫甚至网易严选相比。
讲完这两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拼多多卖的的商品,同品质下没有理由比京东、阿里更便宜。因为拼多多相比别的电商平台,并没有更多的议价能力,也没有参与到改造商品本身与其价值链的过程中,拼多多只是一个普通电商平台或者说流量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拼多多不具备去做消费者代理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信任
消费者代理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消费者与供应商要信任这个代理人,这也就是好市多为什么会有自有品牌的原因。当好市多找到供应商一起生产出了一个新的品质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这个商品初期是没有市场的,消费者很难信任一个刚刚摆到货架上的莫名其妙的便宜货。但好市多几十年间一直向顾客输出优质、安全的商品,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占位,顾客只要走进好市多,看到货架上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的新产品,便会放心的买回家。而在国内,当我们登入一直坚持做正品的京东、网易严选,在选购时就基本在心中得到了一个“正品保证”的承诺。而站在另一面的正是拼多多,拼多多上线3年间,在顾客中已然形成了山寨,低价,低品质的心理占位,未来拼多多想做C2M开发更优质的商品,想做自有品牌,面对的是顾客心中强烈的怀疑感,特别是当拼多多希望拓展到更多的一二线城市消费人群或开发一些档次更高的商品时,这个问题会更为突出。
商业市场在心理占位,信任感方面的趋势与人性是相反的,理论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由俭入奢难,由奢入简易”。当做高端车做出口碑的奔驰推出面向中低端的C级轿车,打开市场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做久了中低端车的众泰去推高端汽车,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对于电商平台售卖商品,是一样的道理,拼多多即使是推出了优质的商品,品牌化的商品,消费者也很难买账。这怪不得消费者,拼多多就是依靠山寨劣质货才能做起来的。
而对于商品的生产商来讲,既然要求他生产更优质的商品,那么他必然向电商平台要求更好的条件,比如要求电商平台给予更短的账期,电商自有品牌的赋能,有效率的物流等等。阿里有蚂蚁金服,京东有物流,而拼多多这两点都还没有。
所以,拼多多不过是一个获取了几乎免费流量的普通电商或是流量平台,没有改造整个商品的价值链或是提升效率,在零售的本质上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而未来,拼多多也很难洗白转型,商业模式大概率是一地鸡毛。
之前的论述,其实是讲了拼多多不值这个现在这个价值,讲的是商业模式的面子,这只能让我不去买它的股票,不足以让我决定做空它。但拼多多的存在,或许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还将对我们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才是里子,让我觉得应该去做空他。
让我们再回到“好市多+迪士尼”的笑话
黄峥在拼多多上市时讲,在拼多多的空间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机结合,用户可以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理想的商品,更在过程中收获快乐。”拼多多将购物社交化,娱乐化,随时随地拼多多,随时随地带给人们欢乐,黄峥觉得这好像与传统企业迪士尼类似。
是的,我也认同,迪士尼和拼多多,都带给了人们快感。但快感的定义不同于快乐,快乐的范围远小于快感。快感可以来自于阅读一本好书带来的精神顿悟,也可以来自于吸食毒品带来的精神麻痹,但读书或许可以伴随快乐,而吸食毒品并不会。迪士尼在游乐园,影视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为人们带来欢乐与启发,满足人们心中高于现实生活的美好想象。而拼多多则是通过类传销式的社交与牺牲商品品质的方式,利用人们对于一件既有商品的心理定价与售卖定价的差,给予人们占到便宜的即时心里快感。在拼多多上想买一个商品,邀请亲友砍价,拉一个亲友砍一刀便宜几块钱,然后快感就来了,拼多多依靠这一点,确实随时随地带给了人们拼多多式的“快乐”。
知乎上有一篇高赞答案“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其中一条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人们沉迷于最便于获得满足感的活动,比如一天不断刷短视频,沉迷于游戏,再也不去做如读书,锻炼这种能够获得未来满足但过程并不容易的有意义的活动中。短期快感有它存在的意义,可望着街上刷着短视频看着电视剧走路的人,我想,获取短期快感的渠道和氛围,难道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足够吗?
而拼多多的模式,正是将短期快感的魔爪伸到了购物上,让拼多多的用户变得更加“娱乐至死”。
廉价购物从来就不是一项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而黄峥这个来自于一线城市履历光鲜的“精英”却将拼多多硬生生的包装成了所谓大多数中国人的迪士尼,用心理快感麻痹着那批上升道路本已越来越窄的同胞。拼多多的社会正向价值,何在?
未来,我相信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变,中国文化升级的趋势不会变,中国思想升级的趋势不会变。所以,我就是不看好拼多多。
但那个时候,即使你的拼多多赚了钱,只要你还投资于我们这个社会,你其他的投资也一定血本无归。